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美学.第2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 主编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ISBN: 9787542626660
定价: 32.00
装帧: 其他
开本: 24cm
页数: 28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23人买过
  • 本书收录了关于神学美学方面的文章,包括我的思想履历、托马斯·阿奎那神学美学的形式论、神学与美学、巴尔塔萨研究、神圣荣耀与尘世之美等。
    神学美学
      我的思想履历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美学的形式论
      神学与美学
    巴尔塔萨研究
      上主的荣耀:巴尔塔萨的神学美学
      神圣荣耀与尘世之美
    神学批评
      从汉语神学到抒情诗的范式转移
      基督宗教精神还是骑士精神?——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化艺术发明的人文信仰
    基督宗教与艺术
      音乐与上帝之美
      莫扎特的音乐创造观
      天主教感恩祭之美——由巴尔塔萨神学美学视角的透视
      不可见者的可见呈现——《天使传报》与西方绘画传统
    圣经与美学
      旧约智慧文学的研究
      圣经的教会观
      Q福音的来源
    本辑特稿
      康德哲学中的宗教问题
      试论汉语女性神学的建设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十诫”的主语
      从无到有,有到永恒——莫尔特曼神学宇宙论描述
    名著首译
      文学作为对于二十世纪天主教神学的挑战
      美学与宗教会遇初审
    思想告白
      盲者的视域:无法相信,只能相信

    内容摘要
    《神学美学》由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主办,并得到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Chinese Christian ScholarS Association in North America)的支持。本辑为第二辑。本刊辟有“神学美学”、“神学批评”、“神学与文学文化研究”、“圣经研究”、“圣经与美学”、“名典首译”等常设栏目,并设有“本辑特稿”,专门刊发时下学界所关注议题之文章。本刊可 中外学人、教俗两界读者阅读。

    精彩内容
    二  宇宙的历史——十字架上的受苦
        在莫尔特曼的神学宇宙论中,上帝的创造活动决定着宇宙的一切。由于上帝是要与他的创造物共同体分享其永恒,所以,上帝的创造从一开始就指向那个永恒过程的开端。因此,当上帝建立了他与世界的关系,并在自己的安息中唤醒了他的创造物之时,上帝与世界的关系就进入了一个指向永恒安息的历史过程。这意味着,上帝必然拯救,上帝必然成全,上帝决意要承受他的创
    造物成长过程中的一切苦难。如同过程神学家小约翰·科布所说的那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众受造物伙伴的苦难,无论是人类与否,都造成对上帝的苦难”,莫尔特曼把上帝在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的活动称为持续创造,即上帝引导着他与世界的关系走向永恒的和谐。
        在基督教的圣经中,世界是一个由天和地构成的双重世界,上帝的持续创造由天向地运行,地距离上帝爱的关切更近。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气和苍穹,也不是上帝本身,而是上帝所创造的个世界。上帝从天出发,创造地,环绕地,并后拯救地。因此,世界不确定的向上帝开放的那一面就是“天”,现实确定的一面就是“地”。在这个意义上说,天是地的相对超越性,地是天的相对内在性。这种双重世界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上帝创造物的极好形式。因为,天和地不是一种对立的冲突,而是区别中合一的交流。一方面,在双重世界中显示了上帝与世界的持续交流,圣灵的能力不断流溢进世界之中,天国的降临是地的未来;另一方面,地上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天,天也为滴血流泪的地而哭泣。天和地作为被造的团契,在未来的新天新地中,“将会进入彼此畅行无阻和不受限制的有效交流中”。莫尔特曼说,天当是圣父所选择的居所,地当是圣子所选择的居所,而圣灵的选择应当是在新创造的未来新天新地的直接结合之中。正因为如此,圣子要道成肉身,死而复活,将来还要再回到地上,使地充满他的荣耀。
        ……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关于神学美学方面的文章,包括我的思想履历、托马斯·阿奎那神学美学的形式论、神学与美学、巴尔塔萨研究、神圣荣耀与尘世之美等。
  • 目录:

