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四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四次历史性转变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5
版次: 1
ISBN: 9787308129305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4页
字数: 30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3人买过
  •   段治文等编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是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立项并资助的重点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最终成果,用社会转折、制度转变、体制转轨、模式转换这样“四次历史性转变”来概括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伟大历程,并通过历史的把握以及现实的审视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 绪论 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一、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二、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提出的现实可能条件三、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一章 三次历史性转变的进程和影响一、20世纪40年代完成的社会转折二、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制度转变三、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转轨四、三次历史性转变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章 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开端与发展一、党的十六大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二、校正历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影响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党的十八大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第三章 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主要表现一、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内涵: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换二、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三、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核心:人的发展与社会和谐
    第四章 模式转换之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与核心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三、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章 模式转换之二:保障与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一、中国正需要展开一场社会改革的攻坚战二、社会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公平正义三、社会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是保障与改善民生四、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和谐
    第六章 模式转换之三:全方位改革冲破体制藩篱一、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的历程二、现代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冲破体制性障碍三、政府要转型但要保持强大的行动能力余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逻辑及其规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的进程二、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的规律后记
  • 内容简介:
      段治文等编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是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立项并资助的重点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最终成果,用社会转折、制度转变、体制转轨、模式转换这样“四次历史性转变”来概括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伟大历程,并通过历史的把握以及现实的审视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
  • 目录:
    绪论 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一、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二、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提出的现实可能条件三、第四次历史性转变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一章 三次历史性转变的进程和影响一、20世纪40年代完成的社会转折二、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制度转变三、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转轨四、三次历史性转变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章 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开端与发展一、党的十六大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二、校正历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影响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党的十八大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第三章 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主要表现一、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内涵: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换二、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三、第四次历史性转变的核心:人的发展与社会和谐
    第四章 模式转换之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与核心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三、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章 模式转换之二:保障与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一、中国正需要展开一场社会改革的攻坚战二、社会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公平正义三、社会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是保障与改善民生四、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和谐
    第六章 模式转换之三:全方位改革冲破体制藩篱一、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体制改革探索的历程二、现代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冲破体制性障碍三、政府要转型但要保持强大的行动能力余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逻辑及其规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的进程二、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的规律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