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之道

中国建筑之道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04
版次: 1
ISBN: 9787112128327
定价: 10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8页
字数: 752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24人买过
  •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源头,老子哲学中论及建筑的“有、无”哲理,被誉为“最好的空间理论”。《中国建筑之道》从“有、无”视角综论“中国建筑之道”:论析了建筑实体的“有”与建筑空间的“无”的内在制约,建筑发展史呈现的“有无相生”的矛盾运动,植根“有、无”的建筑艺术的特质和建筑语言的特性,木构架建筑体系各个层面的“有、无”;充分揭示了中国建筑早熟的空间意识及其多彩的表现形态,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有、无”分析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全书富有创意地阐发了“有无之道”的建筑本体论和建筑艺术论,构建了极具特色的、基于“有、无”哲理的“中国建筑论”。
    《中国建筑之道》稿是建筑历史与理论领域著名学者侯幼彬先生的又一力作,这是从理论角度尝试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辨性阐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近年来建筑学领域内非常突出的一部佳作。 侯幼彬,福建福州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建筑师学会委员、《华中建筑》名誉编委。 第一章《老子》论“有、无”
    一老子与《老子》
    二“当其无”与“当其无有”
    三现象界“有、无”与超现象界“有、无”
    四释“凿户牖”
    五河上公·冈仓天心·赖特
    六讲空间关系是从老子开始的

    第二章建筑之道:“有”与“无”的辩证法
    一建筑形态:三种“有、无”构成
    (一)两种建筑空间: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二)建筑三型:有内有外、有内无外、有外无内
    (三)三型的中介与交叉
    二建筑矛盾:“有”与“无”的对立统一
    (一)术语释义:空间与实体的相关概念
    (二)围与被围:空间与实体的内在制约
    (三)有无相生:空间与实体的矛盾运动
    三建筑系统结构:“有”+“无”
    (一)渔网的启示
    (二)中西建筑:两种系统结构
    (三)建筑形式:“追随功能”与“唤起功能”

    第三章建筑之美:植根“有、无”的艺术
    一建筑艺术载体与建筑表现手段
    (一)建筑的“艺术定位”
    (二)构件载体与建筑形式要素
    二建筑“物质堆”与建筑“精神堆”
    (一)艺术美学视野中的建筑“物质?”
    (二)技术美学视野中的建筑“精神堆”
    三建筑语言与建筑外来语
    ……
    第四章木构架建筑:单体层面“有、无”
    第五章木构架建筑:其他层面“有、无”
    第六章高台建筑:“有”的极致
    第七章北京天坛:用“无”范例
    后记
  • 内容简介: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源头,老子哲学中论及建筑的“有、无”哲理,被誉为“最好的空间理论”。《中国建筑之道》从“有、无”视角综论“中国建筑之道”:论析了建筑实体的“有”与建筑空间的“无”的内在制约,建筑发展史呈现的“有无相生”的矛盾运动,植根“有、无”的建筑艺术的特质和建筑语言的特性,木构架建筑体系各个层面的“有、无”;充分揭示了中国建筑早熟的空间意识及其多彩的表现形态,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有、无”分析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全书富有创意地阐发了“有无之道”的建筑本体论和建筑艺术论,构建了极具特色的、基于“有、无”哲理的“中国建筑论”。
    《中国建筑之道》稿是建筑历史与理论领域著名学者侯幼彬先生的又一力作,这是从理论角度尝试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辨性阐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近年来建筑学领域内非常突出的一部佳作。
  • 作者简介:
    侯幼彬,福建福州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建筑师学会委员、《华中建筑》名誉编委。
  • 目录:
    第一章《老子》论“有、无”
    一老子与《老子》
    二“当其无”与“当其无有”
    三现象界“有、无”与超现象界“有、无”
    四释“凿户牖”
    五河上公·冈仓天心·赖特
    六讲空间关系是从老子开始的

    第二章建筑之道:“有”与“无”的辩证法
    一建筑形态:三种“有、无”构成
    (一)两种建筑空间: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二)建筑三型:有内有外、有内无外、有外无内
    (三)三型的中介与交叉
    二建筑矛盾:“有”与“无”的对立统一
    (一)术语释义:空间与实体的相关概念
    (二)围与被围:空间与实体的内在制约
    (三)有无相生:空间与实体的矛盾运动
    三建筑系统结构:“有”+“无”
    (一)渔网的启示
    (二)中西建筑:两种系统结构
    (三)建筑形式:“追随功能”与“唤起功能”

    第三章建筑之美:植根“有、无”的艺术
    一建筑艺术载体与建筑表现手段
    (一)建筑的“艺术定位”
    (二)构件载体与建筑形式要素
    二建筑“物质堆”与建筑“精神堆”
    (一)艺术美学视野中的建筑“物质?”
    (二)技术美学视野中的建筑“精神堆”
    三建筑语言与建筑外来语
    ……
    第四章木构架建筑:单体层面“有、无”
    第五章木构架建筑:其他层面“有、无”
    第六章高台建筑:“有”的极致
    第七章北京天坛:用“无”范例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建筑之道
关外三陵和北镇庙
侯幼彬刘大平刘洋 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编写
中国建筑之道
寻觅建筑之道
侯幼彬、李婉贞 著
中国建筑之道
台基
侯幼彬 著;张振光 摄影
中国建筑之道
门 : 中文版
侯幼彬 撰文;张振光 摄影
中国建筑之道
读建筑
侯幼彬 著
中国建筑之道
虞炳烈
侯幼彬、李婉贞 著
中国建筑之道
中国建筑美学
侯幼彬 著
中国建筑之道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侯幼彬、李婉贞 编
中国建筑之道
中国建筑美学
侯幼彬
中国建筑之道
宅第建筑1(北方汉族)
侯幼彬 编
中国建筑之道
中国建筑美学
侯幼彬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