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之人:王充传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7
版次: 1
ISBN: 9787213030796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8页
分类: 历史
69人买过
  •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 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瑾、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赟、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 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 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徐斌,祖籍东北,生于华北,长在西北,自谓“三北”人,客居杭州。52岁。“文化大革命”期间,当过钳工、车间干部、记者,1978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续读硕士研究生,专攻魏晋南北朝史。1985年进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历史学、社会学研究,1992年起兼任《观察与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第二章 开蒙的世界

    第三章 少孤乡里称孝

    第四章 从书馆到经馆

    第五章 受业太学

    第六章 感受光武中兴

    第七章 告别求学生涯

    第八章 初涉宦海

    第九章 “屏居教授”著《讥俗》

    第十章 探求宇宙奥秘

    第十一章 思索人生遭际

    第十二章 颍川归来撰《政务》

    第十三章 闭门潜思成《论衡》

    第十四章 回首一生诉衷肠

    第十五章 悲欣交集的晚年

    第十六章 奇书绝境逢生

    第十七章 毁誉自古成冰炭

    第十八章 玉石于今见伪真

    王充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 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瑾、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赟、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 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 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 作者简介:
    徐斌,祖籍东北,生于华北,长在西北,自谓“三北”人,客居杭州。52岁。“文化大革命”期间,当过钳工、车间干部、记者,1978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续读硕士研究生,专攻魏晋南北朝史。1985年进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历史学、社会学研究,1992年起兼任《观察与
  •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第二章 开蒙的世界

    第三章 少孤乡里称孝

    第四章 从书馆到经馆

    第五章 受业太学

    第六章 感受光武中兴

    第七章 告别求学生涯

    第八章 初涉宦海

    第九章 “屏居教授”著《讥俗》

    第十章 探求宇宙奥秘

    第十一章 思索人生遭际

    第十二章 颍川归来撰《政务》

    第十三章 闭门潜思成《论衡》

    第十四章 回首一生诉衷肠

    第十五章 悲欣交集的晚年

    第十六章 奇书绝境逢生

    第十七章 毁誉自古成冰炭

    第十八章 玉石于今见伪真

    王充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全译 (上中下):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
[东汉]王充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词汇研究
徐正考、王冰、李振东 著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
黄晖 撰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校读笺识: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马宗霍 著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索引
程湘清、杨克定、冯春田 编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学生国学丛书新编)
王宁 编;岳海燕 校;高苏垣 注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研究(第二版)(复旦学术文库)
邵毅平 著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全3册·新编诸子集成)
黄晖 撰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词典
时永乐、王景明 著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全3册)
邱锋,常孙昊田 译注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
王充
论衡之人:王充传
论衡校释(中华国学文库·全2册·精装)
黄晖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论衡之人:王充传
低压低氧舱的基础与应用
徐斌 任旷
论衡之人:王充传
精准选人 人才画像与人才识别
徐斌 王一江 徐子骁
论衡之人:王充传
教师角色与身份建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徐斌 著
论衡之人:王充传
商务谈判实务(第3版·数字教材版)()
徐斌 王军旗
论衡之人:王充传
元大内规划复原研究/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文库
徐斌 著
论衡之人:王充传
中国制度:新时代中国治理(阿)
徐斌 著
论衡之人:王充传
TRIZ创新理论方法及应用
徐斌 主编;武彦芳 副主编;蒲彦君;严玉峰
论衡之人:王充传
当代作家精品·散文卷——草木诗心:张籍诗歌中的植物世界(塑封)
徐斌 著
论衡之人:王充传
向美而行 : 区域艺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翠屏样本”
徐斌 编著;鲍媛媛
论衡之人:王充传
自行车之歌
徐斌 著;杨洁 绘
论衡之人:王充传
哪里比天空更高
徐斌 著;夕阳的画 绘
论衡之人:王充传
千年古县:平阳
徐斌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