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12
版次: 1
ISBN: 9787533450854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4页
字数: 33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49人买过
  •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是作者近年写作发表的关于现代性问题的系统论文。当代学术的前卫论题从“后现代”转向“现代性”,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诡异的倒退和保守,但本书对此学术转变的现实内涵作了解答,揭示当代学术如何在更为广阔的、更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性的背景下展开学术话语运作的图谱。《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在现代性理论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流变视野中来展开论述,尤为可贵的是,具有一定深度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包含的“现代性”这一理论难题。本书既有理论的辨析,也有具体的文学文化实践的阐释。《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显示出当代学术强烈的时代感和前卫特色,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卓异的艺术分析能力,使本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俊逸的文风。因此,《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对于专业人士是助益良多的参考,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则是开辟思想视野之作。 陈晓明,1959年2月生于福建。有知青经历,后上大学(77级)和读研究生(1983年)。1990年获中国社科院文学博士学位,留在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9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高评委委员等职。2003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5~1998年先后在英国高级人文研究中心(IASH)、英国皇家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荷兰国际亚洲研究院(IIAS)、德国鲁尔一波鸿大学等地做研究和访问讲学。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理论等。专著有《无边的挑战》(1993)、《解构的踪迹》(1994)、《剩余的想象》(1997)等14部。在《文学评论》等杂志发表论文评论300多万字,在欧美学术刊物Critical,Studies,Boundary2等发表英文论文多篇。获2002年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评论家奖等若干奖项。 序

    自序:记忆与踪迹

    上编 现代性隐忧

    第一章 替代与补充:从后现代到现代性

    一、后现代变成了“现代性”问题

    二、审美的现代性意义

    三、“现代性”论述引入中国当代文学

    四、建构现代性的“当下本体论”意义
    第二章 超越隐忧:现代性之多样性与本真性

    一、现代性之隐忧

    二、现代性的多样性方案

    三、重新确认的后现代根基
    第三章 多元的困扰:理论的越界与转向

    一、理论前沿:越界与多向选择

    二、西学视野:后理论、批判话语与解构

    三、文化研究:身体、图像及其向当下转向
    第四章 变革的极限:现代性与文学的非历史化

    一、现代性与历史化

    二、非历史化叙事与反本质主义写作:

    三、无法历史化的女性写作

    四、现代性与重新历史化
    第五章 虚妄的强加:文学的道德诉求

    一、什么是道德?谁的道德?谁道德?

    二、历史之外的强加: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力量

    三、文本内的错位:道德与审美表现力

    四、道德与当代审美意识聚合
    第六章 文学的韧性:历史化与个人记忆

    一、尖锐的断裂:启蒙叙事与革命写作

    二、书写的妥协:个人记忆与历史化的叙事

    三、结语或文学的非历史化问题
    第七章 鬼影底下的历史虚空

    一、关于“鬼影”的文学叙事

    二、被历史覆盖的文学经验

    三、个体经验与反思性的匮乏

    四、告别历史或过激的补充
    第八章 多义的记忆:历史“回归”或者在别处

    一、历史再次无法拒绝

    二、现代性反思与历史内在性

    三、叙事的神奇性与历史的他者化

    四、抒情性叙事与历史的自我化

    五、历史始终“在场”或者断裂
    下编 后当代幻象

    第一章 记忆的解脱:“私密”与历史陷阱

    一、动机与假象:原罪、隐私的修辞意义

    二、深化与改写:历史/道德的陷阱

    三、私人性与中国小说的历史变异
    第二章 重写故乡与后现代的恶之花

    一、现代性的历史叙事及其在当代的变革

    二、在历史碎片中重绘乡土/后现代图景

    三、同性、同乡及其颠覆同质化的历史

    四、故乡的迷失与对文化母本的追踪
    第三章 新新浪漫主义:后现代的变形记

    一、潮流或市场的梦想:浪漫又先锋?

