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11
版次: 1
ISBN: 9787565328077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6页
字数: 21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2人买过
  •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基于程序法视野对非犯罪化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对非犯罪化的内涵外延以及发展前景予以全面解析,更是紧密结合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对非犯罪化程序法实现的内在规律、可能障碍、实现路径以及风险防范等问题加以翔实论述,其中诸如强调刑事诉讼的人文关怀、赋予侦查机关微罪处理权、建立免诉判决制度以及完善被告人品格证据适用等建议均具有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   李晶,江苏泰州人,北京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美国维拉司法研究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先后在《政治与法律》、〈河南社会科学》、《诉讼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著、译著多部,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法学会以及高检院部级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序
    引言

    第一章 非犯罪化的理性解读
    一、非犯罪化的语义争鸣
    (一)古代法律的词源
    (二)国外学者的界定
    (三)我国学者的界定
    (四)语义争鸣的初步总结
    二、非犯罪化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
    (一)非犯罪化的产生背景
    (二)非犯罪化的发展历程
    三、非犯罪化的理论立基
    (一)自由主义思想
    (二)犯罪相对性观念
    (三)刑法谦抑原则
    (四)司法处遇个别化
    四、本书对于非犯罪化的界定
    五、非犯罪化的概念辨析
    (一)犯罪化
    (二)非刑罚化
    (三)非刑事化
    (四)程序分流
    (五)无罪

    第二章 历史与现实:中国非犯罪化的发展
    一、非犯罪化的源流回溯——以政策契合为切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
    (三)改革开放之后
    二、非犯罪化的法律实践——以立法修改为展开
    (一)《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
    (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三)司法解释的补充
    三、非犯罪化的发展困惑——“式微”与“渐盛”之争
    (一)“否定非犯罪化说”
    (二)“非犯罪化为主流说”
    (三)“犯罪化为主流说”
    (四)“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并重说”
    (五)本书的基本立场
    四、刑法结构的转向——法律上非犯罪化前景有限
    (一)刑法结构的当前特征——犯罪圈狭窄
    (二)刑法结构的模式转变——犯罪圈适度扩张

    第三章 程序法实现:中国非犯罪化的未来
    一、事实上非犯罪化——非犯罪化的程序法实现
    (一)程序法实现的提出
    (二)程序法实现的优势
    二、犯罪化的事后制约——程序法实现的正当性之一
    (一)非犯罪化与犯罪化的逻辑共存
    (二)非犯罪化对犯罪化的事后制约
    三、宽严相济的内在契合——程序法实现的正当性之二
    (一)宽严相济的政策形成
    ……

    第四章 错位与调适:非犯罪化的困境破解
    第五章 非犯罪化的制度实践
    第六章 非犯罪化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基于程序法视野对非犯罪化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对非犯罪化的内涵外延以及发展前景予以全面解析,更是紧密结合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对非犯罪化程序法实现的内在规律、可能障碍、实现路径以及风险防范等问题加以翔实论述,其中诸如强调刑事诉讼的人文关怀、赋予侦查机关微罪处理权、建立免诉判决制度以及完善被告人品格证据适用等建议均具有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
  • 作者简介:
      李晶,江苏泰州人,北京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美国维拉司法研究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先后在《政治与法律》、〈河南社会科学》、《诉讼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著、译著多部,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法学会以及高检院部级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非犯罪化的理性解读
    一、非犯罪化的语义争鸣
    (一)古代法律的词源
    (二)国外学者的界定
    (三)我国学者的界定
    (四)语义争鸣的初步总结
    二、非犯罪化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
    (一)非犯罪化的产生背景
    (二)非犯罪化的发展历程
    三、非犯罪化的理论立基
    (一)自由主义思想
    (二)犯罪相对性观念
    (三)刑法谦抑原则
    (四)司法处遇个别化
    四、本书对于非犯罪化的界定
    五、非犯罪化的概念辨析
    (一)犯罪化
    (二)非刑罚化
    (三)非刑事化
    (四)程序分流
    (五)无罪

    第二章 历史与现实:中国非犯罪化的发展
    一、非犯罪化的源流回溯——以政策契合为切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
    (三)改革开放之后
    二、非犯罪化的法律实践——以立法修改为展开
    (一)《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
    (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三)司法解释的补充
    三、非犯罪化的发展困惑——“式微”与“渐盛”之争
    (一)“否定非犯罪化说”
    (二)“非犯罪化为主流说”
    (三)“犯罪化为主流说”
    (四)“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并重说”
    (五)本书的基本立场
    四、刑法结构的转向——法律上非犯罪化前景有限
    (一)刑法结构的当前特征——犯罪圈狭窄
    (二)刑法结构的模式转变——犯罪圈适度扩张

    第三章 程序法实现:中国非犯罪化的未来
    一、事实上非犯罪化——非犯罪化的程序法实现
    (一)程序法实现的提出
    (二)程序法实现的优势
    二、犯罪化的事后制约——程序法实现的正当性之一
    (一)非犯罪化与犯罪化的逻辑共存
    (二)非犯罪化对犯罪化的事后制约
    三、宽严相济的内在契合——程序法实现的正当性之二
    (一)宽严相济的政策形成
    ……

    第四章 错位与调适:非犯罪化的困境破解
    第五章 非犯罪化的制度实践
    第六章 非犯罪化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污点证人制度研究
徐磊 著;卞建林 编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刑事诉讼证明权研究:以辩方为视角
余茂玉 著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定罪证明标准研究
张璐 著;卞建林 编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量刑公正之程序路径
仇晓敏 著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 刑事冤案比较研究:一个国际的视角
苑宁宁 著;卞建林 编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刑事听证研究
程绍燕 著;卞建林 编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司法认知论
周萃芳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中药炮制实训指导(李雨田)
李晶 主编;李雨田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19世纪歌剧“女性救赎”主题研究
李晶 著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解说实践与思考——与知名解说员面对面
李晶 编;薛文婷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英国20世纪戏剧研究
李晶 著;刘红卫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40年
李晶 著;刘晖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文化养老
李晶 张秋霞 罗晓晖 魏彦彦 著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科学2.0时代科研人员学术交流行为研究
李晶 著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基于价值让渡系统的低碳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研究
李晶 著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刑事诉讼法学教程
李晶 著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智能制造基础项目教程
李晶 徐学武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润泽教育晴空
李晶 著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
新疆燃煤电厂燃煤副产物的高值利用(英文版)
李晶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