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司法协同机理研究

区域司法协同机理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6-12
版次: 1
ISBN: 9787519704018
定价: 3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4页
字数: 200千字
分类: 法律
8人买过
  •   区域法治发展,是法治中国进程的有机构成要素。区域司法则是区域法治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国家法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司法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区域司法协同发展。因此,加强区域司法协同的理论研究具有促进法学理论发展与推动现实问题解决的双重意义。本书引入系统科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来考察区域司法协同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尝试构建区域司法协同机理体系,并据此建立区域司法协同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区域司法系统由内到外协同机制的建构,实现系统协同行为与创制秩序之间的平衡,促进区域司法协同发展的制度化,进而推进法治主导型国家治理建设的进程。   张丽艳,女,1978年生,江苏阜宁人,法学博士,南京审计大学讲师。江苏大学法学专业学士,南京师范大学诉讼法学专业硕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司法理论、民事诉讼法学。先后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4项,参与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3项;主编法学实践教学系列教材1部,参编《法学通论》等教材2部;在《法学》《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序

    导言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进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区域司法协同的概念诠释

    第一节区域司法

    一、区域

    二、区域法治

    三、区域司法

    第二节区域司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区域司法与国家司法的关系

    二、区域司法与国家法治的关系

    第三节区域司法协同

    一、协同

    二、区域司法协同

    三、区域司法协同机理

    第二章区域司法协同的实践表征和阻滞因素

    第一节区域司法协同的实践表征

    一、区域司法系统内部的协作

    二、区域司法系统与外部的联动

    三、区域司法机构的改革探索

    第二节区域司法协同的阻滞因素

    一、基础理论研究匮乏

    二、区域司法系统自身有待完善

    三、区域司法的外部系统要素有待优化

    第三章区域司法协同的生成机理

    第一节区域司法协同生成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基础

    第二节区域司法协同生成的动因

    一、外部动因

    二、内部动因

    第三节区域司法协同的最终生成

    一、区域司法协同的生成过程

    二、区域司法协同的效果

    第四章区域司法协同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要素

    一、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多元主体

    二、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多维空间

    三、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多样方式

    四、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多要素整合

    五、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评价

    一、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评价主体

    二、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评价过程

    四、区域司法协同运行评价的反馈

    第五章区域司法协同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区域司法系统的内部协同

    一、统一区域司法裁判标准

    二、加强法院内部的协同

    三、加强区域司法的纵向协同

    四、加强区域司法的横向协同

    第二节区域司法系统的外部协同

    一、区域司法与立法的协同

    二、区域司法与行政的协同

    三、区域司法与其他司法主体的协同

    四、区域司法与守法的互动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区域法治发展,是法治中国进程的有机构成要素。区域司法则是区域法治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国家法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司法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区域司法协同发展。因此,加强区域司法协同的理论研究具有促进法学理论发展与推动现实问题解决的双重意义。本书引入系统科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来考察区域司法协同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尝试构建区域司法协同机理体系,并据此建立区域司法协同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区域司法系统由内到外协同机制的建构,实现系统协同行为与创制秩序之间的平衡,促进区域司法协同发展的制度化,进而推进法治主导型国家治理建设的进程。
  • 作者简介:
      张丽艳,女,1978年生,江苏阜宁人,法学博士,南京审计大学讲师。江苏大学法学专业学士,南京师范大学诉讼法学专业硕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司法理论、民事诉讼法学。先后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4项,参与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3项;主编法学实践教学系列教材1部,参编《法学通论》等教材2部;在《法学》《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 目录:


    导言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进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区域司法协同的概念诠释

    第一节区域司法

    一、区域

    二、区域法治

    三、区域司法

    第二节区域司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区域司法与国家司法的关系

    二、区域司法与国家法治的关系

    第三节区域司法协同

    一、协同

    二、区域司法协同

    三、区域司法协同机理

    第二章区域司法协同的实践表征和阻滞因素

    第一节区域司法协同的实践表征

    一、区域司法系统内部的协作

    二、区域司法系统与外部的联动

    三、区域司法机构的改革探索

    第二节区域司法协同的阻滞因素

    一、基础理论研究匮乏

    二、区域司法系统自身有待完善

    三、区域司法的外部系统要素有待优化

    第三章区域司法协同的生成机理

    第一节区域司法协同生成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基础

    第二节区域司法协同生成的动因

    一、外部动因

    二、内部动因

    第三节区域司法协同的最终生成

    一、区域司法协同的生成过程

    二、区域司法协同的效果

    第四章区域司法协同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要素

    一、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多元主体

    二、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多维空间

    三、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多样方式

    四、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多要素整合

    五、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评价

    一、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评价主体

    二、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区域司法协同运行的评价过程

    四、区域司法协同运行评价的反馈

    第五章区域司法协同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区域司法系统的内部协同

    一、统一区域司法裁判标准

    二、加强法院内部的协同

    三、加强区域司法的纵向协同

    四、加强区域司法的横向协同

    第二节区域司法系统的外部协同

    一、区域司法与立法的协同

    二、区域司法与行政的协同

    三、区域司法与其他司法主体的协同

    四、区域司法与守法的互动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区域司法协同机理研究
中国养老制度演化及健康养老制度创新研究
张丽艳
区域司法协同机理研究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生态服务系统研究
张丽艳
区域司法协同机理研究
电路与电工技术
张丽艳、詹跃明 编
区域司法协同机理研究
现代电能质量技术丛书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及其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张丽艳 编;亚洲电能质量联盟中国合作组 组编 李群湛;解绍锋;张丽
区域司法协同机理研究
民族吹管乐器艺术研究
张丽艳 著
区域司法协同机理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南
张丽艳、赵彦生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