    二、后现代的尴尬:现实的错位

    三、BOBO族的关学:新新浪漫主义

    四、文化象征意义:倒退或者补课?
    第四章 从容中的坚韧:无法穿透的现代性之墙

    一、对人性的绝对叩问

    二、历史轮回与“现代性”之坝

    三、在爱欲的尽头舞蹈

    四、在偏斜中发掘荒诞的诗性

    五、穿越过当代生活的废墟
    第五章 现代性的幽灵:城市文学的“他者”历史

    一、城市文学的一般前提辨析

    二、无法建构的他者史,怪影重重

    三、革命对城市的驱魔,乡土的胜利

    四、城市崭露头角,不充分的主体

    五、历史永不终结,城市他者化的延搁

    六、乡土经验及现代性的永恒胜利
    第六章 “天下”的托辞:责任、规训与暴力

    一、“天下”:面向新国际的规训

    二、“天下”:暴力与艺术的超越境界

    三、暴力美学的依据和托辞
    第七章 最终的秘密:碑、瘤子与乱伦后的谋杀

    一、秘密地带,墓碑,文本的虚幻性

    二、瘤子,叙述的飞扬与乡村的苦难

    三、乱伦、谋杀与人性的秘密

    四、山谷里的诫碑,历史遗产与另外的道路
    第八章 “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

    一、底层的苦难与悲悯情怀

    二、推向极致的表现方式与脱身式的变异

    三、囚禁的思想根源与脱身的艺术可能性
  • 内容简介: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是作者近年写作发表的关于现代性问题的系统论文。当代学术的前卫论题从“后现代”转向“现代性”,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诡异的倒退和保守,但本书对此学术转变的现实内涵作了解答,揭示当代学术如何在更为广阔的、更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性的背景下展开学术话语运作的图谱。《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在现代性理论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流变视野中来展开论述,尤为可贵的是,具有一定深度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包含的“现代性”这一理论难题。本书既有理论的辨析,也有具体的文学文化实践的阐释。《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显示出当代学术强烈的时代感和前卫特色,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卓异的艺术分析能力,使本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俊逸的文风。因此,《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对于专业人士是助益良多的参考,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则是开辟思想视野之作。
  • 作者简介:
    陈晓明,1959年2月生于福建。有知青经历,后上大学(77级)和读研究生(1983年)。1990年获中国社科院文学博士学位,留在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9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高评委委员等职。2003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5~1998年先后在英国高级人文研究中心(IASH)、英国皇家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荷兰国际亚洲研究院(IIAS)、德国鲁尔一波鸿大学等地做研究和访问讲学。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理论等。专著有《无边的挑战》(1993)、《解构的踪迹》(1994)、《剩余的想象》(1997)等14部。在《文学评论》等杂志发表论文评论300多万字,在欧美学术刊物Critical,Studies,Boundary2等发表英文论文多篇。获2002年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评论家奖等若干奖项。
  • 目录:


    自序:记忆与踪迹

    上编 现代性隐忧

    第一章 替代与补充:从后现代到现代性

    一、后现代变成了“现代性”问题

    二、审美的现代性意义

    三、“现代性”论述引入中国当代文学

    四、建构现代性的“当下本体论”意义
    第二章 超越隐忧:现代性之多样性与本真性

    一、现代性之隐忧

    二、现代性的多样性方案

    三、重新确认的后现代根基
    第三章 多元的困扰:理论的越界与转向

    一、理论前沿:越界与多向选择

    二、西学视野:后理论、批判话语与解构

    三、文化研究:身体、图像及其向当下转向
    第四章 变革的极限:现代性与文学的非历史化

    一、现代性与历史化

    二、非历史化叙事与反本质主义写作:

    三、无法历史化的女性写作

    四、现代性与重新历史化
    第五章 虚妄的强加:文学的道德诉求

    一、什么是道德?谁的道德?谁道德?

