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往知来-父亲白寿彝的九十一年

彰往知来-父亲白寿彝的九十一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2008-01
版次: 1
ISBN: 9787500840381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2页
字数: 350千字
分类: 历史
62人买过
  • 本书中作者除了回忆父亲及其家人,同时也在适当的篇幅中叙述了父亲的老师等前辈、同代的好友、同人以及他的学生等后人。他们都是和父亲在一起奋斗过的,他们早已与父亲融成难以分开的整体。

      《彰往知来——父亲白寿彝的九十一年》“彰往”了父亲40岁之前,也就是旧中国的“像逐水浮草而居的游牧人一样,携着眷口东西流浪着”的工作和生活情景。“他从启蒙老师那里受到了修齐治平、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中华民族一体的熏陶;目睹祖国河山碎裂、生灵涂炭,于是求知,于是寻找真理,于是在‘嗷嗷八口一蓝衫’的环境中坚信未来,于是不断笔耕、‘舌耕’,于是不但找到了实现自己学术理想的宽阔大道,也找到了把自己的一切和亿万中国人民血肉般联系到一起的人生正途。”这本书也同样“ 彰往”了父亲40岁之后,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机会学习辩证唯物史观。他在后半个世纪里坚持不懈地运用辩证唯物史观指导史学教学和研究,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新中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史学工作者。

      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不断地创新,总是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绩,继续学步,奋发进步,用他的话来说是“学步”,是不断“摸索”、“探索”。 自序

    第一章 传统(1909年——1925年)

     1 金鸡报晓

     2 开封世家

     3 传统教育

     4 求学兴趣

     5 了解世界

    第二章 磨砺(1925年——1933年)

     1 上海文治大学

     2 回民沪案后援会 

     3 中州大学

     4 第一篇论文《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的发表

     5 开创初始的民俗学

     6 燕京研究生

     7 父母的婚事

    第三章 选择(1933年——1939年)

     1 第一部专著《朱熹辨伪书语》的出版

     2 从研究本民族的历史着手

     3 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的第一篇专论

     4 我国的第一部交通史

     5 西北考察及其《行纪》

     6 中华民族的复兴,回族应有沉重的负担

    第四章 正途(1939年——1949年)

     1 辗转云南昆明

     2 在云南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

     3 对中国回族人民生存与尊严的灭绝挑战

     4 《中国回教小史》、《中国伊斯兰史纲要》等著作的出版

     5 我国首部回族专题史料书:《咸同滇变见闻录》

     6 首篇史学史的文章:《中国历史体裁的演变》

     7 在人生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的历史阶段

     8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笑了

    第五章 安定(1949年——1966年)

     1 我们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时代

     2 “像逐水浮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结束

     3 《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等文的发表

     4 历史文献科学性认识的《回民起义》

     5 毛主席批准成立“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

     6 关于历史教学的第一篇文章

     7 毛主席亲切地说:见到了你写的文章,写得很好

     8 开展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9 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0 历史学科基本训练的几个有关问题

     11 史学史研究的起步与编写《中国史学史教本》

     12 “学着试步”的《学步集》

     13 赶紧走上史学史研究的大道

     14 热心于中国对外友好工作

    第六章 无愧(1966年——1978年)

     1 吴晗的“反党”

     2 “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

     3 “反动学术权威”点校《二十四史》

     4 母亲永远地走了

     5 考教授时交“白卷”

     6 “儒法斗争”的政治风浪

     7 响应周总理的提议,编写《中国通史》

     8 父亲的小孙子白鹏

    第七章 通变(1979年——1988年)

     1 《中国通史纲要》及其《续编》

     2 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3 从《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到《史学史研究》季刊

     4 《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与《史学概论》

     5 关于史学上的重要问题

     6 《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论集

     7 《中国伊斯兰史存稿》

     8 老人的“通变”

     9 《回族人物志》的出版

     10 《中国史学史》的第一册

    第八章 新路(1989年——1999年)

     1 学术活动60年、高校执教50年

     2 回族的教育以及《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的出版

     3 八十五诞辰与《史学论集》

     4 首次颁发“白寿彝史学论著奖”

     5 喜事多,第四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6 47年汇成《中国史学史论集》

     7 最后的教学改革意见

     8 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的关怀

    第九章 丰碑(1999年4月26日)

     1 双喜临门的好日子

     2 历史赋予的使命

     3 争取再过上一个90岁

     4 新世纪的展望

    第十章 彰往知来(1999年4月26日——2000年3月21日)

