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中药药剂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5-06
版次: 1
ISBN: 9787117068321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1页
字数: 723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24人买过
  •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是它的前修课程。

      本教材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

      教材编写的内容围绕培养中药学岗位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限制)的原则,回避对高深理论的探讨,兼顾药剂生产的工序性,充分考虑受教育对象的知识层次、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其所适应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新时期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本教材共分二十二章,包括绪论、中药调剂、制药卫生、中药制剂前处理及各类剂型和药物制剂新技术、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础等,附录介绍了《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及教学大纲。在各剂型质量控制中着重介绍了质量要求和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简介

      二、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

      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

      四、中药剂型的分类

      五、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史

      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中药药剂工作依据

      一、药品标准

      二、药事法规

    第二章 中药调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处方

      一、处方的含义

      二、处方的类型

      三、处方的格式

      四、处方的意义

      五、处方的管理

      六、处方的药名

      七、处方常用术语

      八、脚注

      九、处方应付

     第三节 中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妊娠禁忌

      三、饮食禁忌

      四、中药配伍变化及研究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一、汤剂的用法

      二、中成药的用法

     第五节 毒麻中药的管理与调剂

      一、麻醉中药

      二、毒性中药

    第六节  中药说明书

        一、药品名称

        二、主要成分

        三、性状

        四、药理作用

        五、功能与主治

        六、用法用量

        七、不良反应

        八、禁忌症

        九、注意事项

      十、规格

       十一、贮藏

       十二、包装

       十三、有效期

       十四、批准文号

       十五、生产企业

      第七节 非处方药

      一、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

      二、中药(中成药)非处方遴选原则

      三、非处方药的特点

      四、非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五、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

     第八节 中药处方的调配

      一、中药的计量

      二、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

      三、中药斗谱的排列

      四、中成药的调剂

     第九节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一、中药贮存中的常见变异现象

      二、引起中药变异的因素

      三、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第十节   中药不良反应

      一、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

      二、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三、常见的中药中毒反应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十一节  中药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用药

      二、中西药联用

    第三章  制药卫生

     第一节  概述

      一、制药卫生的含义

      二、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

      三、 微生物污染中药制剂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制药环境的净化

     第二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一、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二、物理灭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四、化学灭菌法

      五、无菌操作法

     第三节  防腐与防虫

      一、防腐的含义

      二、防腐与防虫措施

      三、常用防腐剂及使用要点

    第四章  粉碎与筛析

     第一节  粉碎

      一、粉碎的含义

      二、粉碎的目的

      三、粉碎的基本原理

      四、常用的粉碎方法

      五、常用粉碎机械的性能及其适用范围

     第二节  筛析

      一、筛析的含义

      二、筛析的目的

      三、药筛

      四、粉末的分等

      五、常用筛析器械的性能及其适用范围

     第三节  混合

      一、混合的含义与目的

      二、混合的原则

      三、混合机理

      四、混合方法

      五、混合机械

     第三节  微粉学基础知识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一、微粉的含义

      二、微粉的基本性质

      三、微粉化技术

      四、微粉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第五章  提取、分离与精制

     第一节  概述

      一、药效物质与杂质

      二、提取的含义和目的

      三、精制的含义和目的

     第二节  中药的提取

      一、浸提过程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三、常用的浸提溶剂

      四、浸提辅助剂

      五、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第三节 药效物质的分离与精制

      一、分离

      二、精制

    第六章  蒸馏、蒸发(浓缩)与干燥

     第一节  蒸馏与蒸发(浓缩)

      一、蒸馏

      二、浓缩(蒸发)

     第二节  干燥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

      二、影晌干燥的因素及提高干燥效率的措施

      三、常用的干燥方法与设备

    第七章  浸出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浸出制剂的含义

      二、浸出制剂的特点

      三、浸出制剂的种类

     第二节  中药合剂与口服液

      一、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含义

      二、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特点

      三、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

      四、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五、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举例

     第三节  糖浆剂

      一、糖浆剂的含义

      二、糖浆剂的特点

      三、糖浆剂的种类

      四、糖浆剂的制备

      五、糖浆剂的质量控制

      六、糖浆剂的制备举例

     第四节  煎膏剂

      一、煎膏剂的含义

      二、煎膏剂的特点

      三、煎膏剂的制备

      四、煎膏剂的质量控制

      五、煎膏剂的制备举例

     第五节 酒剂与酊剂

      一、酒剂与酊剂的含义

      二、酒剂与酊剂的特点

      三、酒剂与酊剂的制备

      四、酒剂与酊剂的质量控制

      五、酒剂与酊剂的制备举例

     第六节  流浸膏与浸膏剂

      一、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含义

      二、流浸膏与浸膏剂的特点

      三、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制备

      四、流浸膏与浸膏剂的质量控制

      五、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制备举例

    第八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三、液体制剂的种类

      四、常用的溶剂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

      二、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四、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五、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一、增溶

