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55)

全宋诗(55)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1998-12
版次: 1
ISBN: 9787301039724
定价: 4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604千字
分类: 文学
51人买过
  •   一、《全宋诗》汇集有宋一代诗歌,长篇短制,细大不捐,断章残句,在所必録。以人系诗,以诗存人,旨在保存一代文献。

      二、宋人诗集,逸佚良多,单篇零句,散见颇广,一时爬罗,实难罄尽。兹以传世诗集及辑佚大宗纂为正编,嗣后续有所得,另纂补编。

      三、《全宋诗》收录断限,凡唐五代人入宋以后有诗者,将其入宋以前所作之诗一并收录;凡宋亡以前有诗者,将其入元以后所作之诗一并收录;其人或入或出,虽历经宋朝,而无宋时诗作,一概不录,如其诗写作时代难以确定,则从宽收入。

      四、五代十国入宋之君王,辽、金两国全部作者,其人其诗,本书概不阑入。

      五、本书编次,以作者生年先后为序。生年难以确考者,或参以卒年,或参以登第、仕履之年,或参以其亲属、交游之有关年代,略推其大约生年,据以编次。世次一无可考者,另立专卷,编于书末。

      六、凡作者悉称本名或通用名,宗室诸王亦同此例,唯帝王后妃则用庙号、封号。方外僧尼,一般于法名上冠以释字,裨便识别。道术之士,仍以本姓名立目。

      七、帝王、宗室、释道、闺秀之属,分别次于同时作者之间,不立专卷。无名氏诗人,有人际关系可考者,随关涉之人编于相应之处;无人际关系可考者,另立专卷,编于书末,其中有世次可考者居前,无世次可考者居后。

      八、诗人小传,写明生卒年代、字号、籍里、科第、主要仕履、封赠、著述。凡正史有传者约略言之,无传者依据有关史料撮述其要,注明出处。旧说有误者正之,文献不足者阙之,异说可参者并存之。要必言出有据,无征不信。

      九、本书按作者时序,总分为若干卷,或数家合为一卷,或一家分为数卷,其原则一以诗章多寡为准,一以别集原卷为据。诗篇目次,凡据别集、总集录入者,悉仍其旧,或分体,或分类,或编年,不求划一。个别增补较多者,予以重编。杂取诸书者,先编整诗,后编零句,诗、句一般各以有题者居前,无题者(一律称“诗一首”)居后,但同出一书者,则归一按序编次,不受此限。有题、无题两类中又略以所出书成书先后为序。联句诗依其原来出处保存各家集中,不删重复.参与联句的各家,在其名下重出该诗,如编排相次,则仅保存诗题,注明参见。

      十、本书重于校勘。凡成集之作,必考察版本源流,选择善本、足本为底本,确定有价值的本子为参校本,比勘对校,并于诗人小传之后专段叙述版本依据。凡辑录之诗,酌情略作他校。出校以校是非为主,酌校异同,务求简明。校语随文夹注当字之下。

      十一、本书所收各家诗,无论绿自别集,抑或辑自他书,均详注出处。凡旧籍中一诗互见数人集中或名下而难以确定归属者,一律重收,各于题下互注又见。凡可确证系他人之诗而误收或误题者,则移入存目,并说明原由。凡旧籍误收、误题之诗系非宋人之作而不见本书者,则删归附录,略作辨正。

      十二、凡仙鬼、梦幻依托诗,小说中虚拟之宋人诗,另立专卷,编于书未。
    高翥(三四一一七)

    释法薰(三四一四八)

    喻峙(三四一八四)

    丁伯桂

    刘天益(三四一八五)

    吴振

    王容(三四一八六)

    徐文卿

    陈洵直(三四一八八)

    郢州太守(三四一九四)

    杨幼舆

    幸元龙(三四一九五)

    史弥坚

    周端朝(三四一九六)

    邹应龙(三四一九七)

    赵汝燧(三四一九九)

    赵汝域(三四二六0)

    郑性之(三四二六一)

    陈延龄

    高定子(三四二六三)

    一局伯易

    一尚载(三四二六四)

    卢孝孙

    张翼(三四二六五)

    吴驷

    李儒用

    黄綮(一二四二六六)

    黄监

    阮文卿(三四二六七)

    刘镇

    陈襃(三四二六九)

    陈俞

    陶崇《三四二七)

    沈诚

    杨听(三四二七二)

    刘寅

    张安修(三四二七三)

    王遂(三四二七四)

    苏植(三四二八九)

    黄崇义

    乐章(三四二九0)

    饶鲁

    韩某(三四二九二)

    毛方平

    杨承祖(三四二九三)

