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不上学,陪孩子穷游到地极

不上班,不上学,陪孩子穷游到地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
版次: 1
ISBN: 9787519001346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字数: 230千字
分类: 生活
59人买过
  • 皙彰和碧清确信:

      最大的教室没有围墙,最好的教育没有课堂。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学校就在哪里!

      他们与三个孩子一起,用88天游历了8个国家、41个城镇,住过36家青年旅舍,坐过18次夜班车,创造了世界之最:参观了世界最高、最宽的瀑布、海拔最高的湖泊和城市、最大的盐田、最干旱的沙漠、最大的都市公园、最大的河流、最高的喷泉……

      在南美洲体验饥饿的美妙,

      在亚马孙河钓食食人鱼,体验丛林冒险、蹦极,

      在最美的星空下上最棒的天文学课,

      在世界最大的盐田里上创意幻想课,

      在南美洲布兰卡山脉徒步露营,

      在秘鲁的大海冲浪,

      在赤道博物馆里上实验课

      在厄瓜多尔的孤儿院上爱心课

      在旅途中体验经济课:我们是最富有的穷人
       

      住在彝族村的时候,孩子们不在乎和猪共享茅坑,不在乎两个礼拜才冲一次澡,不在乎不小心会踩到猪粪牛粪,也不在乎每天没肉吃。他们真正的需要和开心是一年365天,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家人时刻在一起!
      
      
      

      爸爸苏皙彰说:“我们很感激有这个间隔年的机会,可以更新我们的婚姻,重新有机会学习如何养育儿女,打造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们诚恳地邀请你也加入这场历险!生活是真实的,你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精彩!” 爸爸,苏皙彰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西北大学,拥有六项专利的美国硅谷电脑芯片专才,多家高科技公司的管理顾问;2001年放弃高薪高科工作,携家来到中国,从顶端科技设计师,成为农村公厕设计者,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至今。是家庭穷游文化总设计师。

     

    妈妈,吴碧清 

    毕业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专修心理学;三个孩子出生后,成为全职太太全职母亲,并用自己的信仰和专业帮助和陪伴婚姻、家姻有困难的父母;擅长厨艺、绘画,帮助中国边陲少数民族妇女掌握更多生存技能。是家庭穷游文化的拉拉队长。  

    老大,苏宛慧 

    18岁,间隔年时11岁。被几所北美大学的工商学院录取,但她申请休学一年和家人再过一次间隔年,穷游丝绸之路。宛慧擅长团队活动统筹,是毕业班的班长,创办过英文营,自学钢琴,是家里中文底子最强的,毕业后希望成为创业者。是家庭穷游旅程的开垦者。

    老二,苏恩礼 

    15岁,间隔年时8岁。恩礼热爱历史、科学,喜读世界名著,常常自编笑话讲给全家人听。恩礼擅长做家务活(如洗碗)、打乒乓球和篮球,喜欢自己创作钢琴曲,番茄炒鸡蛋和炒饭是他的拿手菜。恩礼喜欢静默思考人生的意义,对人富有感情。是家庭穷游列国的研究者。 

    老三,苏敏慧 

    13岁,开始闯荡天下时6岁,是家里最年轻的背包客。敏慧个性坚定有韧劲,喜欢自己上网学习弹吉他,手脚灵活,喜欢运动、杂耍球、绘画、唱歌、听音乐。很会照顾小动物,特别能鼓励和安慰家人。是家庭穷游间隔年的冲刺者。 推荐序一 不可思议的全家间隔年/蒋佩蓉