      二、助溶

      三、制成盐类

      四、使用混合溶剂

     第四节  各类液体制剂

      一、溶液型液体制剂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

      三、乳浊液型液体制剂

      四、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第九章  注射剂(附滴眼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

      二、注射剂的分类与给药途径

      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热原

      一、热原的组成与性质

      二、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

      三、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

      四、热原的检查方法

     第三节  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一、注射剂的溶剂

      二、注射剂的附加剂

     第四节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一、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二、中药注射剂原料的准备

      三、注射剂的容器与处理

      四、注射液的配液与滤过

      五、注射剂的灌封、灭菌、质检、印字与包装

      六、中药注射剂的制备举例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项目

      二、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讨论

     第六节  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

      一、输液剂的临床应用与种类

      二、输液剂的质量要求

      三、输液剂的制备

      四、输液剂质量问题讨论

      五、血浆代用液

     第七节  粉针剂与其他注射剂

      一、粉针剂

      二、混悬液型注射液

      三、乳浊液型注射剂

     第八节  滴眼剂

      一、概述

      二、滴眼剂的附加剂

      三、滴眼剂的制备

      四、滴眼剂举 例

    第十章  散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散剂的含义

      二、散剂的特点

      三、散剂的分类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控制

      一、散剂的质量要求

      二、散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一章  颗粒剂

     第一节  概述

      一、颗粒剂的含义

      二、颗粒剂的特点

      三、颗粒剂的种类

     第二节  颗粒剂的制备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二、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三、混悬性颗粒剂的制备

      四、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

      五、块状冲剂的制备

     第三节  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一、颗粒剂质量要求

      二、颗粒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二章  胶囊剂

     第一节  概述

      一、胶囊剂含义

      二、胶囊剂的特点

      三、胶囊剂的种类

     第二节  胶囊剂的制备

      一、硬胶囊剂的制备

      二、软胶囊剂的制备

      三、肠溶胶囊剂的制备

     第三节  胶囊剂的质量控制

      一、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二、胶囊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三章  丸剂

     第一节  概述

      一、丸剂的含义

      二、丸剂的特点

      三、丸剂的种类

     第二节  水丸

      一、水丸的含义

      二、水丸的特点与规格

      三、水丸的赋形剂

      四、水丸的制备

      五、水丸举例

     第三节  蜜丸

      一、蜜丸的含义

      二、蜜丸的特点与规格

      三、蜂蜜的选择及炼制

      四、蜜丸的制备

      五、蜜丸举例

     第四节  滴丸

      一、 滴丸的含义

      二、滴丸的特点

      三、滴丸的基质

      四、滴丸的制备

      五、滴丸的质量控制

      六、滴丸的制备举例

     第五节 其他丸剂

      一、浓缩丸

      二、微丸

      三、糊丸

      四、蜡丸

     第六节 丸剂包衣

      一、丸剂包衣的目的

      二、丸剂包衣的种类

      三、丸剂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第七节 丸剂的质量控制

      一、外观检查

      二、水分限量检查

      三、重量差异限度检查

      四、装量差异限度检查

      五、溶散时限检查

      六、微生物限度检查

    第十四章  片剂

     第一节  概述

      一、片剂的含义

      二、片剂的特点

      三、片剂的分类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

      一、释剂与吸收剂

      二、润湿剂与粘合剂

      三、崩解剂

      四、润滑剂

     第三节  中药片剂的制备

      一、湿法制颗粒压片法

      二、干法压片

      三、片剂的成型过程与原理

      四、片剂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一、片剂包衣的目的

      二、片剂包衣的种类

      三、片剂的包衣材料

      四、片剂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五、片剂包衣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片剂的包装及贮藏