     1 父亲病倒了

     2 万分悲痛的日子

     3 难以忘却的关怀

     4 永生难忘的师生情谊

     5 老、少携手走新路

     6 与两位大学子的交往

     7 老少研究生痛悼恩师

     8 一名普通学子的感恩

     9 遗稿成书,心愿已了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除了回忆父亲及其家人,同时也在适当的篇幅中叙述了父亲的老师等前辈、同代的好友、同人以及他的学生等后人。他们都是和父亲在一起奋斗过的,他们早已与父亲融成难以分开的整体。

      《彰往知来——父亲白寿彝的九十一年》“彰往”了父亲40岁之前,也就是旧中国的“像逐水浮草而居的游牧人一样,携着眷口东西流浪着”的工作和生活情景。“他从启蒙老师那里受到了修齐治平、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中华民族一体的熏陶;目睹祖国河山碎裂、生灵涂炭,于是求知,于是寻找真理,于是在‘嗷嗷八口一蓝衫’的环境中坚信未来,于是不断笔耕、‘舌耕’,于是不但找到了实现自己学术理想的宽阔大道,也找到了把自己的一切和亿万中国人民血肉般联系到一起的人生正途。”这本书也同样“ 彰往”了父亲40岁之后,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机会学习辩证唯物史观。他在后半个世纪里坚持不懈地运用辩证唯物史观指导史学教学和研究,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新中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史学工作者。

      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不断地创新,总是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绩,继续学步,奋发进步,用他的话来说是“学步”,是不断“摸索”、“探索”。
  •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传统(1909年——1925年)

     1 金鸡报晓

     2 开封世家

     3 传统教育

     4 求学兴趣

     5 了解世界

    第二章 磨砺(1925年——1933年)

     1 上海文治大学

     2 回民沪案后援会 

     3 中州大学

     4 第一篇论文《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的发表

     5 开创初始的民俗学

     6 燕京研究生

     7 父母的婚事

    第三章 选择(1933年——1939年)

     1 第一部专著《朱熹辨伪书语》的出版

     2 从研究本民族的历史着手

     3 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的第一篇专论

     4 我国的第一部交通史

     5 西北考察及其《行纪》

     6 中华民族的复兴,回族应有沉重的负担

    第四章 正途(1939年——1949年)

     1 辗转云南昆明

     2 在云南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

     3 对中国回族人民生存与尊严的灭绝挑战

     4 《中国回教小史》、《中国伊斯兰史纲要》等著作的出版

     5 我国首部回族专题史料书:《咸同滇变见闻录》

     6 首篇史学史的文章:《中国历史体裁的演变》

     7 在人生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的历史阶段

     8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笑了

    第五章 安定(1949年——1966年)

     1 我们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时代

     2 “像逐水浮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结束

     3 《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等文的发表

     4 历史文献科学性认识的《回民起义》

     5 毛主席批准成立“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

     6 关于历史教学的第一篇文章

     7 毛主席亲切地说:见到了你写的文章,写得很好

     8 开展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9 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0 历史学科基本训练的几个有关问题

     11 史学史研究的起步与编写《中国史学史教本》

     12 “学着试步”的《学步集》

     13 赶紧走上史学史研究的大道

     14 热心于中国对外友好工作

    第六章 无愧(1966年——1978年)

     1 吴晗的“反党”

     2 “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

     3 “反动学术权威”点校《二十四史》

     4 母亲永远地走了

     5 考教授时交“白卷”

     6 “儒法斗争”的政治风浪

     7 响应周总理的提议,编写《中国通史》

     8 父亲的小孙子白鹏

    第七章 通变(1979年——1988年)

     1 《中国通史纲要》及其《续编》

     2 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3 从《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到《史学史研究》季刊

     4 《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与《史学概论》

     5 关于史学上的重要问题

     6 《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论集

     7 《中国伊斯兰史存稿》

     8 老人的“通变”

     9 《回族人物志》的出版

     10 《中国史学史》的第一册

    第八章 新路(1989年——1999年)

     1 学术活动60年、高校执教50年

     2 回族的教育以及《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的出版

     3 八十五诞辰与《史学论集》

     4 首次颁发“白寿彝史学论著奖”

     5 喜事多,第四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6 47年汇成《中国史学史论集》

     7 最后的教学改革意见

     8 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的关怀

    第九章 丰碑(1999年4月26日)

     1 双喜临门的好日子

     2 历史赋予的使命

     3 争取再过上一个90岁

     4 新世纪的展望

    第十章 彰往知来(1999年4月26日——2000年3月21日)

     1 父亲病倒了

     2 万分悲痛的日子

     3 难以忘却的关怀

     4 永生难忘的师生情谊

     5 老、少携手走新路

     6 与两位大学子的交往

     7 老少研究生痛悼恩师

     8 一名普通学子的感恩

     9 遗稿成书,心愿已了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彰往知来-父亲白寿彝的九十一年
彰往察来:探寻历史中的智慧
瞿林东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