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鲁迅学通史(下)

中国鲁迅学通史(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2-12
版次: 1
ISBN: 9787540651268
定价: 52.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95页
字数: 63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1人买过
  • 《中国鲁迅学通史——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微观透视与理性反思》包括以下三卷:
      
      
      上卷 主要界定鲁迅学和鲁迅学史的概念和内涵,阐明研究鲁迅学史的意义以及本书的框架与要义;从宏观上描述作为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鲁迅学的发展史。
      
      
      下卷 从微观上透视鲁迅学研究的一些专题,对《野草》学史、阿Q学史、狂人学史、《故事新编》学史、杂文学史等主要专题学史进行学术梳理;对鲁迅学中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的关系、学术哲学问题以及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精神解放、思维变革的双向互动进行理性反思。
      
      
       索引卷 20世纪中国鲁迅学论著资料的要目索引,分为编年索引、专题索引,分别按时间顺序和学术专题编排,便于检索。
      
      
      本书仅止于中国内地部分,港澳台部分除个别特例外暂不涉及。 张梦阳,男 1945年3月生于甘肃天水,祖籍山东临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革”中毕业分配到农村教书,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读书、写作。1979年在林非等老师帮助下调入中国社会科 微观透视

      第十二章 “野草”丛中探哲学——《野草》学史

       一 鲁迅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里——210年代的问世与最初的反响

       二 直感性的评论与认识——30年代的研究

       三 理论上的升华——40年代的研究

       四 第一部《野草》研究专著——卫俊秀的《鲁迅探索》

       五 理性综合的新高度_50年代冯雪峰的《论》

       六 诗学特征的初步探究——五瑶的《论》

       七 究竟有没有阴暗面——五六十年代的学术讨论与其他成果

       八 70年代的集大成之作——李何林的《鲁迅注解》

       九 80年代的勃兴——许 杰、曾华鹏等的《野草》研究著作

       十 《野草》学形成的标志——孙玉石的《研究》及《现实的与哲学的——鲁迅重释》

       十一 比较研究的深广世界——吴小美的《野草》研究

       十二 哲学内涵的深入阐发——汪晖、王乾坤等《野草》研究论著

       十三 研究视域的不断拓新——闵抗生等的其他新成果和新视角

       十四 来自域外的声音——国外《野草》研究论著的翻译及其影响

       十五 小结

      第十三章 “镜子”面前悟“病根”——阿Q学史

       一 阿Q出世即“照人”——问世的过程与20年代的最初反响

       二 主旨在于写灵魂——看看鲁迅自己怎么说

       三 直觉基础上的阐发——二三十年代的进展

       四 理论升华与新的视角——40年代的深化

       五 给阿Q定阶级成分的闹剧——50年代初的庸俗社会学倾向

       六 阿Q是“思想性的典型”——50年代初冯雪峰的“精神寄植说”

    ……

      第十四章 狂人“疯语”听 真音——狂人学史

      第十五章 “油滑之处”显真谛——《故事新编》学史

      第十六章 探索中国的“人史”——杂文学史

    理性反思

      第十七章 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

      第十八章 鲁迅研究中的学术哲学问题

      第十九章 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的精神解放

      第二十章 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的思维变革

      第二十一章 结语:21世纪中国鲁迅学前景的展望

    代跋一 对史实学者的特别敬意

    代跋二 大荒原上追“过客”——为什么陪鲁迅一辈子

    附录一 平和 学理 超脱——就《中国鲁迅学通史》的写作答《北京日报》编辑问

    附录二 通合学初论

    后记 又是一年秋风劲

    主要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中国鲁迅学通史——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微观透视与理性反思》包括以下三卷:
      
      
      上卷 主要界定鲁迅学和鲁迅学史的概念和内涵,阐明研究鲁迅学史的意义以及本书的框架与要义;从宏观上描述作为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鲁迅学的发展史。
      
      
      下卷 从微观上透视鲁迅学研究的一些专题,对《野草》学史、阿Q学史、狂人学史、《故事新编》学史、杂文学史等主要专题学史进行学术梳理;对鲁迅学中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的关系、学术哲学问题以及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精神解放、思维变革的双向互动进行理性反思。
      
      
       索引卷 20世纪中国鲁迅学论著资料的要目索引,分为编年索引、专题索引,分别按时间顺序和学术专题编排,便于检索。
      
      
      本书仅止于中国内地部分,港澳台部分除个别特例外暂不涉及。
  • 作者简介:
    张梦阳,男 1945年3月生于甘肃天水,祖籍山东临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革”中毕业分配到农村教书,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读书、写作。1979年在林非等老师帮助下调入中国社会科
  • 目录:
    微观透视

      第十二章 “野草”丛中探哲学——《野草》学史

       一 鲁迅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里——210年代的问世与最初的反响

       二 直感性的评论与认识——30年代的研究

       三 理论上的升华——40年代的研究

       四 第一部《野草》研究专著——卫俊秀的《鲁迅探索》

       五 理性综合的新高度_50年代冯雪峰的《论》

       六 诗学特征的初步探究——五瑶的《论》

       七 究竟有没有阴暗面——五六十年代的学术讨论与其他成果

       八 70年代的集大成之作——李何林的《鲁迅注解》

       九 80年代的勃兴——许 杰、曾华鹏等的《野草》研究著作

       十 《野草》学形成的标志——孙玉石的《研究》及《现实的与哲学的——鲁迅重释》

       十一 比较研究的深广世界——吴小美的《野草》研究

       十二 哲学内涵的深入阐发——汪晖、王乾坤等《野草》研究论著

       十三 研究视域的不断拓新——闵抗生等的其他新成果和新视角

       十四 来自域外的声音——国外《野草》研究论著的翻译及其影响

       十五 小结

      第十三章 “镜子”面前悟“病根”——阿Q学史

       一 阿Q出世即“照人”——问世的过程与20年代的最初反响

       二 主旨在于写灵魂——看看鲁迅自己怎么说

       三 直觉基础上的阐发——二三十年代的进展

       四 理论升华与新的视角——40年代的深化

       五 给阿Q定阶级成分的闹剧——50年代初的庸俗社会学倾向

       六 阿Q是“思想性的典型”——50年代初冯雪峰的“精神寄植说”

    ……

      第十四章 狂人“疯语”听 真音——狂人学史

      第十五章 “油滑之处”显真谛——《故事新编》学史

      第十六章 探索中国的“人史”——杂文学史

    理性反思

      第十七章 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

      第十八章 鲁迅研究中的学术哲学问题

      第十九章 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的精神解放

      第二十章 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的思维变革

      第二十一章 结语:21世纪中国鲁迅学前景的展望

    代跋一 对史实学者的特别敬意

    代跋二 大荒原上追“过客”——为什么陪鲁迅一辈子

    附录一 平和 学理 超脱——就《中国鲁迅学通史》的写作答《北京日报》编辑问

    附录二 通合学初论

    后记 又是一年秋风劲

    主要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