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7
版次: 1
ISBN: 9787811177985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2页
字数: 6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2人买过
  •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是关于农业宏观分析研究方法的一部专著。作者阐述了农业系统的宏观特征以及进行农业宏观研究的意义及其方法论;介绍了作者近年来结合中国实际,应用区域农业发展能力、农业系统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农业系统生态足迹、农业生态经济分析、农户意愿法等现代宏观分析方法,开展农业宏观研究的最新成果。《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不仅可以作为农业软科学与生态学研究生参考教材,还对于从事农业发展、农业政策、农业生态、农作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章农业系统与农业宏观分析学
    第一节农业系统及其宏观特征
    一、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二、农业系统的概念及其宏观特征
    第二节农业发展地位的宏观分析
    一、农业基础地位与多功能论
    二、世界农业发展贡献的宏观分析
    三、中国农业发展地位的宏观分析
    第三节农业宏观分析学初议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特点
    三、重点任务
    四、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区域农业发展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区域农村发展差距分析
    一、区域农村发展分析方法概述
    二、区域农村发展差距分析
    三、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差距成因的总体分析
    四、区域农村发展差距成因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二节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模型分析
    一、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的概念
    二、区域农业协调度理论与模型构建
    三、我国区域农业系统国家尺度上协调度总体评价
    四、典型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分析
    第三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一、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以河北太行山为例
    二、河北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评价
    三、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四、资源环境系统对太行山区农业系统支持状况的评价
    第四节区域农村工业化发展评价分析
    一、研究意义
    二、当前区域“以工补农”的条件评估与经济结构特征
    三、区域差异现状

    第三章能值方法在农业宏观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能值基本理论
    一、能值的概念
    二、基本原理
    三、能值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能值综合分析方法与步骤
    一、系统分析的能路语言
    二、能值分析的步骤
    三、主要能值分析指标
    第三节能值理论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能值在中国研究的前景
    第四节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品能值评估
    一、中国农林牧渔产品的能值评估
    二、中国农林牧及水产业主要产品的能值空间分布特征及宏观经济价值评估与排序
    三、主要农林牧渔产出主要指标的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五节典型农业系统的能值评价
    一、农业系统生产力
    二、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与价值评价中的问题
    三、典型农牧系统生产力的能值评估
    第六节典型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与评价
    一、纸坊沟流域基本情况
    二、纸坊沟流域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
    第七节基于农户水平的能值分析
    一、农户的能值投入分析
    二、农户的能值产出分析
    三、农户能值指标的比较分析
    四、讨论
    第八节北方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区种植业系统能值分析
    一、武川县种植业系统可更新能值投入分析
    二、武川县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分析
    三、能值指标体系
    四、武川县种植业系统能值特征
    五、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川县种植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箱九节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
    一、研究区基本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吉林省三大粮食作物之间的能值比较分析

    第四章生态系统服务方法在农业宏观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基本理论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
    三、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内涵
    四、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分类
    第二节基本方法
    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
    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第三节生态系统服务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一、脆弱生态区——阴山北麓风沙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二、安塞县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三、人工集约化稻一鸭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四、四川成都平原稻田保护性耕作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五、内蒙古武川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生态价值评估
    第五节生态系统服务在农业生态补偿中的应用
    一、农业生态补偿的意义与原理
    二、农业生态补偿决策模型建立的思考
    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农业生态补偿量化测算
    四、案例分析
    第六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市场转化
    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利用的原理
    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利用模型
    三、案例分析:黄河口芦业集团生态农业开发