    二、历史之外的强加: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力量

    三、文本内的错位:道德与审美表现力

    四、道德与当代审美意识聚合
    第六章 文学的韧性:历史化与个人记忆

    一、尖锐的断裂:启蒙叙事与革命写作

    二、书写的妥协:个人记忆与历史化的叙事

    三、结语或文学的非历史化问题
    第七章 鬼影底下的历史虚空

    一、关于“鬼影”的文学叙事

    二、被历史覆盖的文学经验

    三、个体经验与反思性的匮乏

    四、告别历史或过激的补充
    第八章 多义的记忆:历史“回归”或者在别处

    一、历史再次无法拒绝

    二、现代性反思与历史内在性

    三、叙事的神奇性与历史的他者化

    四、抒情性叙事与历史的自我化

    五、历史始终“在场”或者断裂
    下编 后当代幻象

    第一章 记忆的解脱:“私密”与历史陷阱

    一、动机与假象:原罪、隐私的修辞意义

    二、深化与改写:历史/道德的陷阱

    三、私人性与中国小说的历史变异
    第二章 重写故乡与后现代的恶之花

    一、现代性的历史叙事及其在当代的变革

    二、在历史碎片中重绘乡土/后现代图景

    三、同性、同乡及其颠覆同质化的历史

    四、故乡的迷失与对文化母本的追踪
    第三章 新新浪漫主义:后现代的变形记

    一、潮流或市场的梦想:浪漫又先锋?

    二、后现代的尴尬:现实的错位

    三、BOBO族的关学:新新浪漫主义

    四、文化象征意义:倒退或者补课?
    第四章 从容中的坚韧:无法穿透的现代性之墙

    一、对人性的绝对叩问

    二、历史轮回与“现代性”之坝

    三、在爱欲的尽头舞蹈

    四、在偏斜中发掘荒诞的诗性

    五、穿越过当代生活的废墟
    第五章 现代性的幽灵:城市文学的“他者”历史

    一、城市文学的一般前提辨析

    二、无法建构的他者史,怪影重重

    三、革命对城市的驱魔,乡土的胜利

    四、城市崭露头角,不充分的主体

    五、历史永不终结,城市他者化的延搁

    六、乡土经验及现代性的永恒胜利
    第六章 “天下”的托辞:责任、规训与暴力

    一、“天下”:面向新国际的规训

    二、“天下”:暴力与艺术的超越境界

    三、暴力美学的依据和托辞
    第七章 最终的秘密:碑、瘤子与乱伦后的谋杀

    一、秘密地带,墓碑,文本的虚幻性

    二、瘤子,叙述的飞扬与乡村的苦难

    三、乱伦、谋杀与人性的秘密

    四、山谷里的诫碑,历史遗产与另外的道路
    第八章 “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

    一、底层的苦难与悲悯情怀

    二、推向极致的表现方式与脱身式的变异

    三、囚禁的思想根源与脱身的艺术可能性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
张清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想象的衰变:欠发达国家精神现象解析
张柠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文学史研究的兴起
程光炜、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文学理论的公共性:重建政治批评
陶东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汉藏语系语言判断句研究
张军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坚韧的叙事:新世纪文学真相
孟繁华 著;陈晓明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班组长实用培训和学习丛书:现代班组长实用培训和学习丛书
张平亮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班组长实用培训和学习丛书: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教程
张平亮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新一版)(双色本)
张书岩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C++编程实战:132个核心技巧示例(原书第2版) [罗马尼亚]马里乌斯·班西拉
(罗马尼亚)马里乌斯·班西拉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高分子科学名著译丛--软物质科学精要:基于“当代牛顿”德热纳的研究与教学风格
(法)弗朗索瓦丝·布罗沙尔-维亚尔、(法)皮埃尔·纳瓦、(法)皮埃尔-亨利·皮埃什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智慧生态农业战略研究
刘旭,李文华,赵春江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主义面包(全六卷)
(美) 内森·梅尔沃德 (美) 弗朗西斯科·米格亚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邱华栋作品 “100年(1922-2022) , 100位世界级作家,100部伟大小说。进入21世纪世界文学的指南 )
邱华栋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软件测试技术之美
茹炳晟 吴骏龙 刘冉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功能材料基础
金海波,李静波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医院管理实践
王兴鹏、曹俊山、俞卫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现代直线电机理论与设计
寇宝泉,张赫,张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代表作-小说的内与外: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陈晓明文集(全八卷)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后现代的现代性-(——当代理论与文学的转向)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修订版)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守望剩余的文学性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陈晓明卷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学院批评文库:向死而生的文学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不死的纯文学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批评的旷野
陈晓明 著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表意的焦虑
陈晓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