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十五讲

王蒙十五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7
版次: 1
ISBN: 9787520347907
定价: 7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1页
分类: 文学
4人买过
  •   《王蒙十五讲》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王蒙文学创作、文艺思想、文化心理等进行多视角系统性研究,拓展了王蒙研究的学术视域和思维空间。主要创新价值在于:突破了以往王蒙研究方法单一化、视野零散化的局限,注重精神史视野与具体个案相结合,理论阐释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文学外部研究与文学内部研究相融通,揭示一个全面立体的王蒙。《王蒙十五讲》首次对王蒙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从语言、文体、主题等层面,对王蒙经典小说进行重新解读、阐释,提出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 温奉桥,1968 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出版《王蒙文艺思想论稿》《20世纪中国文学新视野》等学术著作二十余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山东省等科研项目十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各类学术奖励十余次。2009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第一讲 王蒙: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拐点” (1)   
     一 鲁迅: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初选择(1)   
     二 赵树理:“本土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欲求(4)   
     三 王蒙:“拐点”抑或一个新的文学时代(7)   
    第二讲 “后革命诗学”:王蒙文艺思想“关键词” (13)   
     一 “创作是一种燃烧” (13)   
     二 文学的悖论(16)   
     三 为“玩文学”一辩(19)   
    第三讲 蝴蝶?桥梁?界碑:1980年代的王蒙(22)   
     一 “蝴蝶”的快乐(22)   
     二 “桥梁”的意义(28)   
     三 “界碑”的尴尬(32)   
    第四讲 童年与精神自我:“自传”视野中的王蒙(37)   
     一 “自我”的形成(38)   
     二 “相信的一代” (43)   
     三 “经验塑造着不同的人” (48)   
    第五讲 多元与共生:王蒙文化思想散论(54)   
     一 “不平衡”理论与“文化大国”战略的提出(54)  
     二 多元、和谐的文化生态观(58)   
     三 世俗、民间的文化价值观(61)   
    第六讲 王蒙与道家文化(65)   
     一 无为之为:道家文化与王蒙的人生态度(66)   
     二 无用之用:道家文化与王蒙的文艺思想(70)   
     三 无法之法:道家文化与王蒙的文学创作(76)   
    第七讲 王蒙与苏俄文学(82)   
     一 “永存的桃源” (82)   
     二 “明朗高亮”:苏俄文学与王蒙文学精神的塑就(87)   
     三 “写出丰富性”:苏俄文学与王蒙的文学创作(91)   
    第八讲 “王氏红学”:王蒙与《红楼梦》(96)   
     一 王蒙“活说”《红楼梦》(96)   
     二 “伟大的混沌”与“贯通先生” (100)   
     三 “经验的交流”:王蒙对话曹雪芹(105)   
    第九讲 王蒙与《人民文学》(109)   
     一 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事件” (109)   
     二 1985年:王蒙与《人民文学》(113)   
     三 “未竟的事业”:王蒙对《人民文学》的“改造” (118)   
    第十讲 王蒙与新疆(121)   
     一 “换心的手术” (121)   
     二 “塔玛霞尔”:新疆对王蒙思想的影响(125)   
     三 王蒙小说的“新疆美学” (129)   
    第十一讲 王蒙与当代旧体诗(134)   
     一 旧体诗:异类的文体? (134)   
     二 气、情、趣:王蒙旧体诗三维(137)   
     三 不拘一格与以“我”为主(141)   
    第十二讲 王蒙的精神个性与小说创作之关系(146)   
     一 童年记忆与精神个性的形成(146)   
     二 一个人的“舞蹈”:王蒙精神自我与文本呈现方式(150)   
     三 分裂的“自我”:王蒙小说创作的另一视角(154)   
    第十三讲 《蝴蝶》三读(159)   
     一 一个多重的文本(159)   
     二 何为“蝴蝶”? (163)   
     三 “光明的尾巴”与“寻找的悲歌” (166)   
    第十四讲 《闷与狂》与“狂欢美学” (172)   
     一 一次生命的“乱码” (172)   
     二 一代知识分子的“受想行识” (176)   
     三 癫狂与隐晦的“双拼图” (179)   
    第十五讲 《这边风景》:时代的文学记忆(183)   
     一 《这边风景》的“身世” (183)   
     二 伊犁的“清明上河图” (187)   
     三 “戴着镣铐跳舞” (192)   
     四 《这边风景》与跨文化写作(195)   
    参考文献(200)   
    后 记(202)   

  • 内容简介:
