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公共管理系列

公共政策学/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公共管理系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8
版次: 1
ISBN: 9787302433095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5页
字数: 32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00人买过
  •   本书提供了一个易于清晰而又系统把握公共政策学的理论框架。全书主要包括公共政策概论、政策过程、议程设置、政策规划、政策决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变迁、政策终结与政策分析等内容。
      本书适合作为经济管理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材或者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干部教育培训相关专业学生的自学读物,也适合作为MPA、经济管理与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公共政策课程的教材或辅助教材。

    1.1公共政策的性质1
    1.1.1公共政策的含义1
    1.1.2公共政策的形式3
    1.1.3公共政策的类型5
    1.1.4公共政策的特征7
    1.2政策科学的兴起与发展8
    1.2.1政策科学运动的兴起8
    1.2.2政策科学的发展期10
    1.2.3政策科学的拓展期13
    1.2.4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14
    1.3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围15
    第2章政策过程22
    2.1政策过程的含义与特征22
    2.1.1政策过程的含义22
    2.1.2政策过程的特征23
    2.2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24
    2.3政策过程阶段论的贡献与争议28
    2.3.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贡献28
    2.3.2政策过程阶段论的争议29
    2.4超越政策过程阶段论32
    2.4.1政策子系统与政策网络32
    2.4.2寻求更好的理论34
    第3章议程设置39
    3.1政策问题与议程设置39
    3.1.1政策问题的性质39
    3.1.2政策议题的类型40
    3.1.3政策议程的含义41
    3.1.4政策议程的类型42
    3.1.5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因素43
    3.2议程设置的过程模型44
    3.2.1外部建议模式、动员模式和内部建议模式45
    3.2.2纳尔逊的阶段模型46
    3.2.3多源流分析框架46
    3.2.4戴瑞和罗杰的议程设置模型49
    3.2.5王绍光的政策议程设置模式50
    3.3议程设置的途径与触发机制52
    3.3.1政策议程设置的主体52
    3.3.2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53
    3.3.3政策议程设置的触发机制54
    [2][4]公共政策学[4][3][1]目录第4章政策规划57
    4.1政策规划概述57
    4.1.1政策规划的含义57
    4.1.2政策规划的类型59
    4.2政策规划的过程和原则60
    4.2.1政策规划的过程60
    4.2.2政策规划的原则63
    4.3政策设计、学习与移植65
    4.3.1政策设计65
    4.3.2政策学习67
    4.3.3政策移植68
    4.4政策规划者及其行动组合69
    4.4.1政策规划者69
    4.4.2政策规划者的行动组合70
    第5章政策决策79
    5.1政策决策的理性模式79
    5.1.1全面理性模型80
    5.1.2有限理性模型81
    5.1.3渐进决策模型82
    5.1.4混合扫描模型83
    5.1.5垃圾桶决策模型84
    5.1.6子系统决策模型85
    5.2政策决策的政治模式86
    5.2.1精英主义87
    5.2.2多元主义88
    5.2.3马克思主义89
    5.2.4统合主义90
    5.2.5专业主义90
    5.2.6科技官僚体系91
    5.3政策合法化91
    5.3.1政策合法化概念与过程91
    5.3.2政策合法化策略93
    第6章政策执行97
    6.1政策执行概述97
    6.1.1政策执行的含义与特征97
    6.1.2政策执行的理论演进与研究途径99
    6.2政策执行模型105
    6.2.1政策执行过程模型105
    6.2.2政策执行系统模型106
    6.2.3政策执行博弈模型107
    6.2.4政策执行循环模型108
    6.2.5政策执行组织模型110
    6.2.6政策执行综合模型112
    6.2.7政策执行基层官僚模型114
    6.2.8政策执行沟通模型115
    6.2.9规划过程—执行结果模型117
    6.2.10政策执行模糊—冲突模型118
    6.3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121
