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权研究

逮捕权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6
版次: 1
ISBN: 9787308166904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0页
字数: 29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3人买过
  •   逮捕是由法律规定的执法机构依照正当的法律程序审查或者决定,并经法律规定的执法机构执行,针对可能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具有一定时限的羁押、剥夺人身自由的*严厉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我国逮捕权是公安司法机关在一定时间内依法完全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并解送到一定场所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的权力。我国逮捕权主要由检察机关行使,同时存在着逮捕与羁押一体化、逮捕羁押率高、捕后变*强制措施比例低、变*难及捕后起诉定罪率、轻刑率偏高等特点。   张兆松,浙江金华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在检察机关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审查批捕处处长、监所检察处处长。2001年调入宁波大学法学院,从事刑事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诉讼法学科带头人,中国检察学会理事,浙江省法学会诉讼法学会理事、刑法学会理事,硕士生导师。 第一章 逮捕权概述
    第一节 不同国别语境下逮捕的含义
    第二节 逮捕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节 逮捕权的结构
    第四节 我国逮捕权的特点

    第二章 逮捕羁押权比较研究
    第一节 逮捕权的比较法考察
    第二节 审前羁押的比较法考察
    第三节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中关于逮捕羁押的规定

    第三章 逮捕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人权保障原则
    第二节 无罪推定原则
    第三节 程序法定原则
    第四节 比例原则
    第五节 谦抑原则

    第三章 逮捕权的配置
    第一节 关于重新配置逮捕权的争议
    第二节 逮捕权的归属——实然角度
    第三节 逮捕权的归属——应然角度
    第四节 逮捕权配置中的其他问题

    第五章 逮捕条件研究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对逮捕条件的修改
    第二节 普通逮捕条件
    第三节 特殊逮捕条件
    第四节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逮捕条件的适用

    第六章 附条件逮捕制度批判
    第一节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创立及其内容
    第二节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违法性
    第三节 附条件逮捕制度应当废除

    第七章 审查批捕程序的诉讼化
    第一节 2012年刑诉法对审查批捕程序的修改
    第二节 现行审查批捕程序的缺陷
    第三节 推进审查批捕程序的诉讼化改造

    第八章 人大许可逮捕权研究
    第一节 人大许可审查的性质
    第二节 对两地兼任的人大代表如何许可
    第三节 许可与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的关系
    第四节 人大不许可后,检察机关的救济途径

    第九章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研究
    第一节 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规则的适用
    第三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

    第十章 我国刑事羁押制度的重构
    第一节 现行刑事羁押制度的立法规制
    第二节 我国刑事羁押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完善刑事羁押制度的构想

    第十一章 羁押替代措施研究
    第一节 取保候审的适用与完善
    第二节 监视居住的适用与完善

    第十二章 错误逮捕问题研究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中的错捕
    第二节 国家赔偿法中的错捕
    第三节 错捕中的“疑罪从赔”问题
    第四节 错捕与检察官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逮捕是由法律规定的执法机构依照正当的法律程序审查或者决定,并经法律规定的执法机构执行,针对可能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具有一定时限的羁押、剥夺人身自由的*严厉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我国逮捕权是公安司法机关在一定时间内依法完全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并解送到一定场所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的权力。我国逮捕权主要由检察机关行使,同时存在着逮捕与羁押一体化、逮捕羁押率高、捕后变*强制措施比例低、变*难及捕后起诉定罪率、轻刑率偏高等特点。
  • 作者简介:
      张兆松,浙江金华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在检察机关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审查批捕处处长、监所检察处处长。2001年调入宁波大学法学院,从事刑事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诉讼法学科带头人,中国检察学会理事,浙江省法学会诉讼法学会理事、刑法学会理事,硕士生导师。
  • 目录:
    第一章 逮捕权概述
    第一节 不同国别语境下逮捕的含义
    第二节 逮捕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节 逮捕权的结构
    第四节 我国逮捕权的特点

    第二章 逮捕羁押权比较研究
    第一节 逮捕权的比较法考察
    第二节 审前羁押的比较法考察
    第三节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中关于逮捕羁押的规定

    第三章 逮捕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人权保障原则
    第二节 无罪推定原则
    第三节 程序法定原则
    第四节 比例原则
    第五节 谦抑原则

    第三章 逮捕权的配置
    第一节 关于重新配置逮捕权的争议
    第二节 逮捕权的归属——实然角度
    第三节 逮捕权的归属——应然角度
    第四节 逮捕权配置中的其他问题

    第五章 逮捕条件研究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对逮捕条件的修改
    第二节 普通逮捕条件
    第三节 特殊逮捕条件
    第四节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逮捕条件的适用

    第六章 附条件逮捕制度批判
    第一节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创立及其内容
    第二节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违法性
    第三节 附条件逮捕制度应当废除

    第七章 审查批捕程序的诉讼化
    第一节 2012年刑诉法对审查批捕程序的修改
    第二节 现行审查批捕程序的缺陷
    第三节 推进审查批捕程序的诉讼化改造

    第八章 人大许可逮捕权研究
    第一节 人大许可审查的性质
    第二节 对两地兼任的人大代表如何许可
    第三节 许可与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的关系
    第四节 人大不许可后,检察机关的救济途径

    第九章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研究
    第一节 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规则的适用
    第三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

    第十章 我国刑事羁押制度的重构
    第一节 现行刑事羁押制度的立法规制
    第二节 我国刑事羁押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完善刑事羁押制度的构想

    第十一章 羁押替代措施研究
    第一节 取保候审的适用与完善
    第二节 监视居住的适用与完善

    第十二章 错误逮捕问题研究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中的错捕
    第二节 国家赔偿法中的错捕
    第三节 错捕中的“疑罪从赔”问题
    第四节 错捕与检察官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