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9
版次: 1
ISBN: 9787511606143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38页
字数: 1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 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是科技兴县(市)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2003年,科技部开始在全国进行“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工作,其目的是为全国不同类型县(市)科技进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已经建设了140个“科技进步示范县(市)”。7年多的工作实践表明,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为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县(市)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深入总结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与经验,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相关研究力量,开展了《提升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该项研究从县(市)创新理论探讨、示范县(市)创新发展态势总结、创新模式比较研究、县(市)创新主体分析、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研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能力建设分析以及提升县(市)创新能力的政策分析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实地调查了东部、中部和西部若干省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县(市),和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企业负责人、科技中介机构负责人等不同创新主体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访谈交流,并实地考察了大量的县域中小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获得了许多颇有价值的一手调查数据和资料,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课题组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内部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多次论证。经过反复的修改与完善,最终以本书的形式将课题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有所贡献,同时,研究结论能够为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和科技兴县(市)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县域科技进步,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第一章我国县(市)科技活动的特点与创新能力建设
    一、县(市)科技活动的特点
    (一)开放性
    (二)综合性
    (三)适应性
    (四)关联性
    (五)复杂性
    二、县(市)创新能力建设的内涵及定位分析
    (一)县(市)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
    (二)县(市)创新能力与县(市)科技进步的关系
    (三)县(市)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要关注点
    三、提升县(市)创新能力的基本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县(市)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基础
    (二)县(市)创新能力提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县(市)创新能力培育是发挥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持续效应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现状研究
    一、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选择与定位
    (一)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工作背景
    (二)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工作开展情况
    (三)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空间分布状况
    二、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的发展态势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对我国不同区域示范县(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
    三、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分析
    (一)为科技创新驱动特色产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为在全社会营造种技创新良好氛围提供经验探索
    (三)为依靠科技提升创新能力的经验扩散提供互学多赢的交流模式
    (四)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创新能力提升探索出了宝贵经验

    第三章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一、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创新途径选择
    (一)依托农业等可再生资源的产业化与高新化型
    (二)围绕不可再生资源的产业配套服务型
    (三)具有较高市场化程度的专业分工协作型
    (四)引进科研院所的体制创新型
    (五)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外部资源型
    二、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提升创新能力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基于自身资源优势,运用科技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二)引入新兴产业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入外部科技资源
    (四)以当地中小企业为核心,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五)加强基层科技部门在整合科技资源中的自身能力建设

    第四章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主体能力培育研究
    一、企业是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的重要主体
    二、开放式创新成为县域企业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县(市)科技力量难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
    (二)创新环境与竟争压力要求企业开放式创新
    三、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方式与做法
    (一)以技术获取为目的的合资
    (二)以技术获取为目的的企业并购
    (三)在国际技术中心建立研发机构
    (四)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
    (五)引进高层次技术团队创新创业
    四、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二)大量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开展产学研合作
    ……
    第五章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
    第六章提高县(市)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分析
    第七章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八章我国县(市)科技管理能力建设的实证研究
    第九章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是科技兴县(市)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2003年,科技部开始在全国进行“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工作,其目的是为全国不同类型县(市)科技进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已经建设了140个“科技进步示范县(市)”。7年多的工作实践表明,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为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县(市)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深入总结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与经验,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相关研究力量,开展了《提升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该项研究从县(市)创新理论探讨、示范县(市)创新发展态势总结、创新模式比较研究、县(市)创新主体分析、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研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能力建设分析以及提升县(市)创新能力的政策分析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实地调查了东部、中部和西部若干省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县(市),和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企业负责人、科技中介机构负责人等不同创新主体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访谈交流,并实地考察了大量的县域中小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获得了许多颇有价值的一手调查数据和资料,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课题组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内部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多次论证。经过反复的修改与完善,最终以本书的形式将课题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有所贡献,同时,研究结论能够为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和科技兴县(市)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县域科技进步,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 目录:
    第一章我国县(市)科技活动的特点与创新能力建设
    一、县(市)科技活动的特点
    (一)开放性
    (二)综合性
    (三)适应性
    (四)关联性
    (五)复杂性
    二、县(市)创新能力建设的内涵及定位分析
    (一)县(市)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
    (二)县(市)创新能力与县(市)科技进步的关系
    (三)县(市)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要关注点
    三、提升县(市)创新能力的基本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县(市)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基础
    (二)县(市)创新能力提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县(市)创新能力培育是发挥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持续效应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现状研究
    一、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选择与定位
    (一)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工作背景
    (二)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工作开展情况
    (三)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空间分布状况
    二、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的发展态势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对我国不同区域示范县(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
    三、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分析
    (一)为科技创新驱动特色产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为在全社会营造种技创新良好氛围提供经验探索
    (三)为依靠科技提升创新能力的经验扩散提供互学多赢的交流模式
    (四)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创新能力提升探索出了宝贵经验

    第三章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一、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的创新途径选择
    (一)依托农业等可再生资源的产业化与高新化型
    (二)围绕不可再生资源的产业配套服务型
    (三)具有较高市场化程度的专业分工协作型
    (四)引进科研院所的体制创新型
    (五)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外部资源型
    二、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提升创新能力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基于自身资源优势,运用科技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二)引入新兴产业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入外部科技资源
    (四)以当地中小企业为核心,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五)加强基层科技部门在整合科技资源中的自身能力建设

    第四章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主体能力培育研究
    一、企业是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的重要主体
    二、开放式创新成为县域企业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县(市)科技力量难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
    (二)创新环境与竟争压力要求企业开放式创新
    三、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方式与做法
    (一)以技术获取为目的的合资
    (二)以技术获取为目的的企业并购
    (三)在国际技术中心建立研发机构
    (四)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
    (五)引进高层次技术团队创新创业
    四、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二)大量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开展产学研合作
    ……
    第五章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
    第六章提高县(市)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分析
    第七章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八章我国县(市)科技管理能力建设的实证研究
    第九章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与创新改变世界
薄智泉、徐亭、张玉臣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上海使命担当(上海智库报告)
李湛 等 著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成果保护及转化合规指南 法学理论 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著 新华正版
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著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经理人(教材)
杨晓非 孙启新 汤鹏翔 姜全红 主编 王燕 姜雪 米磊 王京 副主编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理论、法规政策与进路
周贺微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她力量:在科学求索中绽芳华
DeepTech深科技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创新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张燕生 梁婧姝 逯新红 著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
陶明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税务
樊勇,陈飞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前沿课:算力
任初轩 编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研究
李伟
科技兴县(市)丛书:提升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创新能力研究
科技创新,向善而行:首届“科技伦理前沿谈”全国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集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