    6.3.1成功执行的标准121
    6.3.2成功执行的条件122
    6.3.3邻避情结和政策服从123
    第7章政策评估127
    7.1政策评估概述127
    7.1.1政策评估的含义127
    7.1.2政策评估的类型128
    7.2政策评估的过程与模式133
    7.2.1政策评估的基本流程133
    7.2.2政策评估的主要模式135
    7.3政策评估方法138
    7.3.1政策评估的方法演进138
    7.3.2量化评估与质性评估140
    7.3.3政策评估的问题与陷阱143
    第8章政策变迁148
    8.1政策变迁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48
    8.2政策变迁的概念与类型149
    8.3政策变迁的研究路径154
    8.4政策变迁的理论模型156
    8.4.1倡议联盟框架156
    8.4.2间断均衡理论159
    8.4.3社会学习模型163
    8.4.4政策建制理论165
    8.4.5模型比较与适用性分析167
    第9章政策终结175
    9.1政策终结概述175
    9.1.1政策终结的概念175
    9.1.2政策终结的类型176
    9.1.3政策终结的意义180
    9.2政策终结的原因与影响因素181
    9.2.1政策终结的原因181
    9.2.2政策终结的推动因素182
    9.2.3政策终结的阻碍因素184
    9.3政策终结的理论模型186
    9.3.1柯克帕特里克、莱斯特和彼得森的终结模型186
    9.3.2亚当、鲍尔、科尼尔和斯杜丁格的组织终结分析框架187
    9.3.3格雷迪和叶的政策终结的决策模型188
    9.4政策终结的策略190
    9.4.1巴尔达克的政策终结策略190
    9.4.2德利翁的政策终结策略191
    9.4.3贝恩的十二种终结策略191
    9.4.4莱文的组织衰退应对策略192
    9.4.5斯拜耶尔的政策终结执行策略193
    9.4.6弗兰茨的政策终结可用资源194
    9.4.7吉瓦-梅对终结策略的总结194
    第10章政策分析197
    10.1政策分析的含义与类型197
    10.1.1政策分析的含义197
    10.1.2政策分析的特征198
    10.1.3政策分析的类型200
    10.2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分析201
    10.2.1政策问题的建构202
    10.2.2政策未来的预测203
    10.2.3政策行动的建议204
    10.2.4政策执行的监测205
    10.2.5政策绩效的评估206
    10.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与伦理206
    10.3.1政策分析师的角色206
    10.3.2政策分析师的伦理210
    10.3.3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政策分析师213

  •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了一个易于清晰而又系统把握公共政策学的理论框架。全书主要包括公共政策概论、政策过程、议程设置、政策规划、政策决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变迁、政策终结与政策分析等内容。
      本书适合作为经济管理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材或者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干部教育培训相关专业学生的自学读物,也适合作为MPA、经济管理与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公共政策课程的教材或辅助教材。

  • 目录:
    1.1公共政策的性质1
    1.1.1公共政策的含义1
    1.1.2公共政策的形式3
    1.1.3公共政策的类型5
    1.1.4公共政策的特征7
    1.2政策科学的兴起与发展8
    1.2.1政策科学运动的兴起8
    1.2.2政策科学的发展期10
    1.2.3政策科学的拓展期13
    1.2.4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14
    1.3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围15
    第2章政策过程22
    2.1政策过程的含义与特征22
    2.1.1政策过程的含义22
    2.1.2政策过程的特征23
    2.2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24
    2.3政策过程阶段论的贡献与争议28
    2.3.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贡献28
    2.3.2政策过程阶段论的争议29
    2.4超越政策过程阶段论32
    2.4.1政策子系统与政策网络32
    2.4.2寻求更好的理论34
    第3章议程设置39
    3.1政策问题与议程设置39
    3.1.1政策问题的性质39
    3.1.2政策议题的类型40
    3.1.3政策议程的含义41
    3.1.4政策议程的类型42
    3.1.5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因素43
    3.2议程设置的过程模型44
    3.2.1外部建议模式、动员模式和内部建议模式45
