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

电工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1-01
版次: 3
ISBN: 9787040091205
定价: 31.3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79页
字数: 480千字
109人买过
  •   《电工学(第3版)》以《电工学》为基础,参照原国家教委1980年审定颁布的《高等师范物理专业电工学教学大纲》及1983年(审定颁布)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物理专业电工学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而成。

      全书共13章,包括:绪论,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简化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定理,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仪表,变压器,异步电动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低压控制电器与控制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安全用电。此外书末还有两个附录及部分习题答案。

      《电工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电工学教材,也可作为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物理专业电工学课程的远程网络教育教材。

      《电工学(第3版)》对动态元件和二端网络的无功功率、旋转磁场、脉动磁场的分解、异步电动机和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等重点内容的叙述较为独特,故可供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电工学教师参考。 绪论

    第1章 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

    1.1 参考方向和参考极性电流和电压的波形

    1.1.1 参考方向和参考极性

    1.1.2 电流和电压的常见波形

    1.2 元件的特性方程

    1.2.1 电阻元件的特性方程

    1.2.2 电容元件的特性方程

    1.2.3 电感元件的特性方程

    1.2.4 电压源的特性方程

    1.2.5 电流源的特性方程

    1.3 基尔霍夫定律

    1.3.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1.3.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1.4 结点分析法

    1.5 回路分析法

    1.5.1 回路电流

    1.5.2 独立回路及其选取

    1.5.3 建立回路方程的步骤

    1.6 动态网络分析举例

    1.6.1 二阶常微分方程解法简介

    1.6.2 一个典型的实例

    1.7 有互感的网络

    1.7.1 互感电动势

    1.7.2 互感元件的特性方程

    1.7.3 互感网络的分析方法

    1.8 二端网络的功率

    习题

    第2章 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

    2.1 引言

    2.2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2.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3.1 同频率正弦量的叠加

    2.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3.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4 无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1 电阻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2 电容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3 电感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4 实际元件

    2.5 复阻抗有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5.1 复阻抗

    2.5.2 复阻抗的串联相量模型

    2.5.3 有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6 复导纳

    2.6.1 复导纳及其计算

    2.6.2 复导纳的并联

    2.7 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方法

    2.7.1 分析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2.7.2 分析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2.8 有互感的网络

    2.9 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

    2.9.1 无源元件吸收的瞬时功率和有功功率

    2.9.2 二端网络吸收的瞬时功率和有功功率

    2.9.3 动态元件和二端网络吸收的无功功率

    2.9.4 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2.9.5 复功率

    2.10 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2.10.1 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意义

    2.10.2 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习题

    第3章 简化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定理

    3.1 叠加原理

    3.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3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

    3.3.1 戴维宁定理

    3.3.2 诺顿定理

    3.4 星形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3.5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3.5.1 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的分解

    3.5.2 非正弦周期电动势作用下线性电路的分析

    习题

    第4章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4.1 受控源

    4.1.1 受控源的引出

    4.1.2 受控源的种类

    4.1.3 理想受控源与实际受控源

    4.2 受控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3 受控源电路的简化分析

    4.3.1 叠加原理在分析受控源电路中的应用

    4.3.2 受控电压源和受控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4.3.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在分析受控源电路中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5.1 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5.2 三相电源绕组的连接法

    5.2.1 电源绕组的星形接法(Y形接法)

    5.2.2 电源绕组的三角形接法(△形接法)

    5.3 三相负载的连接法

    5.3.1 负载的星形接法

    5.3.2 负载的三角形接法

    5.4 三相负载的功率

    5.4.1 对称三相负载的功率

    5.4.2 不对称三相负载的功率

    习题

    第6章 电工仪表

    6.1 概述

    6.1.1 电工仪表的分类

    6.1.2 常用电工仪表表面上的符号及其意义

    6.1.3 仪表的准确度

    6.2 磁电系仪表与电磁系仪表

    6.2.1 磁电系仪表

    6.2.2 电磁系仪表

    6.3 电动系仪表

    6.3.1 电动系仪表的测量机构

    6.3.2 电动系仪表的转矩

    6.3.3 电动系功率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4 感应系仪表

    6.4.1 感应系电度表的构造

    6.4.2 铝盘所受的转矩

    6.4.3 制动磁铁的作用

    ……

    第7章 变压器

    第8章 异步电动机

    第9章 同步电机

    第10章 直流电机

    第11章 低压控制电器与控制电路

    第12章 晶闸管及其应用

    第13章 安全用电
  • 内容简介:
      《电工学(第3版)》以《电工学》为基础,参照原国家教委1980年审定颁布的《高等师范物理专业电工学教学大纲》及1983年(审定颁布)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物理专业电工学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而成。