    推荐序二 品尝破碎,重新整饬,做真正有智慧的生活艺术家/刘岚

    自序一 我的裤子有个洞/苏皙彰

    自序二 破碎后有蓝天/苏吴碧清

    序一 追求属于你看自己的故事/苏宛慧

    序二 我习惯了冒险和穷游/苏恩礼

    序三 没有这些就没有今天的我/苏敏慧

    第一章 觉醒、探索、行动

    1.1 填补生命的漏洞

    1.2 疯狂的“家庭梦想”:全家间隔年

    1.3千里之行始于计划

    第二章 穷游南美洲:饥饿、冒险、奇遇

    2.1 饥饿的祝福

    循环吃法: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在秘鲁,排排队吃炒饭

    太阳岛上的薯条

    哥伦比亚奶奶的便当

    美食大冒险:麦德林公共医院食堂

    2. 2 我要睡在妈妈身边

    五个人两张床,怎么睡

    陪谁睡

    睡觉的艺术

    2.3 在亚马孙河钓食人鱼

    两种文化的撕扯之痛

    亚马孙森林教室

    亚马孙森林里的家常便饭——钓、吃食人鱼

    长河上简单而又快乐的亲子游戏

    衡量危险的尺度

    2. 4冒险:提高逆商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秘鲁,与军人一起攀岩

    女儿趴在我的背上沙丘冲浪

    沙丘冲浪太过瘾了

    极速前进——蹦极

    别看我胆子小

    心脏在哪里

    的的喀喀湖惊险帆船大营救

    当意外发生时,七瀑布历险记

    2. 5南美游学

    旅途处处皆课堂

    伊瓜苏瀑布群徒步之路上的自然科学课

    最艰辛的一课:沙漠盐湖骑铁马

    在最美的星空下上最棒的天文学课

    世界最大盐田里的创意幻想课

    波托西银矿里的苦难课

    南美洲布兰卡山脉的徒步露营课

    秘鲁大海的冲浪课

    旅途中的经济课 :我们是最富有的穷人

    厄瓜多尔孤儿院爱的一课

    秘密花园里的生活课和生态课

    赤道博物馆里的实验课

    2. 6难舍难分南美洲

    前后大不同

    第三章 北美洲之旅:把家背在身上

    3. 1家是无形的蜗牛壳

    3.2跨文化家庭

    3.3恋家女儿心

    3.4恒久的爱——外公与我

    3. 5 温哥华,我们回来了

    外婆的排骨汤

    读书与玩耍并重

    刺激的BMX越野自行车比赛

    有舅舅的感觉真好

    家庭水滑梯

    用秘鲁原始的方式参加钓鱼比赛

    丰富的夏令营活动

    爸爸的爱

    扫墓

    爱的力量

    老鹰和小鹰的启示

    处处是家,处处立家

    3.6 回到加州

    温暖的大家族

    温馨的追思

    在旧金山,让孩子了解过去的我们

    祈祷与离别

    奶奶的爱

    3.7北美洲三个月的感悟

    第四章 云南彝族村:体验农家生活

    4.1云南乡村生活

    在彝族村,我有一个家

    自称彝族人的汉族奶奶

    适应彝族村生活:睡觉、上茅坑和洗澡

    厨房的智慧:生火

    发展的奥妙:既有火坑又能上网

    边玩边学边笑:洗碗与劈柴

    为什么洗衣服要花那么长时间

    什么,猪食是要煮的?

    调教宠坏的鸭子

    学彝语,干农活

    买菜吃肉:每五天一次的赶集日

    猪、狗、猫、鸡、马总动员

    4.2与村民成为家人

    彝族新年:自制火腿腊肉

    免费为村民拍家庭照片

    难忘的圣诞节和七岁生日

    夫妻共吃一颗土豆

    4.3打造家庭文化,共度家庭时间

    “火坑”上的全家亲密时光

    “家庭时间”需要刻意保护

    深山迷途:一家人在一起真好

    4. 4为什么村里的学生难以教育?

    做学生的困惑

    教学中的“放牛吃草”

    彝族学生的心声

    4.5 体育课不简单:大老师小老师

    状况百出的第一堂体育课

    学生才是老师

    4.6 地理课与天文课的创意教学

    模仿火山爆发

    星星与镭射——把南美洲带到彝族村

    难忘的观星课

    4.7乡村教英语:不能走寻常路

    在村里当助教

    4.8 最后一课

    4.9 别了,彝族村

    第五章 间隔年在继续

    5. 1意犹未尽的孩子们

    百闻不如一见

    南美洲之旅塑造了我

    穷游改掉了我的坏习惯

    彝族村的生活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5.2 继续走少有人走的路

    哈尼族山谷里的圣诞节

    业余背包客家庭

    延续家庭时间建设

    爸爸是家里的VIP,不再坐冷板凳

    全家人的改变

    5.3 结语

    我的家人,我的家乡

    贫穷中的幸福

    你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精彩

    第六章 全家间隔年答读者问

    6.1父母的问题

    6.2 孩子们的问题
  • 内容简介:
    皙彰和碧清确信:

      最大的教室没有围墙,最好的教育没有课堂。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学校就在哪里!