    神学美学
      我的思想履历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美学的形式论
      神学与美学
    巴尔塔萨研究
      上主的荣耀:巴尔塔萨的神学美学
      神圣荣耀与尘世之美
    神学批评
      从汉语神学到抒情诗的范式转移
      基督宗教精神还是骑士精神?——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化艺术发明的人文信仰
    基督宗教与艺术
      音乐与上帝之美
      莫扎特的音乐创造观
      天主教感恩祭之美——由巴尔塔萨神学美学视角的透视
      不可见者的可见呈现——《天使传报》与西方绘画传统
    圣经与美学
      旧约智慧文学的研究
      圣经的教会观
      Q福音的来源
    本辑特稿
      康德哲学中的宗教问题
      试论汉语女性神学的建设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十诫”的主语
      从无到有,有到永恒——莫尔特曼神学宇宙论描述
    名著首译
      文学作为对于二十世纪天主教神学的挑战
      美学与宗教会遇初审
    思想告白
      盲者的视域:无法相信,只能相信

    内容摘要
    《神学美学》由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主办,并得到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Chinese Christian ScholarS Association in North America)的支持。本辑为第二辑。本刊辟有“神学美学”、“神学批评”、“神学与文学文化研究”、“圣经研究”、“圣经与美学”、“名典首译”等常设栏目,并设有“本辑特稿”,专门刊发时下学界所关注议题之文章。本刊可 中外学人、教俗两界读者阅读。

    精彩内容
    二  宇宙的历史——十字架上的受苦
        在莫尔特曼的神学宇宙论中,上帝的创造活动决定着宇宙的一切。由于上帝是要与他的创造物共同体分享其永恒,所以,上帝的创造从一开始就指向那个永恒过程的开端。因此,当上帝建立了他与世界的关系,并在自己的安息中唤醒了他的创造物之时,上帝与世界的关系就进入了一个指向永恒安息的历史过程。这意味着,上帝必然拯救,上帝必然成全,上帝决意要承受他的创
    造物成长过程中的一切苦难。如同过程神学家小约翰·科布所说的那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众受造物伙伴的苦难,无论是人类与否,都造成对上帝的苦难”,莫尔特曼把上帝在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的活动称为持续创造,即上帝引导着他与世界的关系走向永恒的和谐。
        在基督教的圣经中,世界是一个由天和地构成的双重世界,上帝的持续创造由天向地运行,地距离上帝爱的关切更近。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气和苍穹,也不是上帝本身,而是上帝所创造的个世界。上帝从天出发,创造地,环绕地,并后拯救地。因此,世界不确定的向上帝开放的那一面就是“天”,现实确定的一面就是“地”。在这个意义上说,天是地的相对超越性,地是天的相对内在性。这种双重世界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上帝创造物的极好形式。因为,天和地不是一种对立的冲突,而是区别中合一的交流。一方面,在双重世界中显示了上帝与世界的持续交流,圣灵的能力不断流溢进世界之中,天国的降临是地的未来;另一方面,地上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天,天也为滴血流泪的地而哭泣。天和地作为被造的团契,在未来的新天新地中,“将会进入彼此畅行无阻和不受限制的有效交流中”。莫尔特曼说,天当是圣父所选择的居所,地当是圣子所选择的居所,而圣灵的选择应当是在新创造的未来新天新地的直接结合之中。正因为如此,圣子要道成肉身,死而复活,将来还要再回到地上,使地充满他的荣耀。
        ……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四讲(120年纪念版)
赵紫宸 著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旅行
[法]卡特琳·克莱芒(Catherine Clement) 著;蔡鸿滨 译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与科学的想象:从中世纪到17世纪
[美]阿摩斯·冯肯斯坦 著;甘阳 编;刘小枫、毛竹 译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美学导论
[瑞士]巴尔塔萨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政治论
斯宾诺莎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与哲学:对话古代基督教教父与中世纪思想家
李华平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与哲学和科学的对话
[美]王津洲 著;俞晓华 主编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论文集 哲学的慰藉
[古罗马]波爱修斯 著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美学(第六辑)
刘光耀 章智源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人论导论
马嫣含,会附,肖恩慧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
谢炳国 编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的灵泉:基督教神秘主义传统的起源
[英]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美学(第六辑)
刘光耀 章智源
神学美学.第2辑
清心诗丛:爱、忧郁,天使的迷狂
刘光耀 著;刘平 编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诗学十四诗人谈(刘光耀等十四位海内外知名诗人兼学者共同完成)
刘光耀 主编
神学美学.第2辑
圣经文化解读书系:四福音书解读
刘光耀、孙善玲 著;梁工、卢龙光 编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美学(第4辑)
刘光耀、杨慧林 编
神学美学.第2辑
神学美学(第3辑)
刘光耀、杨慧林 编
神学美学.第2辑
诗学与时间
刘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