    第五章生态足迹方法在农业宏观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生态足迹方法基本理论
    一、生态足迹理论内涵与计算模型
    二、生态生产性面积
    三、生态承载力
    四、生态赤字/生态盈余
    五、基本假设
    第二节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一、不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产生
    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类
    三、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四、生态足迹方法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
    五、生态足迹方法述评
    第三节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
    一、方法选择
    二、计算步骤
    三、国际足迹系数的确定
    四、我国食物消费足迹国内因子的确定
    五、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六、结论和讨论
    第四节农业生产的生态足迹分析
    一、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关系及其分类
    二、农业生产生态足迹账户的构建
    三、农业生产生态足迹账户项目核算
    四、农田生态效率及指标分析
    五、栾城县农业生产的生态代价评估
    六、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农作系统生态经济综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农作系统生态经济综合分析方法概述
    一、农作系统生态经济分析的内涵与意义
    二、农作系统生态经济分析步骤
    三、主要分析方法与模型概论
    第二节节水种植制度生态经济综合分析
    一、节水农作制生态经济分析目标与研究思路
    二、分析研究方法
    三、区域节水农作制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节水农作制实施情景方案设计与优化——以栾城县为例
    一、农田生产目标情景方案及设计原则
    二、目标变量的选取
    三、约束方程集与约束参数值的确定
    四、优化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土壤生态效应综合评价
    一、保护性耕作制生态经济分析目标与研究思路
    二、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土壤生态效应分析与评价
    三、案例分析: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土壤生态效应综合评价
    第五节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一、生态经济综合评价的方法选择与构建
    二、案例分析:四川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综合评价
    三、评价分析总体结论
    第六节农牧交错带保护性农作制关键技术与模式生态经济综合分析
    一、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保护性农作技术评价
    二、农牧交错区保护性农作制典型模式分析
    第七节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一、指标选择
    二、计算方法
    三、计算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农户意愿评价方法在农业宏观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基本原理与思路
    一、农户意愿评价的特点
    二、农户意愿评价的设计思路
    三、农户意愿评价的步骤
    第二节基于农户意愿调查的“退耕还林”政策效应评价
    一、研究目标与方案
    二、退耕还林项目对陕北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三、陕北地区退耕还林项目的环境经济评价
    第三节基于农户意愿调查的转基因抗虫棉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案
    三、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评价结果分析——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评价结果分析——基于社会、经济方面的分析
    第四节保护性耕作的农户意愿评价
    一、研究目标与方案
    二、集约多熟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农民认知分析
    第五节农村建设的农户意愿评价
    一、研究目标与方案
    二、新农村建设民情分析研究主要结论
    三、对策建议
  • 内容简介: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是关于农业宏观分析研究方法的一部专著。作者阐述了农业系统的宏观特征以及进行农业宏观研究的意义及其方法论;介绍了作者近年来结合中国实际,应用区域农业发展能力、农业系统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农业系统生态足迹、农业生态经济分析、农户意愿法等现代宏观分析方法,开展农业宏观研究的最新成果。《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不仅可以作为农业软科学与生态学研究生参考教材,还对于从事农业发展、农业政策、农业生态、农作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 目录:
    第一章农业系统与农业宏观分析学
    第一节农业系统及其宏观特征
    一、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二、农业系统的概念及其宏观特征
    第二节农业发展地位的宏观分析
    一、农业基础地位与多功能论
    二、世界农业发展贡献的宏观分析
    三、中国农业发展地位的宏观分析
    第三节农业宏观分析学初议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特点
    三、重点任务
    四、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区域农业发展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区域农村发展差距分析
    一、区域农村发展分析方法概述
    二、区域农村发展差距分析
    三、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差距成因的总体分析
    四、区域农村发展差距成因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二节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模型分析
    一、区域农业发展协调度的概念
    二、区域农业协调度理论与模型构建
    三、我国区域农业系统国家尺度上协调度总体评价
    四、典型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分析
    第三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一、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以河北太行山为例
    二、河北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评价
    三、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四、资源环境系统对太行山区农业系统支持状况的评价
    第四节区域农村工业化发展评价分析
    一、研究意义
    二、当前区域“以工补农”的条件评估与经济结构特征
    三、区域差异现状

    第三章能值方法在农业宏观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能值基本理论
    一、能值的概念
    二、基本原理
    三、能值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能值综合分析方法与步骤
    一、系统分析的能路语言
    二、能值分析的步骤
    三、主要能值分析指标
    第三节能值理论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能值在中国研究的前景
    第四节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品能值评估
    一、中国农林牧渔产品的能值评估
    二、中国农林牧及水产业主要产品的能值空间分布特征及宏观经济价值评估与排序
    三、主要农林牧渔产出主要指标的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五节典型农业系统的能值评价
    一、农业系统生产力
    二、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与价值评价中的问题
    三、典型农牧系统生产力的能值评估
    第六节典型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与评价
    一、纸坊沟流域基本情况
    二、纸坊沟流域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
    第七节基于农户水平的能值分析
    一、农户的能值投入分析
    二、农户的能值产出分析
    三、农户能值指标的比较分析
    四、讨论
    第八节北方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区种植业系统能值分析
    一、武川县种植业系统可更新能值投入分析
    二、武川县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分析
    三、能值指标体系
    四、武川县种植业系统能值特征
    五、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川县种植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箱九节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
    一、研究区基本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吉林省三大粮食作物之间的能值比较分析