    ……

  • 内容简介:
      一、《全宋诗》汇集有宋一代诗歌,长篇短制,细大不捐,断章残句,在所必録。以人系诗,以诗存人,旨在保存一代文献。

      二、宋人诗集,逸佚良多,单篇零句,散见颇广,一时爬罗,实难罄尽。兹以传世诗集及辑佚大宗纂为正编,嗣后续有所得,另纂补编。

      三、《全宋诗》收录断限,凡唐五代人入宋以后有诗者,将其入宋以前所作之诗一并收录;凡宋亡以前有诗者,将其入元以后所作之诗一并收录;其人或入或出,虽历经宋朝,而无宋时诗作,一概不录,如其诗写作时代难以确定,则从宽收入。

      四、五代十国入宋之君王,辽、金两国全部作者,其人其诗,本书概不阑入。

      五、本书编次,以作者生年先后为序。生年难以确考者,或参以卒年,或参以登第、仕履之年,或参以其亲属、交游之有关年代,略推其大约生年,据以编次。世次一无可考者,另立专卷,编于书末。

      六、凡作者悉称本名或通用名,宗室诸王亦同此例,唯帝王后妃则用庙号、封号。方外僧尼,一般于法名上冠以释字,裨便识别。道术之士,仍以本姓名立目。

      七、帝王、宗室、释道、闺秀之属,分别次于同时作者之间,不立专卷。无名氏诗人,有人际关系可考者,随关涉之人编于相应之处;无人际关系可考者,另立专卷,编于书末,其中有世次可考者居前,无世次可考者居后。

      八、诗人小传,写明生卒年代、字号、籍里、科第、主要仕履、封赠、著述。凡正史有传者约略言之,无传者依据有关史料撮述其要,注明出处。旧说有误者正之,文献不足者阙之,异说可参者并存之。要必言出有据,无征不信。

      九、本书按作者时序,总分为若干卷,或数家合为一卷,或一家分为数卷,其原则一以诗章多寡为准,一以别集原卷为据。诗篇目次,凡据别集、总集录入者,悉仍其旧,或分体,或分类,或编年,不求划一。个别增补较多者,予以重编。杂取诸书者,先编整诗,后编零句,诗、句一般各以有题者居前,无题者(一律称“诗一首”)居后,但同出一书者,则归一按序编次,不受此限。有题、无题两类中又略以所出书成书先后为序。联句诗依其原来出处保存各家集中,不删重复.参与联句的各家,在其名下重出该诗,如编排相次,则仅保存诗题,注明参见。

      十、本书重于校勘。凡成集之作,必考察版本源流,选择善本、足本为底本,确定有价值的本子为参校本,比勘对校,并于诗人小传之后专段叙述版本依据。凡辑录之诗,酌情略作他校。出校以校是非为主,酌校异同,务求简明。校语随文夹注当字之下。

      十一、本书所收各家诗,无论绿自别集,抑或辑自他书,均详注出处。凡旧籍中一诗互见数人集中或名下而难以确定归属者,一律重收,各于题下互注又见。凡可确证系他人之诗而误收或误题者,则移入存目,并说明原由。凡旧籍误收、误题之诗系非宋人之作而不见本书者,则删归附录,略作辨正。

      十二、凡仙鬼、梦幻依托诗,小说中虚拟之宋人诗,另立专卷,编于书未。
  • 目录:
    高翥(三四一一七)

    释法薰(三四一四八)

    喻峙(三四一八四)

    丁伯桂

    刘天益(三四一八五)

    吴振

    王容(三四一八六)

    徐文卿

    陈洵直(三四一八八)

    郢州太守(三四一九四)

    杨幼舆

    幸元龙(三四一九五)

    史弥坚

    周端朝(三四一九六)

    邹应龙(三四一九七)

    赵汝燧(三四一九九)

    赵汝域(三四二六0)

    郑性之(三四二六一)

    陈延龄

    高定子(三四二六三)

    一局伯易

    一尚载(三四二六四)

    卢孝孙

    张翼(三四二六五)

    吴驷

    李儒用

    黄綮(一二四二六六)

    黄监

    阮文卿(三四二六七)

    刘镇

    陈襃(三四二六九)

    陈俞

    陶崇《三四二七)

    沈诚

    杨听(三四二七二)

    刘寅

    张安修(三四二七三)

    王遂(三四二七四)

    苏植(三四二八九)

    黄崇义

    乐章(三四二九0)

    饶鲁

    韩某(三四二九二)

    毛方平

    杨承祖(三四二九三)

    ……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第九编三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第九编七 精装
戴建国 主编;朱易安;复璇琮;周常林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第九编二 精装
戴建国 主编;朱易安;复璇琮;周常林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第十编八简装
戴建国、朱易安、傅璇琮、周常林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话(共10册)(精)
张宗祥 编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第九编五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第九编六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第十编(精装全十二册)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金曲(精装·全2册·繁体竖排)
刘崇德 编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套装共102册)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第九编一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笔记第九编四 精装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全宋诗(55)
全宋诗(47)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45)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51)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65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64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71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第69册)(繁体竖排版)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35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1)(繁体竖排版)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25)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22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
全宋诗(55)
全宋诗20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