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

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3-10
版次: 1
ISBN: 9787301233337
定价: 5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5页
字数: 36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2人买过
  •   《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以经典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义务教育为研究对象,对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进行研究,认为纯公共物品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单一供给。然而,政府未必总是具有良善的供给意愿和充足的供给能力。《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研究成果是对公共经济学中经典公共物品理论的修正与发展,纯公共物品复合供给理论也能很好地适用于一般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对于指导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具体实践具有特定应用价值。   吕普生,湖南宜章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政治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十后,现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新政治经济学和教育政治学。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改革”(项目编号:04&ZID015)研究,主持其子课题“纯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及其供给绩效分析:以中国义务教育为例”;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参与多项其他研究课题,参撰著作5部,在《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王浦劬,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育部政治学基地)所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圈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剐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没工程政治学教材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部召集人。1998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2006年被批准为中央“四个一批”社会科学理论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编撰《政治学基础》《选举的理论与制度》《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回顾与规划(2006-2015》等作品,主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东亚亚模式的启示》《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等作品。在《北京火学学报》《政治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项目、民政部与世界银行等多项科研项目。 导 论
    一、 从公共利益出发
    二、 一份研究回顾
    三、 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 全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理论反思与分析框架
    第一章
    反思经典公共物品理论
    一、 公共物品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
    二、 经典理论有关纯公共物品供给的基本观点
    三、 经典公共物品理论面临的困惑:问题的提出
    四、 理论反思与修正方向第二章
    经验研究对象与分析框架
    一、 经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中国义务教育
    二、 分析框架:供给方式、供给要件与供给绩效
    三、 分析框架在中国义务教育供给研究中的应用
    四、 中国义务教育区域供给模式的归纳路径
    第二部分
    现实场景研究
    第三章
    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安徽省铜陵市案例
    一、 铜陵市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基于公共利益标准的供给绩效评价
    四、 相对成功的区域模式(Ⅰ):政府单一供给模式第四章
    政府供给—多方协助模式:北京市东城区案例
    一、 东城区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基于公共利益标准的供给绩效评价
    四、 相对成功的区域模式(Ⅱ):政府供给—多方协助模式第五章
    多主体合作供给模式:上海市浦东新区案例
    一、 浦东新区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基于公共利益标准的供给绩效评价
    四、 相对成功的区域模式(Ⅲ):多主体合作供给模式第六章
    政府支持—民办供给模式:河南省周口市案例
    一、 周口市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对民办义务教育供给绩效的评价
    四、 有效的补充性模式(Ⅳ):政府支持—民办供给模式第七章
    中国义务教育总体模式: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
    一、 四种典型供给模式的比较分析
    二、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主要内涵
    三、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基本特征第八章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在中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
    适切性
    一、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基本成就
    二、 中国义务教育供给的区域差异及其解释
    三、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适切性分析
    四、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在实践运用中需要注意的 方面
    第三部分
    扩展讨论与理论建构
    第九章
    供给方式的不同选择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一、 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
    二、 政府供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三、 市场供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四、 社会供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五、 复合供给与教育公平第十章
    政府在义务教育供给中的职能转变与治理变革
    一、 义务教育供给模式的整体设计原理
    二、 政府在义务教育供给中的职能转变
    三、 政府在义务教育供给中的治理变革第十一章
    理论建构:纯公共物品的复合供给理论
    一、 纯公共物品的复合供给理论
    二、 纯公共物品复合供给理论的提升性讨论
    三、 本书基本结论结
    语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有关教育指标项计算或测度方法的说明
    附录2
    相关统计数据与图表
    附录3
    访谈笔记后记
  •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以经典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义务教育为研究对象,对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进行研究,认为纯公共物品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单一供给。然而,政府未必总是具有良善的供给意愿和充足的供给能力。《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研究成果是对公共经济学中经典公共物品理论的修正与发展,纯公共物品复合供给理论也能很好地适用于一般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对于指导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具体实践具有特定应用价值。
  • 作者简介:
      吕普生,湖南宜章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政治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十后,现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新政治经济学和教育政治学。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改革”(项目编号:04&ZID015)研究,主持其子课题“纯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及其供给绩效分析:以中国义务教育为例”;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参与多项其他研究课题,参撰著作5部,在《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王浦劬,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育部政治学基地)所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圈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剐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没工程政治学教材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部召集人。1998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2006年被批准为中央“四个一批”社会科学理论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编撰《政治学基础》《选举的理论与制度》《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回顾与规划(2006-2015》等作品,主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东亚亚模式的启示》《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等作品。在《北京火学学报》《政治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项目、民政部与世界银行等多项科研项目。
  • 目录:
    导 论
    一、 从公共利益出发
    二、 一份研究回顾
    三、 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 全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理论反思与分析框架
    第一章
    反思经典公共物品理论
    一、 公共物品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
    二、 经典理论有关纯公共物品供给的基本观点
    三、 经典公共物品理论面临的困惑:问题的提出
    四、 理论反思与修正方向第二章
    经验研究对象与分析框架
    一、 经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中国义务教育
    二、 分析框架:供给方式、供给要件与供给绩效
    三、 分析框架在中国义务教育供给研究中的应用
    四、 中国义务教育区域供给模式的归纳路径
    第二部分
    现实场景研究
    第三章
    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安徽省铜陵市案例
    一、 铜陵市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基于公共利益标准的供给绩效评价
    四、 相对成功的区域模式(Ⅰ):政府单一供给模式第四章
    政府供给—多方协助模式:北京市东城区案例
    一、 东城区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基于公共利益标准的供给绩效评价
    四、 相对成功的区域模式(Ⅱ):政府供给—多方协助模式第五章
    多主体合作供给模式:上海市浦东新区案例
    一、 浦东新区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基于公共利益标准的供给绩效评价
    四、 相对成功的区域模式(Ⅲ):多主体合作供给模式第六章
    政府支持—民办供给模式:河南省周口市案例
    一、 周口市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对民办义务教育供给绩效的评价
    四、 有效的补充性模式(Ⅳ):政府支持—民办供给模式第七章
    中国义务教育总体模式: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
    一、 四种典型供给模式的比较分析
    二、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主要内涵
    三、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基本特征第八章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在中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
    适切性
    一、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基本成就
    二、 中国义务教育供给的区域差异及其解释
    三、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适切性分析
    四、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在实践运用中需要注意的 方面
    第三部分
    扩展讨论与理论建构
    第九章
    供给方式的不同选择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一、 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
    二、 政府供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三、 市场供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四、 社会供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五、 复合供给与教育公平第十章
    政府在义务教育供给中的职能转变与治理变革
    一、 义务教育供给模式的整体设计原理
    二、 政府在义务教育供给中的职能转变
    三、 政府在义务教育供给中的治理变革第十一章
    理论建构:纯公共物品的复合供给理论
    一、 纯公共物品的复合供给理论
    二、 纯公共物品复合供给理论的提升性讨论
    三、 本书基本结论结
    语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有关教育指标项计算或测度方法的说明
    附录2
    相关统计数据与图表
    附录3
    访谈笔记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