      《王蒙十五讲》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王蒙文学创作、文艺思想、文化心理等进行多视角系统性研究,拓展了王蒙研究的学术视域和思维空间。主要创新价值在于:突破了以往王蒙研究方法单一化、视野零散化的局限,注重精神史视野与具体个案相结合,理论阐释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文学外部研究与文学内部研究相融通,揭示一个全面立体的王蒙。《王蒙十五讲》首次对王蒙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从语言、文体、主题等层面,对王蒙经典小说进行重新解读、阐释,提出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
  • 作者简介:
    温奉桥,1968 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出版《王蒙文艺思想论稿》《20世纪中国文学新视野》等学术著作二十余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山东省等科研项目十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各类学术奖励十余次。2009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目录:
    第一讲 王蒙: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拐点” (1)   
     一 鲁迅: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初选择(1)   
     二 赵树理:“本土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欲求(4)   
     三 王蒙:“拐点”抑或一个新的文学时代(7)   
    第二讲 “后革命诗学”:王蒙文艺思想“关键词” (13)   
     一 “创作是一种燃烧” (13)   
     二 文学的悖论(16)   
     三 为“玩文学”一辩(19)   
    第三讲 蝴蝶?桥梁?界碑:1980年代的王蒙(22)   
     一 “蝴蝶”的快乐(22)   
     二 “桥梁”的意义(28)   
     三 “界碑”的尴尬(32)   
    第四讲 童年与精神自我:“自传”视野中的王蒙(37)   
     一 “自我”的形成(38)   
     二 “相信的一代” (43)   
     三 “经验塑造着不同的人” (48)   
    第五讲 多元与共生:王蒙文化思想散论(54)   
     一 “不平衡”理论与“文化大国”战略的提出(54)  
     二 多元、和谐的文化生态观(58)   
     三 世俗、民间的文化价值观(61)   
    第六讲 王蒙与道家文化(65)   
     一 无为之为:道家文化与王蒙的人生态度(66)   
     二 无用之用:道家文化与王蒙的文艺思想(70)   
     三 无法之法:道家文化与王蒙的文学创作(76)   
    第七讲 王蒙与苏俄文学(82)   
     一 “永存的桃源” (82)   
     二 “明朗高亮”:苏俄文学与王蒙文学精神的塑就(87)   
     三 “写出丰富性”:苏俄文学与王蒙的文学创作(91)   
    第八讲 “王氏红学”:王蒙与《红楼梦》(96)   
     一 王蒙“活说”《红楼梦》(96)   
     二 “伟大的混沌”与“贯通先生” (100)   
     三 “经验的交流”:王蒙对话曹雪芹(105)   
    第九讲 王蒙与《人民文学》(109)   
     一 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事件” (109)   
     二 1985年:王蒙与《人民文学》(113)   
     三 “未竟的事业”:王蒙对《人民文学》的“改造” (118)   
    第十讲 王蒙与新疆(121)   
     一 “换心的手术” (121)   
     二 “塔玛霞尔”:新疆对王蒙思想的影响(125)   
     三 王蒙小说的“新疆美学” (129)   
    第十一讲 王蒙与当代旧体诗(134)   
     一 旧体诗:异类的文体? (134)   
     二 气、情、趣:王蒙旧体诗三维(137)   
     三 不拘一格与以“我”为主(141)   
    第十二讲 王蒙的精神个性与小说创作之关系(146)   
     一 童年记忆与精神个性的形成(146)   
     二 一个人的“舞蹈”:王蒙精神自我与文本呈现方式(150)   
     三 分裂的“自我”:王蒙小说创作的另一视角(154)   
    第十三讲 《蝴蝶》三读(159)   
     一 一个多重的文本(159)   
     二 何为“蝴蝶”? (163)   
     三 “光明的尾巴”与“寻找的悲歌” (166)   
    第十四讲 《闷与狂》与“狂欢美学” (172)   
     一 一次生命的“乱码” (172)   
     二 一代知识分子的“受想行识” (176)   
     三 癫狂与隐晦的“双拼图” (179)   
    第十五讲 《这边风景》:时代的文学记忆(183)   
     一 《这边风景》的“身世” (183)   
     二 伊犁的“清明上河图” (187)   
     三 “戴着镣铐跳舞” (192)   
     四 《这边风景》与跨文化写作(195)   
    参考文献(200)   
    后 记(202)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王蒙十五讲
青岛文艺评论年鉴(2020)
温奉桥 编
王蒙十五讲
生命与时代的交响
温奉桥
王蒙十五讲
青岛文艺评论年鉴(2019)
温奉桥 编
王蒙十五讲
青岛文艺评论年鉴(2017-2018)
温奉桥 编
王蒙十五讲
职业压力的识别与调适
温奉桥 著
王蒙十五讲
20世纪中国文学新视野
温奉桥 著
王蒙十五讲
王蒙文艺思想论稿
温奉桥 著
王蒙十五讲
中国当代文学演讲录
温奉桥
王蒙十五讲
张恨水新论
温奉桥 著
王蒙十五讲
理论与实践:《王蒙自传》研究
温奉桥 主编
王蒙十五讲
王蒙·革命·文学:王蒙文艺思想研究
温奉桥 编
王蒙十五讲
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
温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