    第四章生态系统服务方法在农业宏观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基本理论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
    三、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内涵
    四、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分类
    第二节基本方法
    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
    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第三节生态系统服务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一、脆弱生态区——阴山北麓风沙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二、安塞县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三、人工集约化稻一鸭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四、四川成都平原稻田保护性耕作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五、内蒙古武川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生态价值评估
    第五节生态系统服务在农业生态补偿中的应用
    一、农业生态补偿的意义与原理
    二、农业生态补偿决策模型建立的思考
    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农业生态补偿量化测算
    四、案例分析
    第六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市场转化
    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利用的原理
    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利用模型
    三、案例分析:黄河口芦业集团生态农业开发

    第五章生态足迹方法在农业宏观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生态足迹方法基本理论
    一、生态足迹理论内涵与计算模型
    二、生态生产性面积
    三、生态承载力
    四、生态赤字/生态盈余
    五、基本假设
    第二节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一、不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产生
    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类
    三、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四、生态足迹方法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
    五、生态足迹方法述评
    第三节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
    一、方法选择
    二、计算步骤
    三、国际足迹系数的确定
    四、我国食物消费足迹国内因子的确定
    五、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六、结论和讨论
    第四节农业生产的生态足迹分析
    一、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关系及其分类
    二、农业生产生态足迹账户的构建
    三、农业生产生态足迹账户项目核算
    四、农田生态效率及指标分析
    五、栾城县农业生产的生态代价评估
    六、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农作系统生态经济综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农作系统生态经济综合分析方法概述
    一、农作系统生态经济分析的内涵与意义
    二、农作系统生态经济分析步骤
    三、主要分析方法与模型概论
    第二节节水种植制度生态经济综合分析
    一、节水农作制生态经济分析目标与研究思路
    二、分析研究方法
    三、区域节水农作制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节水农作制实施情景方案设计与优化——以栾城县为例
    一、农田生产目标情景方案及设计原则
    二、目标变量的选取
    三、约束方程集与约束参数值的确定
    四、优化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土壤生态效应综合评价
    一、保护性耕作制生态经济分析目标与研究思路
    二、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土壤生态效应分析与评价
    三、案例分析: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土壤生态效应综合评价
    第五节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一、生态经济综合评价的方法选择与构建
    二、案例分析:四川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综合评价
    三、评价分析总体结论
    第六节农牧交错带保护性农作制关键技术与模式生态经济综合分析
    一、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保护性农作技术评价
    二、农牧交错区保护性农作制典型模式分析
    第七节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一、指标选择
    二、计算方法
    三、计算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农户意愿评价方法在农业宏观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基本原理与思路
    一、农户意愿评价的特点
    二、农户意愿评价的设计思路
    三、农户意愿评价的步骤
    第二节基于农户意愿调查的“退耕还林”政策效应评价
    一、研究目标与方案
    二、退耕还林项目对陕北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三、陕北地区退耕还林项目的环境经济评价
    第三节基于农户意愿调查的转基因抗虫棉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案
    三、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评价结果分析——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的评价结果分析——基于社会、经济方面的分析
    第四节保护性耕作的农户意愿评价
    一、研究目标与方案
    二、集约多熟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农民认知分析
    第五节农村建设的农户意愿评价
    一、研究目标与方案
    二、新农村建设民情分析研究主要结论
    三、对策建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若干政策问题研究
高旺盛、梅旭荣、毛世平、陈源泉 编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
西部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实践与探索—六年科技援疆纪实
高旺盛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
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对策
高旺盛、杜伟 编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
循环农业理论与研究方法
高旺盛、陈源泉、隋鹏 编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
中国保护性耕作制
高旺盛 编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
中国循环农业研究进展(第1辑)
高旺盛、贾敬敦 著
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
集约持续农业工程技术——面向21世纪农业工程技术丛书
高旺盛 编;刘巽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