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与玄言诗研究

魏晋玄学与玄言诗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12
版次: 1
ISBN: 9787500466529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0页
字数: 327千字
分类: 文学
48人买过
  • 一、对玄言诗作了科学的界定和分类。二、对其发展历程作了宏观的考察,划分了阶段,简要概括了每个阶段的特点。三、由面到点,仍按时间顺序,分别对各个阶段的玄言诗代表作家、作品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四、综论。诸如: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关系:玄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应如何辩证地看待“寡情薄采”问题等。 王澍,男,汉族,原名王章才,1967年生,河南沁阳人。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发表论文20多篇。电子邮箱:wwss2627@163.com 引言

    第一章 玄言诗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章 玄言诗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正始之音:时代、玄风与玄言诗的产生

     第一节 汉末建安时期玄学思潮的产生及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正始时期的玄学思潮与文学

     第三节 竹林清风与玄言诗

    第四章 西晋的玄风与玄言诗

    第五章 玄言诗的高潮:东晋的玄言诗

     第一节 东晋玄言诗鼎盛的人文背景

     第二节 东晋社会百年风云与玄言诗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东晋前期的玄言诗(上):郭璞

     第四节 东晋前期的玄言诗(下):与郭璞相近的玄言诗人:庚阐

     第五节 东晋中期的玄言诗(上):孙绰、许询、支遁等

     第六节 东晋中期的玄言诗(下):王羲之与兰亭诗

     第七节 东晋后期玄言诗的“新变’’与殷仲文、谢混、湛方生以及慧远等庐山隐士集团的玄言诗

    第六章 陶渊明与玄学、玄言诗

    第七章 玄言诗的地位和影响

    第八章 玄言诗“寡情薄采”辩

    附录:参考书目及文章目录
  • 内容简介:
    一、对玄言诗作了科学的界定和分类。二、对其发展历程作了宏观的考察,划分了阶段,简要概括了每个阶段的特点。三、由面到点,仍按时间顺序,分别对各个阶段的玄言诗代表作家、作品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四、综论。诸如: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关系:玄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应如何辩证地看待“寡情薄采”问题等。
  • 作者简介:
    王澍,男,汉族,原名王章才,1967年生,河南沁阳人。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发表论文20多篇。电子邮箱:wwss2627@163.com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玄言诗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章 玄言诗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正始之音:时代、玄风与玄言诗的产生

     第一节 汉末建安时期玄学思潮的产生及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正始时期的玄学思潮与文学

     第三节 竹林清风与玄言诗

    第四章 西晋的玄风与玄言诗

    第五章 玄言诗的高潮:东晋的玄言诗

     第一节 东晋玄言诗鼎盛的人文背景

     第二节 东晋社会百年风云与玄言诗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东晋前期的玄言诗(上):郭璞

     第四节 东晋前期的玄言诗(下):与郭璞相近的玄言诗人:庚阐

     第五节 东晋中期的玄言诗(上):孙绰、许询、支遁等

     第六节 东晋中期的玄言诗(下):王羲之与兰亭诗

     第七节 东晋后期玄言诗的“新变’’与殷仲文、谢混、湛方生以及慧远等庐山隐士集团的玄言诗

    第六章 陶渊明与玄学、玄言诗

    第七章 玄言诗的地位和影响

    第八章 玄言诗“寡情薄采”辩

    附录:参考书目及文章目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