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07
版次: 1
ISBN: 9787811122664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4页
字数: 507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32人买过
  • 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意义上的民族文化传播学,本书所展示的内容,也称不上系统意义的民族文化传播学。作者只是从传播学的角度,以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进行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建构起了人类文化的大厦,将人类的观察视野扩展到了更加广阔的领域中,也使人类的认识更加细致,更加深化。科学方法是正确反映研究对象客观规律的手段,是实现科学认识的最有效的工具,它所提供的思考步骤和操作步骤能够引导科学认识主体沿着正确的反映途径行进,并按照它提供的一定程序,去科学地认识研究客体,有效地达到科学认识的目的。 导论

    第1章 传播——一种历史行为

     第一节 人类信息思想的生成与发展

      一、人类信息思想的生成

      二、现代信息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人类传播行为与传播认识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人类文化传播理论

      一、文化及其基本理论

      二、文化传播理论及其功能

      三、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第四节 中国古代说服理论

      一、传播与说服

      二、说服的过程

      三、说服中的“实”

    第2章 文化记忆——信息的存储

     第一节 多元性信息存储媒介

      一、信息与记事

      二、以物记数

      三、以物记事

      四、信息储存与传播要素

     第二节 图画文字的符号意义生成

      一、图画传播

      二、图画文字传播

      三、纳西族东巴图画文字传播

      四、符号与传播

      五、符号与人

      六、符号与人的能力

      七、符号与文化

      八、符号与原始思维

      九、符号与象征

      十、意象与符号

     第三节 图画文字的诗性结构

      一、图画文字的表意系统

      二、图画文字的表意空间

      三、图画文字与表象思维

     第四节 汉字语言符号的思维空间设置

      一、文字·象·思维空间

      二、语言空间与思维空问

      三、双重空间的心理生成机制

      四、语言符号自身的创造功能

      五、传授意味的“境界”理论

    第3章 原始传播——远古话语

     第一节 民族文化传播原理

      一、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

      二、民族文化传播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走出尘埃的诉说

      一、来自远古的文化遗存

      二、青铜器与社会文明

     第三节 高原古道通东西

      一、古道与传播

      二、古道与商业

      三、古道的民族性特征

     第四节 言语的力量

      一、歌谣

      二、传说

      三、谚语

      四、咒语

      五、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五节 习俗传习

      一、出生与仪式

      二、命名

      三、婚嫁

      四、丧葬仪礼

      五、宗教教育

    第4章 民族文化传播介质

    第5章 音乐图像——历史与现代的临界视点

    结语:“人”——终极传播介质

    后记
  • 内容简介:
    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意义上的民族文化传播学,本书所展示的内容,也称不上系统意义的民族文化传播学。作者只是从传播学的角度,以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进行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建构起了人类文化的大厦,将人类的观察视野扩展到了更加广阔的领域中,也使人类的认识更加细致,更加深化。科学方法是正确反映研究对象客观规律的手段,是实现科学认识的最有效的工具,它所提供的思考步骤和操作步骤能够引导科学认识主体沿着正确的反映途径行进,并按照它提供的一定程序,去科学地认识研究客体,有效地达到科学认识的目的。
  • 目录:
    导论

    第1章 传播——一种历史行为

     第一节 人类信息思想的生成与发展

      一、人类信息思想的生成

      二、现代信息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人类传播行为与传播认识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人类文化传播理论

      一、文化及其基本理论

      二、文化传播理论及其功能

      三、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第四节 中国古代说服理论

      一、传播与说服

      二、说服的过程

      三、说服中的“实”

    第2章 文化记忆——信息的存储

     第一节 多元性信息存储媒介

      一、信息与记事

      二、以物记数

      三、以物记事

      四、信息储存与传播要素

     第二节 图画文字的符号意义生成

      一、图画传播

      二、图画文字传播

      三、纳西族东巴图画文字传播

      四、符号与传播

      五、符号与人

      六、符号与人的能力

      七、符号与文化

      八、符号与原始思维

      九、符号与象征

      十、意象与符号

     第三节 图画文字的诗性结构

      一、图画文字的表意系统

      二、图画文字的表意空间

      三、图画文字与表象思维

     第四节 汉字语言符号的思维空间设置

      一、文字·象·思维空间

      二、语言空间与思维空问

      三、双重空间的心理生成机制

      四、语言符号自身的创造功能

      五、传授意味的“境界”理论

    第3章 原始传播——远古话语

     第一节 民族文化传播原理

      一、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

      二、民族文化传播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走出尘埃的诉说

      一、来自远古的文化遗存

      二、青铜器与社会文明

     第三节 高原古道通东西

      一、古道与传播

      二、古道与商业

      三、古道的民族性特征

     第四节 言语的力量

      一、歌谣

      二、传说

      三、谚语

      四、咒语

      五、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五节 习俗传习

      一、出生与仪式

      二、命名

      三、婚嫁

      四、丧葬仪礼

      五、宗教教育

    第4章 民族文化传播介质

    第5章 音乐图像——历史与现代的临界视点

    结语:“人”——终极传播介质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泛亚传媒论丛·影视传媒书系
郝朴宁、覃信刚 编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影视剧作教程
郝朴宁 编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民族文化遗存形态的产业社会化与生态文化创建
郝朴宁 著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现代影像理论的文化阐释
郝朴宁、李丽芳 著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影像叙事论
郝朴宁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话语空间: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研究 (平装)
郝朴宁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中国传播史论
郝朴宁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