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5-06
版次: 1
ISBN: 9787503656958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9页
字数: 325千字
分类: 法律
8人买过
  • 随着证据是诉讼灵魂的认识的提高,一部证据法的制定已是众望所归。《诉讼证据实例研究》一书,精心挑选了近年来发生的具有一定典型性、新颖性和疑难性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司法实践,运用最新的法律规定和权威的法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司法判例的角度,发现和提出实际问题,并在对各国的学说、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和学理讨论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予以解析或提出独到见解。也许并未面面俱到,也未提供最终的结论,但本书可谓是对近年来最新诉讼证据的综合分析,蕴涵一定的创造性和启发性,不失为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较好的参考材料。
      
      
      证据是证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手段和方法。证据法是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法院系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审判方式改革。这一意义深远的改革,就是以加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作为切入点而逐渐展开的。由于证据是诉讼制度的核心,触及这一核心的改革立即就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最终引发了审判制度乃至整个司法制度的全面改革。
      
      
       司法的任务在于通过法院的审判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才能正确地适用法律并做出公正的判决。为此,各国都十分重视证据制度的完善。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有专门的证据法,如美国的《联邦证据规则》、英国的《民事证据法》等。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在诉讼法中规定证据制度。与外国相比,我国的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过于简单,且大多为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法官审查判断证据时无法可依,并因此造成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实践表明,证据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其完善不但有待于一整套完备的证据规则的建立,而且有待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全社会诉讼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合与协调。
      
      
      本书分三篇,分别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项诉讼活动出发,收集近三年诉讼证据的真实案件29个,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法理分析和争议点的处理评析,本书为法科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实务问题提供理论联系实践、反映最新司法动态的高校案例参考教材,也指望能成为广大法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本书的作者来自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是从事诉讼法教育和研究的中青年教师,也是从事司法实践的兼职律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项成果,并多次获得省级、市级优秀科研奖。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一向关注我国的司法改革,重视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司法实践,学习书本上的法律(1aw in books)的同时,学习实践中的法律(1aw in action),并把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评判。此次成书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考虑成熟的成果。其中,第一篇刑事诉讼证据由俞静尧完成,第二篇民事诉讼证据由柯冬英完成,第三篇行政诉讼证据由陈琛完成。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我们的学识和能力所限,本书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本书中引用的绝大部分案例均是发生在2001年之后的真实案件,来自于一些知名网站、报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公报,考虑到研究分析的需要,对一些案例的人名或地名进行了适当的改动。 俞静尧,女,浙江绍兴新昌人,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从事刑事诉讼法教学和研究。曾在《法学研究》、《法学评论》等法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律师刑事证据适用》、《律师实用心理》等著作多部。    柯冬英,女,浙江丽水缙云人,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 第一篇 刑事诉讼证据

      一、电子证据可采性问题——评国内网络色情第一案

      二、刑事证据庭前交换反观——评国内首次试行案

      三、辩诉交易方式的确认——评国内第一例审理案

      四、“侦查陷阱”所获证据的合法性判定

      五、公诉证明标准之评析

      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选择移植

      七、对沉默权问题的理性思考

      八、司法鉴定结论质疑——评患者家属砍伤医生案

    第二篇 民事诉讼证据

      一、鉴定结论新型模式之认定——评测谎试验案

      二、偷拍视听资料的审查评判

      三、证人作证之法律问题——评撕碎欠条案

      四、书证的新型构成——评手机短信审查案

      五、自认之法律辨析

      六、物证内涵的界定

      七、事实推定及其对举证责任的影响

      八、民事起诉证据新论——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

      九、陷阱取证的证据效力——评北大方正公司、红楼计算机研究所诉高术公司、高术天力公司侵犯软件著作权案

      十、优势证据的使用原则——评八旬老太打赢伤害官司案

      十一、举证时限的认定

      十二、证据的收集和判断——评欠条被抢案

      十三、举证责任倒置和正常分配问题

    第三篇  行政诉讼证据

      一、被告严格举证时限制度之法律价值、立法缺陷及对策

      二、原、被告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之弊端——评行政不作为案和行政赔偿案

      三、透视行政诉讼非法证据规则的几个焦点问题

      四、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审查与质证——评“金华火腿农药含量超标”等案

      五、最佳证据规则的建立——评复印件的证明力审查案

      六、推定的先进性和注意事项——评“金华火腿商标争议”等案

      七、第三人的范围和证据能力问题——评第三人举证审查案

      八、证人证言审查标准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随着证据是诉讼灵魂的认识的提高,一部证据法的制定已是众望所归。《诉讼证据实例研究》一书,精心挑选了近年来发生的具有一定典型性、新颖性和疑难性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司法实践,运用最新的法律规定和权威的法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司法判例的角度,发现和提出实际问题,并在对各国的学说、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和学理讨论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予以解析或提出独到见解。也许并未面面俱到,也未提供最终的结论,但本书可谓是对近年来最新诉讼证据的综合分析,蕴涵一定的创造性和启发性,不失为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较好的参考材料。
      
