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9
版次: 2
ISBN: 9787301018996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5页
字数: 394千字
分类: 文学
26人买过
  • 本书作者认为,从东汉中晚期到晋宋之际,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创作传统的确立期。依据此期的诗歌艺术的音乐背景、艺术精神、创作方法与风格,作者提出了魏晋诗歌艺术这一概念,并加以论证。作者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所得,将一诗歌艺术系统分为东汉中晚期、建安、正始、西晋、东晋和晋宋之际六个阶段,对各阶段诗人群体的社会文化特征、审美理想、诗歌观念及诗风演变做了系统的研究。本书视野开阔,新见迭出;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考察。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并获得多种学术奖。此次再版,作者精心加以修订并加注,增加了新的绪论,反映了作者从本书初版以来在中古诗歌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钱志熙,男,1960年出生于浙江乐清。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温州师院。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于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九六级文科试验班班主 序一

    序二

    引言

    再版绪论

    第一章 汉末文人诗的兴起

     第一节 诗性精神发生的历程

     第二节 东汉时期诗歌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汉末诗人群体的思想特色

     第四节 五言诗体的形成及汉末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第二章 建安诗歌及其文化

     第一节 汉魏之际的学术思潮及建安诗人群体之特色

      一、建安文化的背景和建安文化的动力

      二、建安学风和诗歌艺术的关系

      三、博涉多通、长于言辩的治学风格

     第二节 建安诗人审美观与儒道名法思想之关系

      一、文质之辨的思想基础

      二、自然本色的审美观与道家的关系

      三、尚文与儒学的关系

     第三节 建安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

      一、哀时言志的新主题

      二、邺下诗风与一些现实因素之关系

     第四节 曹植后期诗歌艺术的发展

    第三章 正始诗风的新变

     第一节 阮籍嵇康玄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追求超现实的审美观念和浪漫诗歌的艺术原则

     第三节 阮籍《咏怀》诗的创作时期、创作动机和组诗的结构模式

    第四章 西晋诗风及其文化背景

     第一节 西晋文人群体的形成及其与素族之关系

     第二节 素族文士的功名心和失落感

     第三节 儒玄结合柔顺文明的人格格式

     第四节 西晋诗人的文学思想

     第五节 西晋文人的自然观和西晋文学的意象

     第六节 西晋诗风的流变

     第七节 西晋后期诗歌的新精神

    第五章 东晋诗歌与士族文化

     第一节 东晋士族名教自然合一人格模式的建立

     第二节 各教自然合一是东晋文化的基本主题

     第三节 东晋文学的特征和言诗风格

     第四节 东晋文人的自然观与山水诗的肇兴

    第六章 晋宋之际诗歌的因与革

     第一节 士林分化、学风转变与文学的兴起

     第二节 晋宋之际诗人思想的主题

     第三节 晋宋之际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晋宋之际诗风的流变

     第五节 诗歌系统更替与音乐新旧之变的关系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认为,从东汉中晚期到晋宋之际,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创作传统的确立期。依据此期的诗歌艺术的音乐背景、艺术精神、创作方法与风格,作者提出了魏晋诗歌艺术这一概念,并加以论证。作者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所得,将一诗歌艺术系统分为东汉中晚期、建安、正始、西晋、东晋和晋宋之际六个阶段,对各阶段诗人群体的社会文化特征、审美理想、诗歌观念及诗风演变做了系统的研究。本书视野开阔,新见迭出;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考察。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并获得多种学术奖。此次再版,作者精心加以修订并加注,增加了新的绪论,反映了作者从本书初版以来在中古诗歌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 作者简介:
      钱志熙,男,1960年出生于浙江乐清。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温州师院。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于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九六级文科试验班班主
  •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言

    再版绪论

    第一章 汉末文人诗的兴起

     第一节 诗性精神发生的历程

     第二节 东汉时期诗歌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汉末诗人群体的思想特色

     第四节 五言诗体的形成及汉末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第二章 建安诗歌及其文化

     第一节 汉魏之际的学术思潮及建安诗人群体之特色

      一、建安文化的背景和建安文化的动力

      二、建安学风和诗歌艺术的关系

      三、博涉多通、长于言辩的治学风格

     第二节 建安诗人审美观与儒道名法思想之关系

      一、文质之辨的思想基础

      二、自然本色的审美观与道家的关系

      三、尚文与儒学的关系

     第三节 建安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

      一、哀时言志的新主题

      二、邺下诗风与一些现实因素之关系

     第四节 曹植后期诗歌艺术的发展

    第三章 正始诗风的新变

     第一节 阮籍嵇康玄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追求超现实的审美观念和浪漫诗歌的艺术原则

     第三节 阮籍《咏怀》诗的创作时期、创作动机和组诗的结构模式

    第四章 西晋诗风及其文化背景

     第一节 西晋文人群体的形成及其与素族之关系

     第二节 素族文士的功名心和失落感

     第三节 儒玄结合柔顺文明的人格格式

     第四节 西晋诗人的文学思想

     第五节 西晋文人的自然观和西晋文学的意象

     第六节 西晋诗风的流变

     第七节 西晋后期诗歌的新精神

    第五章 东晋诗歌与士族文化

     第一节 东晋士族名教自然合一人格模式的建立

     第二节 各教自然合一是东晋文化的基本主题

     第三节 东晋文学的特征和言诗风格

     第四节 东晋文人的自然观与山水诗的肇兴

    第六章 晋宋之际诗歌的因与革

     第一节 士林分化、学风转变与文学的兴起

     第二节 晋宋之际诗人思想的主题

     第三节 晋宋之际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晋宋之际诗风的流变

     第五节 诗歌系统更替与音乐新旧之变的关系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南北朝论体文通论
杨朝蕾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南北朝赋史(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程章灿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南北朝方镇年表新编(汉季魏晋卷)
鲁力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想史
李壮鹰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修订本)(蠡海文丛)
刘怀荣 宋亚莉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疑难词语汇释
张颖慧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六朝文译注
赵德政 注;刘凤翥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四十七辑)
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 编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风 : 从群雄逐鹿到门阀政治
水木森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四十八辑)
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 编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文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研究
张振龙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玄学史-崇文学术文库·中国哲学02
康中乾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姜夔诗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
钱志熙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陶渊明传(名家名传书系)
钱志熙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绿涛室诗词集
钱志熙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陶渊明经纬
钱志熙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北京社科精品文库
钱志熙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温州文史论丛
钱志熙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中国诗歌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钱志熙 著;赵敏俐、吴思敬 主编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宋诗一百首
钱志熙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汉魏乐府艺术研究
钱志熙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乐清钱氏文献丛编
钱志熙 著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
钱志熙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
钱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