      一、多剂量包装材料及方法

      二、单剂量包装材料及方法

      三、片剂的贮藏

     第六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

      一、外观检查

      二、鉴别

      三、含量测定

      四、重量差异

      五、崩解时限

      六、硬度

      七、溶出度检查

      八、含量均匀度检查

      九、卫生标准

      十、包衣片的质量评价

     第七节  中药片剂的制备举例

    第十五章  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胶剂的含义

      二、胶剂的种类

     第二节  胶剂的制备

      一、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二、辅料的选择

      三、煎取胶液

      四、滤过澄清

      五、浓缩收胶

      六、凝胶与切胶

      七、干燥与包装

     第三节  胶剂的质量控制

      一、胶剂的质量要求

      二、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胶剂的制备举例

    第十六章  外用膏剂

     第一节  概述

      一、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

      二、外用膏剂的种类

      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

     第二节  软膏剂

      一、软膏剂的含义、特点

      二、软膏剂的种类

      三、软膏剂的基质

      四、软膏剂的制备

      五、软膏剂的质量控制

      六、软膏剂的制备举例

      七、眼膏剂

     第三节  黑膏药

      一、黑膏药的含义

      二、黑膏药的特点

      三、黑膏药的基质与处理

      四、黑膏药的制备

      五、黑膏药的质量控制

      六、黑膏药的制备举例

     第四节  其它外用膏剂

      一、橡胶膏剂

      二、糊剂

      三、巴布剂

      四、涂膜剂

    第十七章  栓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栓剂的含义

      二、栓剂的特点

      三、栓剂的种类

      四、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因素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

      一、栓剂基质应具备的性质

      二、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

      一、药物的处理

      二、药物的加入方法

      三、润滑剂

      四、置换价

      五、栓剂的制备方法

      六、栓剂的包装与贮存

     第四节  栓剂的质量控制

      一、栓剂的质量要求

      二、栓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栓剂的制备举例

    第十八章  气雾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气雾剂的含义

      二、气雾剂的特点

      三、气雾剂的种类

      四、气雾剂的吸收

     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

      一、药物

      二、附加剂

      三、抛射剂

      四、耐压容器

      五、阀门系统

     第三节  气雾剂的制备

      一、容器和阀门的处理

      二、药物的提取与配制

      三、药物的分装与抛射剂的填充

     第四节  气雾剂的制备举例

     第五节  喷雾剂

      一、喷雾剂的含义

      二、喷雾剂的特点

      三、喷雾剂的分类

      四、喷雾剂的制备

     第六节  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一、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质量要求

      二、气雾剂与喷雾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九章  其他制剂

     第一节  膜剂

      一、膜剂的含义

      二、膜剂的特点

      三、膜剂的成膜材料

      四、膜剂的附加剂

      五、膜剂的制备举例

     第二节  露剂

      一、露剂的含义

      二、露剂的制备及举例

     第三节  茶剂

      一、茶剂的含义

      二、茶剂的特点

      三、茶剂的制备及举例

      四、锭剂

      二、丹剂

      三、糕剂

      四、钉剂

      五、线剂

      六、条剂

      七、灸剂

      八、烟熏剂

      九、熨剂

      十、棒剂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环糊精包合技术

      一、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含义

      二、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

      三、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四、β-环糊精包合物

     第二节  微型包囊技术

      一、微型包囊的含义

      二、微型胶囊的特点

      三、微型胶囊的制备

      四、微型胶囊的质量控制

     第三节  固体分散技术

      一、固体分散技术的含义

      二、固体分散体的特点

      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第四节  脂质体制备技术

      一、脂质体的含义

      二、脂质体的特点

      三、脂质体的制备

      四、脂质体质量控制

     第五节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一、概述

      二、口服定时、定位释药系统

      三、靶向制剂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第一节  概述

      一、研究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改善方法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二、改善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第三节  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

      一、留样观察法

      二、加速试验法

    第二十二章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药剂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二、药物动力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药物的吸收

      二、药物的分布

      三、药物的代谢

      四、药物的排泄

     第三节  影响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的因素

      一、药剂学因素

      二、生理因素

     第四节  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

      一、隔室模型

      二、药物的转运速度过程

      三、生物半衰期

      四、表观分布容积

      五、清除率

     第五节  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

      一、生物利用度

      二、溶出度

    附录一:实验指导

     实验一  课堂练习

     实验二  处方调配

     实验三  参观中药厂

     实验四  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五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六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实验七  散剂的制备

     实验八  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九  丸剂的制备

     实验十  片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  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十二  黑膏药的制备

     实验十三  栓剂的制备

     实验十四  膜剂的制备

     实验十五  微囊的制备

     实验十六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实验十七  中药药剂学实验综合考试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三:教学大纲(试行)
  • 内容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是它的前修课程。

