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科学社团研究

近代中国科学社团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1-04
版次: 1
ISBN: 9787010097275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4页
字数: 27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9人买过
  • 《近代中国科学社团研究》的作者范铁权在深入爬梳最新公布的原始档案等珍贵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科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考察近代科学社团的发展变迁历程,阐述科学社团在科学传播、科学化运动、科学体制化、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历史功绩,揭示近代科学社团在中国科技史、社团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剖析影响近代中国科学社团发展变迁的制度和政策因素,考察科学社团的各种社会关系,为我国营造科学发展的有利环境、制定较为完善的科学政策提供启迪与借鉴。     范铁权,1974年生,满族,河北滦平县人,现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以来先后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原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河北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天津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参编著作多部。目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出版缘起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上编

      第一章  胚胎期:戊戌维新时期的科学社团

        一、民族危机与“合群”观念之兴起

        二、“昙花一现”的戊戌学会

        三、罗振玉与上海农学会

      第二章  萌芽时期:清末科学社团(1900—1911)

        一、概况

        二、发展动因

        三、社团个案

        四、小结

      第三章  生长与发展时期:民国时期的科学社团(1912—1937)

        一、空前之繁盛

        二、各类专门性社团

      第四章  曲折与挣扎:抗战时期的科学社团(1937—1945)

        一、战争中的曲折

        二、新社团的涌现

        三、烽火中的奋斗

      第五章  联合与奋进:解放战争时期的科学社团(1945—1949)

        一、战后的艰难支撑

        二、新生力量的诞生

        三、维护和平、争取民主

    下编

      第六章  传播科学

        一、发行刊物

        二、译著书籍

        三、通俗科学演讲

        四、创立科学图书馆

        五、举办科学展览

      第七章  致力于科学化运动

        一、科学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二、运动的“旗手”——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

        三、诸科学社团的响应

        四、科学理念的再阐发

        五、效果分析

      第八章  探索中国科学的体制化

        一、晚清的西学东渐——科学体制化的基础

        二、科学体制化的探索

        三、小结

      第九章  投身科学教育

        一、关注西人之教育理论

        二、探索教育改良

        三、学艺大学与学艺中学

        四、编纂教科书

      第十章  科学社团的社会关系

        一、“三足鼎立”——综合性社团之间

        二、综合与专门之间

        三、科学社团与科研、文化机构

        四、社团与政府之关系

      余论

        一、“全国科联”与“全国科普”的成立

        二、综合性学会的消亡

        三、专门学会的新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科学社团研究》的作者范铁权在深入爬梳最新公布的原始档案等珍贵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科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考察近代科学社团的发展变迁历程,阐述科学社团在科学传播、科学化运动、科学体制化、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历史功绩,揭示近代科学社团在中国科技史、社团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剖析影响近代中国科学社团发展变迁的制度和政策因素,考察科学社团的各种社会关系,为我国营造科学发展的有利环境、制定较为完善的科学政策提供启迪与借鉴。
  • 作者简介:
        范铁权,1974年生,满族,河北滦平县人,现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以来先后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原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河北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天津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参编著作多部。目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
  • 目录: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出版缘起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上编

      第一章  胚胎期:戊戌维新时期的科学社团

        一、民族危机与“合群”观念之兴起

        二、“昙花一现”的戊戌学会

        三、罗振玉与上海农学会

      第二章  萌芽时期:清末科学社团(1900—1911)

        一、概况

        二、发展动因

        三、社团个案

        四、小结

      第三章  生长与发展时期:民国时期的科学社团(1912—1937)

        一、空前之繁盛

        二、各类专门性社团

      第四章  曲折与挣扎:抗战时期的科学社团(1937—1945)

        一、战争中的曲折

        二、新社团的涌现

        三、烽火中的奋斗

      第五章  联合与奋进:解放战争时期的科学社团(1945—1949)

        一、战后的艰难支撑

        二、新生力量的诞生

        三、维护和平、争取民主

    下编

      第六章  传播科学

        一、发行刊物

        二、译著书籍

        三、通俗科学演讲

        四、创立科学图书馆

        五、举办科学展览

      第七章  致力于科学化运动

        一、科学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二、运动的“旗手”——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

        三、诸科学社团的响应

        四、科学理念的再阐发

        五、效果分析

      第八章  探索中国科学的体制化

        一、晚清的西学东渐——科学体制化的基础

        二、科学体制化的探索

        三、小结

      第九章  投身科学教育

        一、关注西人之教育理论

        二、探索教育改良

        三、学艺大学与学艺中学

        四、编纂教科书

      第十章  科学社团的社会关系

        一、“三足鼎立”——综合性社团之间

        二、综合与专门之间

        三、科学社团与科研、文化机构

        四、社团与政府之关系

      余论

        一、“全国科联”与“全国科普”的成立

        二、综合性学会的消亡

        三、专门学会的新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