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觉醒

信仰与觉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7-11
版次: 1
ISBN: 9787010065106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0页
字数: 220千字
分类: 宗教
29人买过
  • 《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从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普遍性出发,通过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整体考察,揭示信仰发生、发展的根源,分析信仰的类型与演变,并借以阐明人类自我觉醒的历程,探索随着人类自我觉醒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丰富性、完整性的认识的日益深刻,人类信仰生活由对立走向对话、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规律。《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指出,信仰危机是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自我觉醒而必然反复出现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精神走向更广阔领域的必经环节,从而试图消除人们对信仰危机的简单消极心态。 黄慧珍,祖籍河北省吴桥县,196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92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信仰和宗教。先后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求是学刊》、《江海学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发表或转载学术论文近20篇。 前言
    绪言
    一、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信仰危机的反思
    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反思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信仰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觉和醒: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两种普遍方式
    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人的存在的完整性理论
    二、觉和醒: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两种普遍方式
    三、人类自我觉醒

    第二章信仰的存在和人的存在
    一、真理的追求和人的事实存在
    二、价值的追求和人的自为存在
    三、实践和人的完整存在
    四、实践、真理、价值、信仰

    第三章信仰的本质——自我的获得和丧失
    一、对信仰理解的不断深化
    二、人类历史意识和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宗教学、信仰学的建立
    三、我国理论界关于信仰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四、信仰的一般本质
    五、信仰的本质和人的异化

    第四章信仰的历史形态和人类三大社会形态的更替
    一、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还没有获得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
    二、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已经获得自身”和“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
    三、自我意识分裂状态的克服
    四、我国所处的社会历史形态及精神信仰生活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信仰的具体表现形式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普遍性
    一、信仰和科学
    ……
    第六章信仰的发生、演化——人类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展开
    第七章信仰类型的相互转化和人类存在的完整性
    第八章信仰危机——人类与自己的过去告别
    第九章信仰的传播——人类的平等交流和对话
    第十章信仰自觉和境界自学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从“觉”和“醒”的视角反思东西方文明
    附录二信仰及其危机和转机——从真理和价值的角度看
    后记
  • 内容简介:
    《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从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普遍性出发,通过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整体考察,揭示信仰发生、发展的根源,分析信仰的类型与演变,并借以阐明人类自我觉醒的历程,探索随着人类自我觉醒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丰富性、完整性的认识的日益深刻,人类信仰生活由对立走向对话、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规律。《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指出,信仰危机是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自我觉醒而必然反复出现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精神走向更广阔领域的必经环节,从而试图消除人们对信仰危机的简单消极心态。
  • 作者简介:
    黄慧珍,祖籍河北省吴桥县,196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92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信仰和宗教。先后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求是学刊》、《江海学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发表或转载学术论文近20篇。
  • 目录:
    前言
    绪言
    一、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信仰危机的反思
    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反思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信仰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觉和醒: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两种普遍方式
    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人的存在的完整性理论
    二、觉和醒:人类依赖和掌握世界的两种普遍方式
    三、人类自我觉醒

    第二章信仰的存在和人的存在
    一、真理的追求和人的事实存在
    二、价值的追求和人的自为存在
    三、实践和人的完整存在
    四、实践、真理、价值、信仰

    第三章信仰的本质——自我的获得和丧失
    一、对信仰理解的不断深化
    二、人类历史意识和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宗教学、信仰学的建立
    三、我国理论界关于信仰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四、信仰的一般本质
    五、信仰的本质和人的异化

    第四章信仰的历史形态和人类三大社会形态的更替
    一、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还没有获得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
    二、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已经获得自身”和“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
    三、自我意识分裂状态的克服
    四、我国所处的社会历史形态及精神信仰生活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信仰的具体表现形式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普遍性
    一、信仰和科学
    ……
    第六章信仰的发生、演化——人类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展开
    第七章信仰类型的相互转化和人类存在的完整性
    第八章信仰危机——人类与自己的过去告别
    第九章信仰的传播——人类的平等交流和对话
    第十章信仰自觉和境界自学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从“觉”和“醒”的视角反思东西方文明
    附录二信仰及其危机和转机——从真理和价值的角度看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信仰与觉醒
法语实用句型
黄慧珍 编
信仰与觉醒
法语基础语法同步练
黄慧珍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