      本教材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

      教材编写的内容围绕培养中药学岗位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限制)的原则,回避对高深理论的探讨,兼顾药剂生产的工序性,充分考虑受教育对象的知识层次、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其所适应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新时期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本教材共分二十二章,包括绪论、中药调剂、制药卫生、中药制剂前处理及各类剂型和药物制剂新技术、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础等,附录介绍了《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及教学大纲。在各剂型质量控制中着重介绍了质量要求和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简介

      二、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

      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

      四、中药剂型的分类

      五、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史

      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中药药剂工作依据

      一、药品标准

      二、药事法规

    第二章 中药调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处方

      一、处方的含义

      二、处方的类型

      三、处方的格式

      四、处方的意义

      五、处方的管理

      六、处方的药名

      七、处方常用术语

      八、脚注

      九、处方应付

     第三节 中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妊娠禁忌

      三、饮食禁忌

      四、中药配伍变化及研究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一、汤剂的用法

      二、中成药的用法

     第五节 毒麻中药的管理与调剂

      一、麻醉中药

      二、毒性中药

    第六节  中药说明书

        一、药品名称

        二、主要成分

        三、性状

        四、药理作用

        五、功能与主治

        六、用法用量

        七、不良反应

        八、禁忌症

        九、注意事项

      十、规格

       十一、贮藏

       十二、包装

       十三、有效期

       十四、批准文号

       十五、生产企业

      第七节 非处方药

      一、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

      二、中药(中成药)非处方遴选原则

      三、非处方药的特点

      四、非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五、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

     第八节 中药处方的调配

      一、中药的计量

      二、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

      三、中药斗谱的排列

      四、中成药的调剂

     第九节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一、中药贮存中的常见变异现象

      二、引起中药变异的因素

      三、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第十节   中药不良反应

      一、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

      二、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三、常见的中药中毒反应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十一节  中药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用药

      二、中西药联用

    第三章  制药卫生

     第一节  概述

      一、制药卫生的含义

      二、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

      三、 微生物污染中药制剂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制药环境的净化

     第二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一、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二、物理灭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四、化学灭菌法

      五、无菌操作法

     第三节  防腐与防虫

      一、防腐的含义

      二、防腐与防虫措施

      三、常用防腐剂及使用要点

    第四章  粉碎与筛析

     第一节  粉碎

      一、粉碎的含义

      二、粉碎的目的

      三、粉碎的基本原理

      四、常用的粉碎方法

      五、常用粉碎机械的性能及其适用范围

     第二节  筛析

      一、筛析的含义

      二、筛析的目的

      三、药筛

      四、粉末的分等

      五、常用筛析器械的性能及其适用范围

     第三节  混合

      一、混合的含义与目的

      二、混合的原则

      三、混合机理

      四、混合方法

      五、混合机械

     第三节  微粉学基础知识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一、微粉的含义

      二、微粉的基本性质

      三、微粉化技术

      四、微粉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第五章  提取、分离与精制

     第一节  概述

      一、药效物质与杂质

      二、提取的含义和目的

      三、精制的含义和目的

     第二节  中药的提取

      一、浸提过程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三、常用的浸提溶剂

      四、浸提辅助剂

      五、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第三节 药效物质的分离与精制

      一、分离

      二、精制

    第六章  蒸馏、蒸发(浓缩)与干燥

     第一节  蒸馏与蒸发(浓缩)

      一、蒸馏

      二、浓缩(蒸发)

     第二节  干燥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

      二、影晌干燥的因素及提高干燥效率的措施

      三、常用的干燥方法与设备

    第七章  浸出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浸出制剂的含义

      二、浸出制剂的特点

      三、浸出制剂的种类

     第二节  中药合剂与口服液

      一、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含义

      二、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特点

      三、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

      四、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五、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举例

     第三节  糖浆剂

      一、糖浆剂的含义

      二、糖浆剂的特点

      三、糖浆剂的种类

      四、糖浆剂的制备

      五、糖浆剂的质量控制

      六、糖浆剂的制备举例

     第四节  煎膏剂

      一、煎膏剂的含义

      二、煎膏剂的特点

      三、煎膏剂的制备

      四、煎膏剂的质量控制

      五、煎膏剂的制备举例

     第五节 酒剂与酊剂

      一、酒剂与酊剂的含义

      二、酒剂与酊剂的特点

      三、酒剂与酊剂的制备

      四、酒剂与酊剂的质量控制

      五、酒剂与酊剂的制备举例

     第六节  流浸膏与浸膏剂

      一、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含义

      二、流浸膏与浸膏剂的特点

      三、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制备

      四、流浸膏与浸膏剂的质量控制

      五、流浸膏与浸膏剂的制备举例

    第八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三、液体制剂的种类

      四、常用的溶剂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

      二、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四、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五、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一、增溶

