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6-09
版次: 1
ISBN: 9787010165486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8页
分类: 社会文化
2人买过
  • 本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到21世纪初的现代中国女性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但确切地讲,将梦幻文化视为女性话语建构的一种颇具私密性的文化资源,进而考察现代中国女性话语建构的一种特殊视角,以中国传统文学特别是传统女性的梦幻书写为背景,重读现代中国女性小说,挖掘梦幻文化与女性话语建构的关系,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下构筑一个文本细读、话语分析、性别视角透视有机结合的立体阐释空间。选题新颖,拓展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梦幻文化的研究。梦幻文化与女性生活、女性心理、女性创作之间,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联系。“梦幻”作为人类情感体验中较为隐秘、复杂多变的层面,是考察女性生命存在与精神状况的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文学中的梦幻书写,更是适于透视和分析女性生命存在之独特性的领域与平台。梦幻文化是女性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有待开掘的新的增长点,现代中国女性小说对梦幻文学传统的选择性、审视性传承,具有现代性别文化意味的新质素和自我突破,以及梦幻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性别文化再生等内在层面,是考察现代女性文学话语建构的创新维度,为文学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开拓和启发意义的别样思路。 李萱,1981年2月生,河南民权人。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台北)《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编教材一部。 导言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二、国内外有关“梦幻”的理论阐释与探讨

        (一)中国古代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思考

        (二)现代中国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探讨

        (三)国外有关“梦幻”与文学的理论阐释

      三、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空间的拓展

        (一)梦幻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研究

        (二)梦幻文化与外国文学创作研究

        (三)梦幻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研究

    **章  梦幻书写与女性主体性话语建构

      **节  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主体精神的构建

        一、女性角色的反思与确认

        二、女性主体的精神成长

        三、女性隐秘经验的流露和书写

      第二节  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的人生探索与困惑

        一、娜拉出走之梦:“做人”与“为我”的追求与困惑

        二、络绮思之梦:事业与家庭的矛盾

        三、邵玉梅之梦:“女英雄”的成长与焦虑

        四、卜零之梦:女性反抗的激进与迷途

    第二章  梦幻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话语建构

      **节  “梦中人”、“梦”中人与“梦幻人”女性形象

        一、“梦中人”:性格特征、现实映照与文化心理

        二、“梦”中人:内在需求、文化想象与另类形象

        三、“梦幻人”:亦虚幻亦真实,既内在又超越

      第二节  “梦幻”镜像、对位关系与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梦幻”镜像与女性形象:“自卑”与“自恋”的杂糅

        二、“梦幻”女性人物的对位关系:“纯洁”与“放荡”的复杂变奏

      第三节  “梦魇”“梦幻”与“疯女人”形象的塑造

        一、“梦魇”与“疯女人”形象的塑造:从文化“梦魇”到个体“梦魇”

        二、“梦幻”般的“疯女人”形象塑造:隐匿、飞翔与治疗

    第三章  现代女性梦幻叙事模式及其文本功能

      **节  “梦幻-消解”叙事模式

        一、爱情、婚姻的“梦幻”和“消解”

        二、“梦幻-消解”模式的叙述张力

        三、“梦幻-消解”叙事模式的文化反思

      第二节  “栖息-救赎”叙事模式

        一、两种基本的叙事序列

        二、心灵的栖息与生命的“调制解调器”

