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4
版次: 1
ISBN: 9787811354690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1页
字数: 39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6人买过
  •   中国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商周时代祭祀时的歌舞,到今日的京剧、昆剧和各种地方戏曲,依然是为不少人所热爱、聆听和观赏的娱乐,甚至曾经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娱乐”,和民众特别贴近,紧密关联;并且随着时代、社会而不断演进变迁,从未消亡间断。戏曲的存续特质,一向是以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唱艺术为绵延的主力,大家比较注意和谈论的,也多是演员的“技艺”:歌舞巧妙,扮相俏丽迷人,而很少注意到剧本的文辞方面,也有它的艺术成就。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各形各色的外国文化相继漫入,戏曲往昔所拥有的辉煌逐渐褪色,民族“第一娱乐”的主位荣耀,也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于是,着眼于保存中国文化的有心人,渐渐把戏曲作品加以搜集、研究,把它扣在“文学”的链条上,成为文学类别中的一环,并且又把它和隶属于诗歌性质的“散曲”并合;在时代上,主体界定于元朝,因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常言”,戏曲也渐渐成为各级学校“文学”教育的一支弱枝;然而即使以文学属性而言,戏曲的本质特色,也历来被人们忽略。   黄丽贞,广东台山人,1939年生于香港。1962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并留校担任教职;1975年升任教授。主要研究范围:中国传统戏曲、散曲、词和修辞学。著有《中国文学概论》、《实用修辞学》、《琼筵醉客关汉卿》、《词坛伟杰李清照》等二十多部专著。根据所任教课程之需,凡涉及中国文学各种体裁,如历代诗选、历代散文选、文学理论及教学理论,常有专题论文。另有文艺创作散文集及短篇小说集。著述总计约有三百万字。 总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中国戏曲的特质
    第一节戏曲和戏剧
    第二节中国戏曲的研究
    第三节戏曲文学的语言特色

    第二章戏曲语言的形式艺术
    第一节编戏要先知“曲牌”的规格
    第二节选定宫调,营造场面声情气氛
    第三节“剧套”语言——曲词、宾白的互联

    第三章戏曲语言的篇章艺术
    第一节戏曲文学篇章的特质
    第二节戏曲语言的篇章艺术
    第三节元代杂剧的篇章艺术
    第四节杂剧歌曲的套式
    第五节元杂剧和诸宫调的篇章比较
    第六节杂剧篇章手法的活用
    第七节明、清传奇的篇章艺术
    第八节清代的新剧——短剧和京剧的篇章

    第四章戏曲语言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戏曲人物塑造的独特性
    第二节戏曲人物的塑造方式
    第三节直接法
    第四节间接法
    第五节剧情构筑法

    第五章戏曲语言里的方言、俗语和谚语
    第一节戏曲是口语文学
    第二节戏曲语言里的方言
    第三节戏曲语言里的俗语
    第四节戏曲语言里的谚语

    第六章戏曲语言里常用的修辞格及其运用
    第一节戏曲剧本里常用的修辞格
    第二节剧本修辞艺术的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应用的点、线、面

    第七章旧戏改编的新语言
    第一节剧作家改编旧剧的原因
    第二节改编旧剧的方向

    第八章谐谑的戏曲语言——诨语和滑稽戏
    第一节诨语的意义和功能
    第二节丑角和滑稽戏的谐趣语言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商周时代祭祀时的歌舞,到今日的京剧、昆剧和各种地方戏曲,依然是为不少人所热爱、聆听和观赏的娱乐,甚至曾经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娱乐”,和民众特别贴近,紧密关联;并且随着时代、社会而不断演进变迁,从未消亡间断。戏曲的存续特质,一向是以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唱艺术为绵延的主力,大家比较注意和谈论的,也多是演员的“技艺”:歌舞巧妙,扮相俏丽迷人,而很少注意到剧本的文辞方面,也有它的艺术成就。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各形各色的外国文化相继漫入,戏曲往昔所拥有的辉煌逐渐褪色,民族“第一娱乐”的主位荣耀,也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于是,着眼于保存中国文化的有心人,渐渐把戏曲作品加以搜集、研究,把它扣在“文学”的链条上,成为文学类别中的一环,并且又把它和隶属于诗歌性质的“散曲”并合;在时代上,主体界定于元朝,因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常言”,戏曲也渐渐成为各级学校“文学”教育的一支弱枝;然而即使以文学属性而言,戏曲的本质特色,也历来被人们忽略。
  • 作者简介:
      黄丽贞,广东台山人,1939年生于香港。1962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并留校担任教职;1975年升任教授。主要研究范围:中国传统戏曲、散曲、词和修辞学。著有《中国文学概论》、《实用修辞学》、《琼筵醉客关汉卿》、《词坛伟杰李清照》等二十多部专著。根据所任教课程之需,凡涉及中国文学各种体裁,如历代诗选、历代散文选、文学理论及教学理论,常有专题论文。另有文艺创作散文集及短篇小说集。著述总计约有三百万字。
  • 目录:
    总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中国戏曲的特质
    第一节戏曲和戏剧
    第二节中国戏曲的研究
    第三节戏曲文学的语言特色

    第二章戏曲语言的形式艺术
    第一节编戏要先知“曲牌”的规格
    第二节选定宫调,营造场面声情气氛
    第三节“剧套”语言——曲词、宾白的互联

    第三章戏曲语言的篇章艺术
    第一节戏曲文学篇章的特质
    第二节戏曲语言的篇章艺术
    第三节元代杂剧的篇章艺术
    第四节杂剧歌曲的套式
    第五节元杂剧和诸宫调的篇章比较
    第六节杂剧篇章手法的活用
    第七节明、清传奇的篇章艺术
    第八节清代的新剧——短剧和京剧的篇章

    第四章戏曲语言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戏曲人物塑造的独特性
    第二节戏曲人物的塑造方式
    第三节直接法
    第四节间接法
    第五节剧情构筑法

    第五章戏曲语言里的方言、俗语和谚语
    第一节戏曲是口语文学
    第二节戏曲语言里的方言
    第三节戏曲语言里的俗语
    第四节戏曲语言里的谚语

    第六章戏曲语言里常用的修辞格及其运用
    第一节戏曲剧本里常用的修辞格
    第二节剧本修辞艺术的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应用的点、线、面

    第七章旧戏改编的新语言
    第一节剧作家改编旧剧的原因
    第二节改编旧剧的方向

    第八章谐谑的戏曲语言——诨语和滑稽戏
    第一节诨语的意义和功能
    第二节丑角和滑稽戏的谐趣语言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汉语修辞转化论
孟建安 著;黎运汉 编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肖沛雄、黎运汉 著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得体修辞学
郑荣馨 著;黎运汉 编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
邵敬敏、周娟、彭小川 著;黎运汉 编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刘凤玲 著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
谢旭慧 著
中国戏曲的语言艺术
辞章体裁风格学
郑颐寿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