      全书共13章,包括:绪论,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简化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定理,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仪表,变压器,异步电动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低压控制电器与控制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安全用电。此外书末还有两个附录及部分习题答案。

      《电工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电工学教材,也可作为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物理专业电工学课程的远程网络教育教材。

      《电工学(第3版)》对动态元件和二端网络的无功功率、旋转磁场、脉动磁场的分解、异步电动机和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电磁关系等重点内容的叙述较为独特,故可供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电工学教师参考。
  • 目录:
    绪论

    第1章 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

    1.1 参考方向和参考极性电流和电压的波形

    1.1.1 参考方向和参考极性

    1.1.2 电流和电压的常见波形

    1.2 元件的特性方程

    1.2.1 电阻元件的特性方程

    1.2.2 电容元件的特性方程

    1.2.3 电感元件的特性方程

    1.2.4 电压源的特性方程

    1.2.5 电流源的特性方程

    1.3 基尔霍夫定律

    1.3.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1.3.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1.4 结点分析法

    1.5 回路分析法

    1.5.1 回路电流

    1.5.2 独立回路及其选取

    1.5.3 建立回路方程的步骤

    1.6 动态网络分析举例

    1.6.1 二阶常微分方程解法简介

    1.6.2 一个典型的实例

    1.7 有互感的网络

    1.7.1 互感电动势

    1.7.2 互感元件的特性方程

    1.7.3 互感网络的分析方法

    1.8 二端网络的功率

    习题

    第2章 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

    2.1 引言

    2.2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2.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3.1 同频率正弦量的叠加

    2.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3.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4 无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1 电阻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2 电容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3 电感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4.4 实际元件

    2.5 复阻抗有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5.1 复阻抗

    2.5.2 复阻抗的串联相量模型

    2.5.3 有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6 复导纳

    2.6.1 复导纳及其计算

    2.6.2 复导纳的并联

    2.7 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方法

    2.7.1 分析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2.7.2 分析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2.8 有互感的网络

    2.9 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

    2.9.1 无源元件吸收的瞬时功率和有功功率

    2.9.2 二端网络吸收的瞬时功率和有功功率

    2.9.3 动态元件和二端网络吸收的无功功率

    2.9.4 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2.9.5 复功率

    2.10 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2.10.1 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意义

    2.10.2 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习题

    第3章 简化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定理

    3.1 叠加原理

    3.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3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

    3.3.1 戴维宁定理

    3.3.2 诺顿定理

    3.4 星形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3.5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3.5.1 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的分解

    3.5.2 非正弦周期电动势作用下线性电路的分析

    习题

    第4章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4.1 受控源

    4.1.1 受控源的引出

    4.1.2 受控源的种类

    4.1.3 理想受控源与实际受控源

    4.2 受控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3 受控源电路的简化分析

    4.3.1 叠加原理在分析受控源电路中的应用

    4.3.2 受控电压源和受控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4.3.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在分析受控源电路中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5.1 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5.2 三相电源绕组的连接法

    5.2.1 电源绕组的星形接法(Y形接法)

    5.2.2 电源绕组的三角形接法(△形接法)

    5.3 三相负载的连接法

    5.3.1 负载的星形接法

    5.3.2 负载的三角形接法

    5.4 三相负载的功率

    5.4.1 对称三相负载的功率

    5.4.2 不对称三相负载的功率

    习题

    第6章 电工仪表

    6.1 概述

    6.1.1 电工仪表的分类

    6.1.2 常用电工仪表表面上的符号及其意义

    6.1.3 仪表的准确度

    6.2 磁电系仪表与电磁系仪表

    6.2.1 磁电系仪表

    6.2.2 电磁系仪表

    6.3 电动系仪表

    6.3.1 电动系仪表的测量机构

    6.3.2 电动系仪表的转矩

    6.3.3 电动系功率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4 感应系仪表

    6.4.1 感应系电度表的构造

    6.4.2 铝盘所受的转矩

    6.4.3 制动磁铁的作用

    ……

    第7章 变压器

    第8章 异步电动机

    第9章 同步电机

    第10章 直流电机

    第11章 低压控制电器与控制电路

    第12章 晶闸管及其应用

    第13章 安全用电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