      他们与三个孩子一起,用88天游历了8个国家、41个城镇,住过36家青年旅舍,坐过18次夜班车,创造了世界之最:参观了世界最高、最宽的瀑布、海拔最高的湖泊和城市、最大的盐田、最干旱的沙漠、最大的都市公园、最大的河流、最高的喷泉……

      在南美洲体验饥饿的美妙,

      在亚马孙河钓食食人鱼,体验丛林冒险、蹦极,

      在最美的星空下上最棒的天文学课,

      在世界最大的盐田里上创意幻想课,

      在南美洲布兰卡山脉徒步露营,

      在秘鲁的大海冲浪,

      在赤道博物馆里上实验课

      在厄瓜多尔的孤儿院上爱心课

      在旅途中体验经济课:我们是最富有的穷人
       

      住在彝族村的时候,孩子们不在乎和猪共享茅坑,不在乎两个礼拜才冲一次澡,不在乎不小心会踩到猪粪牛粪,也不在乎每天没肉吃。他们真正的需要和开心是一年365天,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家人时刻在一起!
      
      
      

      爸爸苏皙彰说:“我们很感激有这个间隔年的机会,可以更新我们的婚姻,重新有机会学习如何养育儿女,打造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们诚恳地邀请你也加入这场历险!生活是真实的,你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精彩!”
  • 作者简介:
    爸爸,苏皙彰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西北大学,拥有六项专利的美国硅谷电脑芯片专才,多家高科技公司的管理顾问;2001年放弃高薪高科工作,携家来到中国,从顶端科技设计师,成为农村公厕设计者,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至今。是家庭穷游文化总设计师。

     

    妈妈,吴碧清 

    毕业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专修心理学;三个孩子出生后,成为全职太太全职母亲,并用自己的信仰和专业帮助和陪伴婚姻、家姻有困难的父母;擅长厨艺、绘画,帮助中国边陲少数民族妇女掌握更多生存技能。是家庭穷游文化的拉拉队长。  

    老大,苏宛慧 

    18岁,间隔年时11岁。被几所北美大学的工商学院录取,但她申请休学一年和家人再过一次间隔年,穷游丝绸之路。宛慧擅长团队活动统筹,是毕业班的班长,创办过英文营,自学钢琴,是家里中文底子最强的,毕业后希望成为创业者。是家庭穷游旅程的开垦者。

    老二,苏恩礼 

    15岁,间隔年时8岁。恩礼热爱历史、科学,喜读世界名著,常常自编笑话讲给全家人听。恩礼擅长做家务活(如洗碗)、打乒乓球和篮球,喜欢自己创作钢琴曲,番茄炒鸡蛋和炒饭是他的拿手菜。恩礼喜欢静默思考人生的意义,对人富有感情。是家庭穷游列国的研究者。 

    老三,苏敏慧 

    13岁,开始闯荡天下时6岁,是家里最年轻的背包客。敏慧个性坚定有韧劲,喜欢自己上网学习弹吉他,手脚灵活,喜欢运动、杂耍球、绘画、唱歌、听音乐。很会照顾小动物,特别能鼓励和安慰家人。是家庭穷游间隔年的冲刺者。
  • 目录:
    推荐序一 不可思议的全家间隔年/蒋佩蓉