    3.2.2纳尔逊的阶段模型46
    3.2.3多源流分析框架46
    3.2.4戴瑞和罗杰的议程设置模型49
    3.2.5王绍光的政策议程设置模式50
    3.3议程设置的途径与触发机制52
    3.3.1政策议程设置的主体52
    3.3.2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53
    3.3.3政策议程设置的触发机制54
    [2][4]公共政策学[4][3][1]目录第4章政策规划57
    4.1政策规划概述57
    4.1.1政策规划的含义57
    4.1.2政策规划的类型59
    4.2政策规划的过程和原则60
    4.2.1政策规划的过程60
    4.2.2政策规划的原则63
    4.3政策设计、学习与移植65
    4.3.1政策设计65
    4.3.2政策学习67
    4.3.3政策移植68
    4.4政策规划者及其行动组合69
    4.4.1政策规划者69
    4.4.2政策规划者的行动组合70
    第5章政策决策79
    5.1政策决策的理性模式79
    5.1.1全面理性模型80
    5.1.2有限理性模型81
    5.1.3渐进决策模型82
    5.1.4混合扫描模型83
    5.1.5垃圾桶决策模型84
    5.1.6子系统决策模型85
    5.2政策决策的政治模式86
    5.2.1精英主义87
    5.2.2多元主义88
    5.2.3马克思主义89
    5.2.4统合主义90
    5.2.5专业主义90
    5.2.6科技官僚体系91
    5.3政策合法化91
    5.3.1政策合法化概念与过程91
    5.3.2政策合法化策略93
    第6章政策执行97
    6.1政策执行概述97
    6.1.1政策执行的含义与特征97
    6.1.2政策执行的理论演进与研究途径99
    6.2政策执行模型105
    6.2.1政策执行过程模型105
    6.2.2政策执行系统模型106
    6.2.3政策执行博弈模型107
    6.2.4政策执行循环模型108
    6.2.5政策执行组织模型110
    6.2.6政策执行综合模型112
    6.2.7政策执行基层官僚模型114
    6.2.8政策执行沟通模型115
    6.2.9规划过程—执行结果模型117
    6.2.10政策执行模糊—冲突模型118
    6.3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121
    6.3.1成功执行的标准121
    6.3.2成功执行的条件122
    6.3.3邻避情结和政策服从123
    第7章政策评估127
    7.1政策评估概述127
    7.1.1政策评估的含义127
    7.1.2政策评估的类型128
    7.2政策评估的过程与模式133
    7.2.1政策评估的基本流程133
    7.2.2政策评估的主要模式135
    7.3政策评估方法138
    7.3.1政策评估的方法演进138
    7.3.2量化评估与质性评估140
    7.3.3政策评估的问题与陷阱143
    第8章政策变迁148
    8.1政策变迁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48
    8.2政策变迁的概念与类型149
    8.3政策变迁的研究路径154
    8.4政策变迁的理论模型156
    8.4.1倡议联盟框架156
    8.4.2间断均衡理论159
    8.4.3社会学习模型163
    8.4.4政策建制理论165
    8.4.5模型比较与适用性分析167
    第9章政策终结175
    9.1政策终结概述175
    9.1.1政策终结的概念175
    9.1.2政策终结的类型176
    9.1.3政策终结的意义180
    9.2政策终结的原因与影响因素181
    9.2.1政策终结的原因181
    9.2.2政策终结的推动因素182
    9.2.3政策终结的阻碍因素184
    9.3政策终结的理论模型186
    9.3.1柯克帕特里克、莱斯特和彼得森的终结模型186
    9.3.2亚当、鲍尔、科尼尔和斯杜丁格的组织终结分析框架187
    9.3.3格雷迪和叶的政策终结的决策模型188
    9.4政策终结的策略190
    9.4.1巴尔达克的政策终结策略190
    9.4.2德利翁的政策终结策略191
    9.4.3贝恩的十二种终结策略191
    9.4.4莱文的组织衰退应对策略192
    9.4.5斯拜耶尔的政策终结执行策略193
    9.4.6弗兰茨的政策终结可用资源194
    9.4.7吉瓦-梅对终结策略的总结194
    第10章政策分析197
    10.1政策分析的含义与类型197
    10.1.1政策分析的含义197
    10.1.2政策分析的特征198
    10.1.3政策分析的类型200
    10.2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分析201
    10.2.1政策问题的建构202
    10.2.2政策未来的预测203
    10.2.3政策行动的建议204
    10.2.4政策执行的监测205
    10.2.5政策绩效的评估206
    10.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与伦理206
    10.3.1政策分析师的角色206
    10.3.2政策分析师的伦理210
    10.3.3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政策分析师21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