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2009-04
版次: 1
ISBN: 9787806347225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76人买过
  •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一部政治史,既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史,又是治国安邦的执政史。长期以来,对于革命史的研究昌盛不衰,而对于执政史的研究鲜有问津。其原因盖在于革命者的身份总是正方,而执政者往往被冠以反方之名。至于今日,革命者们值得敬仰,但执政者的教训与得失亦当引起应有的关注。基于此,我们就中国历代王朝执政史上的重大问题,邀请国内知名学者逐一论述,成此《资政通鉴》。对于九百年前的《资治通鉴》,我们不敢高攀,唯师法其精神,略效一二而已。 绪论

    (一)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

    (二)中国传统政权的基本体制

    (三)中国王朝的基本政治关系

    (四)中国传统政治运转的二律背反

    一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起源、嬗变

    二 帝与王:中西君主之比较

    (一)从“王”到“帝”:中西君主称谓的演进

    (二)中西古代政治制度对君权的强化与制约

    (三)“君尊臣卑”模式下的中西君臣关系

    (四)专制中的“民主”:古代中西君民关系中的“民主”、“民本”思想

    三 从丞相到军机大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运动

    (一)皇权的确立及其分配:稳定皇权的必由之路

    (二)从独相、群相至兼相:相权的更迭

    (三)皇权与相权:集权体制下的权力博弈

    四 宦官与外戚政治新解

    (一)君主专制的异化形式——宦官政治

    (二)君主专制的变通形式——外戚政治

    五 朝堂议事中的专制与民主

    (一)朝堂议事制度的产生、发展与流变

    (二)朝堂议事制中的专制与民主

    (三)朝堂议事个案分析

    六 官僚制下的政治体制与贵族制的遗存

    (一)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二)官僚制下的政治体制

    (三)贵族制的遗存

    七 地方行政建制层级的摇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适

    (一)郡县时代政区层级的摇摆

    (二)道路时代政区层级的膨胀

    (三)行省时代政区层级由繁到简的回归

    (四)从政区层级变化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适

    八 察举与科举:孰优孰劣?

    (一)选官制度由察举(荐选)到科举(考选)的逻辑发展

    (二)选拔标准的比较:德与才的考量

    (三)选拔范围及对象的比较:部分与全体

    (四)选拔权力配置的比较: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九 强力与无奈:传统监察制度的运行机制与绩效

    (一)逐渐健全和独立的监察机构与体制

    (二)传统监察制度的独特运行机制

    (三)传统监察制度的绩效分析

    十 法制还是人治:律法与谕旨的得失

    (一)律法:古代中国礼制社会的调节器

    (二)“朕意即法律”:谕旨对律法的建设与破坏

    (三)律法与政治权威:制衡与失灵

    (四)“清官政治”:法制抑或人治?

    十一 传统军事控制策略的得失

    (一)传统军事控制的基本原则:佑文轻武

    (二)传统军事控制的途径、方法

    (三)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一部政治史,既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史,又是治国安邦的执政史。长期以来,对于革命史的研究昌盛不衰,而对于执政史的研究鲜有问津。其原因盖在于革命者的身份总是正方,而执政者往往被冠以反方之名。至于今日,革命者们值得敬仰,但执政者的教训与得失亦当引起应有的关注。基于此,我们就中国历代王朝执政史上的重大问题,邀请国内知名学者逐一论述,成此《资政通鉴》。对于九百年前的《资治通鉴》,我们不敢高攀,唯师法其精神,略效一二而已。
  • 目录:
    绪论

    (一)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

    (二)中国传统政权的基本体制

    (三)中国王朝的基本政治关系

    (四)中国传统政治运转的二律背反

    一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起源、嬗变

    二 帝与王:中西君主之比较

    (一)从“王”到“帝”:中西君主称谓的演进

    (二)中西古代政治制度对君权的强化与制约

    (三)“君尊臣卑”模式下的中西君臣关系

    (四)专制中的“民主”:古代中西君民关系中的“民主”、“民本”思想

    三 从丞相到军机大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运动

    (一)皇权的确立及其分配:稳定皇权的必由之路

    (二)从独相、群相至兼相:相权的更迭

    (三)皇权与相权:集权体制下的权力博弈

    四 宦官与外戚政治新解

    (一)君主专制的异化形式——宦官政治

    (二)君主专制的变通形式——外戚政治

    五 朝堂议事中的专制与民主

    (一)朝堂议事制度的产生、发展与流变

    (二)朝堂议事制中的专制与民主

    (三)朝堂议事个案分析

    六 官僚制下的政治体制与贵族制的遗存

    (一)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二)官僚制下的政治体制

    (三)贵族制的遗存

    七 地方行政建制层级的摇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适

    (一)郡县时代政区层级的摇摆

    (二)道路时代政区层级的膨胀

    (三)行省时代政区层级由繁到简的回归

    (四)从政区层级变化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适

    八 察举与科举:孰优孰劣?

    (一)选官制度由察举(荐选)到科举(考选)的逻辑发展

    (二)选拔标准的比较:德与才的考量

    (三)选拔范围及对象的比较:部分与全体

    (四)选拔权力配置的比较: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九 强力与无奈:传统监察制度的运行机制与绩效

    (一)逐渐健全和独立的监察机构与体制

    (二)传统监察制度的独特运行机制

    (三)传统监察制度的绩效分析

    十 法制还是人治:律法与谕旨的得失

    (一)律法:古代中国礼制社会的调节器

    (二)“朕意即法律”:谕旨对律法的建设与破坏

    (三)律法与政治权威:制衡与失灵

    (四)“清官政治”:法制抑或人治?

    十一 传统军事控制策略的得失

    (一)传统军事控制的基本原则:佑文轻武

    (二)传统军事控制的途径、方法

    (三)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三辑之秦汉风云(读史还得跟熊大,拿起你就放不下,古今中外皆贯通,历史也是家常话)
熊逸 著;得到图书 出品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故事(美绘版)(精)/笔尖上的中国
耿雨 编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中的管理学
刘好;管华宇;刘东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精装版)
吴茵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智慧故事
姜鹏,果麦文化 出品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全本新注(全十四册)张大可附收藏证书精装无删减史学名著
司马光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文史经典选编
李凯 陈昂 乔楠 王宁 郭段荣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智慧
冯彦瑞 编译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全4册)
司马光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资治通鉴(给孩子的经典名著·少儿彩绘版)
朱莉 著;陆令仪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秦汉衣食住行(插图珍藏本)
刘德增 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帝国的兴衰:秦汉兴亡备忘录
刘德增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图说山东:正统的山东人
刘德增 著;张从军 编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山东移民史
刘德增 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龙凤趣谈
刘德增 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大迁徙:寻找“大槐树”与“小云南”移民
刘德增 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闯关东:2500万山东移民的历史与传说
刘德增 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解读山东人
刘德增 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钢琴即兴演奏教程
刘德增 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中国恋情民歌
刘德增 编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山东人
刘德增 著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
青少年小提琴重奏曲集
刘德增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