    推荐序二 品尝破碎,重新整饬,做真正有智慧的生活艺术家/刘岚

    自序一 我的裤子有个洞/苏皙彰

    自序二 破碎后有蓝天/苏吴碧清

    序一 追求属于你看自己的故事/苏宛慧

    序二 我习惯了冒险和穷游/苏恩礼

    序三 没有这些就没有今天的我/苏敏慧

    第一章 觉醒、探索、行动

    1.1 填补生命的漏洞

    1.2 疯狂的“家庭梦想”:全家间隔年

    1.3千里之行始于计划

    第二章 穷游南美洲:饥饿、冒险、奇遇

    2.1 饥饿的祝福

    循环吃法: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在秘鲁,排排队吃炒饭

    太阳岛上的薯条

    哥伦比亚奶奶的便当

    美食大冒险:麦德林公共医院食堂

    2. 2 我要睡在妈妈身边

    五个人两张床,怎么睡

    陪谁睡

    睡觉的艺术

    2.3 在亚马孙河钓食人鱼

    两种文化的撕扯之痛

    亚马孙森林教室

    亚马孙森林里的家常便饭——钓、吃食人鱼

    长河上简单而又快乐的亲子游戏

    衡量危险的尺度

    2. 4冒险:提高逆商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秘鲁,与军人一起攀岩

    女儿趴在我的背上沙丘冲浪

    沙丘冲浪太过瘾了

    极速前进——蹦极

    别看我胆子小

    心脏在哪里

    的的喀喀湖惊险帆船大营救

    当意外发生时,七瀑布历险记

    2. 5南美游学

    旅途处处皆课堂

    伊瓜苏瀑布群徒步之路上的自然科学课

    最艰辛的一课:沙漠盐湖骑铁马

    在最美的星空下上最棒的天文学课

    世界最大盐田里的创意幻想课

    波托西银矿里的苦难课

    南美洲布兰卡山脉的徒步露营课

    秘鲁大海的冲浪课

    旅途中的经济课 :我们是最富有的穷人

    厄瓜多尔孤儿院爱的一课

    秘密花园里的生活课和生态课

    赤道博物馆里的实验课

    2. 6难舍难分南美洲

    前后大不同

    第三章 北美洲之旅:把家背在身上

    3. 1家是无形的蜗牛壳

    3.2跨文化家庭

    3.3恋家女儿心

    3.4恒久的爱——外公与我

    3. 5 温哥华,我们回来了

    外婆的排骨汤

    读书与玩耍并重

    刺激的BMX越野自行车比赛

    有舅舅的感觉真好

    家庭水滑梯

    用秘鲁原始的方式参加钓鱼比赛

    丰富的夏令营活动

    爸爸的爱

    扫墓

    爱的力量

    老鹰和小鹰的启示

    处处是家,处处立家

    3.6 回到加州

    温暖的大家族

    温馨的追思

    在旧金山,让孩子了解过去的我们

    祈祷与离别

    奶奶的爱

    3.7北美洲三个月的感悟

    第四章 云南彝族村:体验农家生活

    4.1云南乡村生活

    在彝族村,我有一个家

    自称彝族人的汉族奶奶

    适应彝族村生活:睡觉、上茅坑和洗澡

    厨房的智慧:生火

    发展的奥妙:既有火坑又能上网

    边玩边学边笑:洗碗与劈柴

    为什么洗衣服要花那么长时间

    什么,猪食是要煮的?

    调教宠坏的鸭子

    学彝语,干农活

    买菜吃肉:每五天一次的赶集日

    猪、狗、猫、鸡、马总动员

    4.2与村民成为家人

    彝族新年:自制火腿腊肉

    免费为村民拍家庭照片

    难忘的圣诞节和七岁生日

    夫妻共吃一颗土豆

    4.3打造家庭文化,共度家庭时间

    “火坑”上的全家亲密时光

    “家庭时间”需要刻意保护

    深山迷途:一家人在一起真好

    4. 4为什么村里的学生难以教育?

    做学生的困惑

    教学中的“放牛吃草”

    彝族学生的心声

    4.5 体育课不简单:大老师小老师

    状况百出的第一堂体育课

    学生才是老师

    4.6 地理课与天文课的创意教学

    模仿火山爆发

    星星与镭射——把南美洲带到彝族村

    难忘的观星课

    4.7乡村教英语:不能走寻常路

    在村里当助教

    4.8 最后一课

    4.9 别了,彝族村

    第五章 间隔年在继续

    5. 1意犹未尽的孩子们

    百闻不如一见

    南美洲之旅塑造了我

    穷游改掉了我的坏习惯

    彝族村的生活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5.2 继续走少有人走的路

    哈尼族山谷里的圣诞节

    业余背包客家庭

    延续家庭时间建设

    爸爸是家里的VIP,不再坐冷板凳

    全家人的改变

    5.3 结语

    我的家人,我的家乡

    贫穷中的幸福

    你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精彩

    第六章 全家间隔年答读者问

    6.1父母的问题

    6.2 孩子们的问题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