      二、助溶

      三、制成盐类

      四、使用混合溶剂

     第四节  各类液体制剂

      一、溶液型液体制剂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

      三、乳浊液型液体制剂

      四、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第九章  注射剂(附滴眼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

      二、注射剂的分类与给药途径

      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热原

      一、热原的组成与性质

      二、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

      三、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

      四、热原的检查方法

     第三节  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一、注射剂的溶剂

      二、注射剂的附加剂

     第四节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一、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二、中药注射剂原料的准备

      三、注射剂的容器与处理

      四、注射液的配液与滤过

      五、注射剂的灌封、灭菌、质检、印字与包装

      六、中药注射剂的制备举例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项目

      二、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讨论

     第六节  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

      一、输液剂的临床应用与种类

      二、输液剂的质量要求

      三、输液剂的制备

      四、输液剂质量问题讨论

      五、血浆代用液

     第七节  粉针剂与其他注射剂

      一、粉针剂

      二、混悬液型注射液

      三、乳浊液型注射剂

     第八节  滴眼剂

      一、概述

      二、滴眼剂的附加剂

      三、滴眼剂的制备

      四、滴眼剂举 例

    第十章  散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散剂的含义

      二、散剂的特点

      三、散剂的分类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控制

      一、散剂的质量要求

      二、散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一章  颗粒剂

     第一节  概述

      一、颗粒剂的含义

      二、颗粒剂的特点

      三、颗粒剂的种类

     第二节  颗粒剂的制备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二、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三、混悬性颗粒剂的制备

      四、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

      五、块状冲剂的制备

     第三节  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一、颗粒剂质量要求

      二、颗粒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二章  胶囊剂

     第一节  概述

      一、胶囊剂含义

      二、胶囊剂的特点

      三、胶囊剂的种类

     第二节  胶囊剂的制备

      一、硬胶囊剂的制备

      二、软胶囊剂的制备

      三、肠溶胶囊剂的制备

     第三节  胶囊剂的质量控制

      一、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二、胶囊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三章  丸剂

     第一节  概述

      一、丸剂的含义

      二、丸剂的特点

      三、丸剂的种类

     第二节  水丸

      一、水丸的含义

      二、水丸的特点与规格

      三、水丸的赋形剂

      四、水丸的制备

      五、水丸举例

     第三节  蜜丸

      一、蜜丸的含义

      二、蜜丸的特点与规格

      三、蜂蜜的选择及炼制

      四、蜜丸的制备

      五、蜜丸举例

     第四节  滴丸

      一、 滴丸的含义

      二、滴丸的特点

      三、滴丸的基质

      四、滴丸的制备

      五、滴丸的质量控制

      六、滴丸的制备举例

     第五节 其他丸剂

      一、浓缩丸

      二、微丸

      三、糊丸

      四、蜡丸

     第六节 丸剂包衣

      一、丸剂包衣的目的

      二、丸剂包衣的种类

      三、丸剂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第七节 丸剂的质量控制

      一、外观检查

      二、水分限量检查

      三、重量差异限度检查

      四、装量差异限度检查

      五、溶散时限检查

      六、微生物限度检查

    第十四章  片剂

     第一节  概述

      一、片剂的含义

      二、片剂的特点

      三、片剂的分类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

      一、释剂与吸收剂

      二、润湿剂与粘合剂

      三、崩解剂

      四、润滑剂

     第三节  中药片剂的制备

      一、湿法制颗粒压片法

      二、干法压片

      三、片剂的成型过程与原理

      四、片剂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一、片剂包衣的目的

      二、片剂包衣的种类

      三、片剂的包衣材料

      四、片剂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五、片剂包衣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片剂的包装及贮藏