      
      证据是证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手段和方法。证据法是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法院系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审判方式改革。这一意义深远的改革,就是以加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作为切入点而逐渐展开的。由于证据是诉讼制度的核心,触及这一核心的改革立即就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最终引发了审判制度乃至整个司法制度的全面改革。
      
      
       司法的任务在于通过法院的审判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才能正确地适用法律并做出公正的判决。为此,各国都十分重视证据制度的完善。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有专门的证据法,如美国的《联邦证据规则》、英国的《民事证据法》等。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在诉讼法中规定证据制度。与外国相比,我国的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过于简单,且大多为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法官审查判断证据时无法可依,并因此造成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实践表明,证据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其完善不但有待于一整套完备的证据规则的建立,而且有待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全社会诉讼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合与协调。
      
      
      本书分三篇,分别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项诉讼活动出发,收集近三年诉讼证据的真实案件29个,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法理分析和争议点的处理评析,本书为法科学生学习法律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实务问题提供理论联系实践、反映最新司法动态的高校案例参考教材,也指望能成为广大法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本书的作者来自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是从事诉讼法教育和研究的中青年教师,也是从事司法实践的兼职律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项成果,并多次获得省级、市级优秀科研奖。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一向关注我国的司法改革,重视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司法实践,学习书本上的法律(1aw in books)的同时,学习实践中的法律(1aw in action),并把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评判。此次成书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考虑成熟的成果。其中,第一篇刑事诉讼证据由俞静尧完成,第二篇民事诉讼证据由柯冬英完成,第三篇行政诉讼证据由陈琛完成。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我们的学识和能力所限,本书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本书中引用的绝大部分案例均是发生在2001年之后的真实案件,来自于一些知名网站、报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公报,考虑到研究分析的需要,对一些案例的人名或地名进行了适当的改动。
  • 作者简介:
    俞静尧,女,浙江绍兴新昌人,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从事刑事诉讼法教学和研究。曾在《法学研究》、《法学评论》等法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律师刑事证据适用》、《律师实用心理》等著作多部。    柯冬英,女,浙江丽水缙云人,杭州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
  • 目录:
    第一篇 刑事诉讼证据

      一、电子证据可采性问题——评国内网络色情第一案

      二、刑事证据庭前交换反观——评国内首次试行案

      三、辩诉交易方式的确认——评国内第一例审理案

      四、“侦查陷阱”所获证据的合法性判定

      五、公诉证明标准之评析

      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选择移植

      七、对沉默权问题的理性思考

      八、司法鉴定结论质疑——评患者家属砍伤医生案

    第二篇 民事诉讼证据

      一、鉴定结论新型模式之认定——评测谎试验案

      二、偷拍视听资料的审查评判

      三、证人作证之法律问题——评撕碎欠条案

      四、书证的新型构成——评手机短信审查案

      五、自认之法律辨析

      六、物证内涵的界定

      七、事实推定及其对举证责任的影响

      八、民事起诉证据新论——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

      九、陷阱取证的证据效力——评北大方正公司、红楼计算机研究所诉高术公司、高术天力公司侵犯软件著作权案

      十、优势证据的使用原则——评八旬老太打赢伤害官司案

      十一、举证时限的认定

      十二、证据的收集和判断——评欠条被抢案

      十三、举证责任倒置和正常分配问题

    第三篇  行政诉讼证据

      一、被告严格举证时限制度之法律价值、立法缺陷及对策

      二、原、被告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之弊端——评行政不作为案和行政赔偿案

      三、透视行政诉讼非法证据规则的几个焦点问题

      四、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审查与质证——评“金华火腿农药含量超标”等案

      五、最佳证据规则的建立——评复印件的证明力审查案

      六、推定的先进性和注意事项——评“金华火腿商标争议”等案

      七、第三人的范围和证据能力问题——评第三人举证审查案

      八、证人证言审查标准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上抵销制度研究
赵盛和 著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有方:年轻律师修炼手册(第二版)
阙清华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逆转:民商事再审律师办案精要
邱永兰;胡昊宇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法与司法文明
张文显 主编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维权案例评析(2021年)
郭文英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执行一体化:以执行视角优化诉讼策略
吴志强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法学案例教程
张志英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指南1500问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 著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标的相对论的体系构建:禁止重复起诉与既判力客观范围
董昊霖 著;蒋传光 主编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情境下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与创新绩效
孙毅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法学研究(第26卷)
熊秋红 编
诉讼证据案例与学理研究
诉讼(汉译世界文学2·小说类)
卡夫卡(Franz Kafka)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