      一、多剂量包装材料及方法

      二、单剂量包装材料及方法

      三、片剂的贮藏

     第六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

      一、外观检查

      二、鉴别

      三、含量测定

      四、重量差异

      五、崩解时限

      六、硬度

      七、溶出度检查

      八、含量均匀度检查

      九、卫生标准

      十、包衣片的质量评价

     第七节  中药片剂的制备举例

    第十五章  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胶剂的含义

      二、胶剂的种类

     第二节  胶剂的制备

      一、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二、辅料的选择

      三、煎取胶液

      四、滤过澄清

      五、浓缩收胶

      六、凝胶与切胶

      七、干燥与包装

     第三节  胶剂的质量控制

      一、胶剂的质量要求

      二、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胶剂的制备举例

    第十六章  外用膏剂

     第一节  概述

      一、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

      二、外用膏剂的种类

      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

     第二节  软膏剂

      一、软膏剂的含义、特点

      二、软膏剂的种类

      三、软膏剂的基质

      四、软膏剂的制备

      五、软膏剂的质量控制

      六、软膏剂的制备举例

      七、眼膏剂

     第三节  黑膏药

      一、黑膏药的含义

      二、黑膏药的特点

      三、黑膏药的基质与处理

      四、黑膏药的制备

      五、黑膏药的质量控制

      六、黑膏药的制备举例

     第四节  其它外用膏剂

      一、橡胶膏剂

      二、糊剂

      三、巴布剂

      四、涂膜剂

    第十七章  栓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栓剂的含义

      二、栓剂的特点

      三、栓剂的种类

      四、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因素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

      一、栓剂基质应具备的性质

      二、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

      一、药物的处理

      二、药物的加入方法

      三、润滑剂

      四、置换价

      五、栓剂的制备方法

      六、栓剂的包装与贮存

     第四节  栓剂的质量控制

      一、栓剂的质量要求

      二、栓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栓剂的制备举例

    第十八章  气雾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气雾剂的含义

      二、气雾剂的特点

      三、气雾剂的种类

      四、气雾剂的吸收

     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

      一、药物

      二、附加剂

      三、抛射剂

      四、耐压容器

      五、阀门系统

     第三节  气雾剂的制备

      一、容器和阀门的处理

      二、药物的提取与配制

      三、药物的分装与抛射剂的填充

     第四节  气雾剂的制备举例

     第五节  喷雾剂

      一、喷雾剂的含义

      二、喷雾剂的特点

      三、喷雾剂的分类

      四、喷雾剂的制备

     第六节  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一、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质量要求

      二、气雾剂与喷雾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九章  其他制剂

     第一节  膜剂

      一、膜剂的含义

      二、膜剂的特点

      三、膜剂的成膜材料

      四、膜剂的附加剂

      五、膜剂的制备举例

     第二节  露剂

      一、露剂的含义

      二、露剂的制备及举例

     第三节  茶剂

      一、茶剂的含义

      二、茶剂的特点

      三、茶剂的制备及举例

      四、锭剂

      二、丹剂

      三、糕剂

      四、钉剂

      五、线剂

      六、条剂

      七、灸剂

      八、烟熏剂

      九、熨剂

      十、棒剂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环糊精包合技术

      一、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含义

      二、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

      三、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四、β-环糊精包合物

     第二节  微型包囊技术

      一、微型包囊的含义

      二、微型胶囊的特点

      三、微型胶囊的制备

      四、微型胶囊的质量控制

     第三节  固体分散技术

      一、固体分散技术的含义

      二、固体分散体的特点

      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第四节  脂质体制备技术

      一、脂质体的含义

      二、脂质体的特点

      三、脂质体的制备

      四、脂质体质量控制

     第五节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一、概述

      二、口服定时、定位释药系统

      三、靶向制剂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第一节  概述

      一、研究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改善方法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二、改善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第三节  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

      一、留样观察法

      二、加速试验法

    第二十二章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药剂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二、药物动力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药物的吸收

      二、药物的分布

      三、药物的代谢

      四、药物的排泄

     第三节  影响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的因素

      一、药剂学因素

      二、生理因素

     第四节  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

      一、隔室模型

      二、药物的转运速度过程

      三、生物半衰期

      四、表观分布容积

      五、清除率

     第五节  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

      一、生物利用度

      二、溶出度

    附录一:实验指导

     实验一  课堂练习

     实验二  处方调配

     实验三  参观中药厂

     实验四  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五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六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实验七  散剂的制备

     实验八  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九  丸剂的制备

     实验十  片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  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十二  黑膏药的制备

     实验十三  栓剂的制备

     实验十四  膜剂的制备

     实验十五  微囊的制备

     实验十六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实验十七  中药药剂学实验综合考试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三:教学大纲(试行)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药药剂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中药药剂学(二版/高职中药)
杨桂明 主编
中药药剂学(供中药等专业用)
中成药知识
杨桂明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