        三、单向救赎、性别对立与潜在对话

      第三节  “思虑-表征”叙事模式

        一、内心冲突、梦幻思虑与女性生命意识

        二、心灵表征、叙事意图与性别观念

        三、“内觉”、视觉表征与互文结构

    第四章  梦幻书写的性别策略及其话语建构

      **节  “梦呓”化表达与抗拒“失语”

        一、“梦呓”化表达:女性主体的生命言说

        二、“梦呓”化: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

        三、“梦呓”表达的内在动因及其审美评价

      第二节  “梦魇”式书写的技巧与策略

        一、“内观”“梦魇”与女性小说创作

        二、“梦魇”世界的讲述和呈现

        三、“梦魇”“寓言”与性别策略

      第三节  梦幻易性叙事中的性别策略

        一、民族梦想与易性叙事

        二、易性叙事与“梦幻”互文

        三、“梦魇”的易性叙事与复调结构

    第五章  梦幻书写传统与女性写作的现代突破

      **节  中国女性文学的梦幻书写传统

        一、思念与体悟

        二、栖息与越界

        三、确认与想象

        四、困惑与探索

      第二节  梦幻书写的主题拓展和技巧探索

        一、“梦幻”体验:社会历史文化的隐喻性书写

        二、“梦魇”思维:人类生存境遇的艺术化隐喻

      第三节  女性知识分子身份的成长与创作的自我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到21世纪初的现代中国女性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但确切地讲,将梦幻文化视为女性话语建构的一种颇具私密性的文化资源,进而考察现代中国女性话语建构的一种特殊视角,以中国传统文学特别是传统女性的梦幻书写为背景,重读现代中国女性小说,挖掘梦幻文化与女性话语建构的关系,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下构筑一个文本细读、话语分析、性别视角透视有机结合的立体阐释空间。选题新颖,拓展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梦幻文化的研究。梦幻文化与女性生活、女性心理、女性创作之间,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联系。“梦幻”作为人类情感体验中较为隐秘、复杂多变的层面,是考察女性生命存在与精神状况的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文学中的梦幻书写,更是适于透视和分析女性生命存在之独特性的领域与平台。梦幻文化是女性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有待开掘的新的增长点,现代中国女性小说对梦幻文学传统的选择性、审视性传承,具有现代性别文化意味的新质素和自我突破,以及梦幻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性别文化再生等内在层面,是考察现代女性文学话语建构的创新维度,为文学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开拓和启发意义的别样思路。
  • 作者简介:
    李萱,1981年2月生,河南民权人。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台北)《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编教材一部。
  • 目录:
    导言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二、国内外有关“梦幻”的理论阐释与探讨

        (一)中国古代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思考

        (二)现代中国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探讨

        (三)国外有关“梦幻”与文学的理论阐释

      三、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空间的拓展

        (一)梦幻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研究

        (二)梦幻文化与外国文学创作研究

        (三)梦幻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研究

    **章  梦幻书写与女性主体性话语建构

      **节  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主体精神的构建

        一、女性角色的反思与确认

        二、女性主体的精神成长

        三、女性隐秘经验的流露和书写

      第二节  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的人生探索与困惑

        一、娜拉出走之梦:“做人”与“为我”的追求与困惑

        二、络绮思之梦:事业与家庭的矛盾

        三、邵玉梅之梦:“女英雄”的成长与焦虑

        四、卜零之梦:女性反抗的激进与迷途

    第二章  梦幻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话语建构

      **节  “梦中人”、“梦”中人与“梦幻人”女性形象

        一、“梦中人”:性格特征、现实映照与文化心理

        二、“梦”中人:内在需求、文化想象与另类形象

        三、“梦幻人”:亦虚幻亦真实,既内在又超越

      第二节  “梦幻”镜像、对位关系与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梦幻”镜像与女性形象:“自卑”与“自恋”的杂糅

        二、“梦幻”女性人物的对位关系:“纯洁”与“放荡”的复杂变奏

      第三节  “梦魇”“梦幻”与“疯女人”形象的塑造

        一、“梦魇”与“疯女人”形象的塑造:从文化“梦魇”到个体“梦魇”

        二、“梦幻”般的“疯女人”形象塑造:隐匿、飞翔与治疗

    第三章  现代女性梦幻叙事模式及其文本功能

      **节  “梦幻-消解”叙事模式

        一、爱情、婚姻的“梦幻”和“消解”

        二、“梦幻-消解”模式的叙述张力

        三、“梦幻-消解”叙事模式的文化反思

      第二节  “栖息-救赎”叙事模式

        一、两种基本的叙事序列

        二、心灵的栖息与生命的“调制解调器”

        三、单向救赎、性别对立与潜在对话

      第三节  “思虑-表征”叙事模式

        一、内心冲突、梦幻思虑与女性生命意识

        二、心灵表征、叙事意图与性别观念

        三、“内觉”、视觉表征与互文结构

    第四章  梦幻书写的性别策略及其话语建构

      **节  “梦呓”化表达与抗拒“失语”

        一、“梦呓”化表达:女性主体的生命言说

        二、“梦呓”化: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

        三、“梦呓”表达的内在动因及其审美评价

      第二节  “梦魇”式书写的技巧与策略

        一、“内观”“梦魇”与女性小说创作

        二、“梦魇”世界的讲述和呈现

        三、“梦魇”“寓言”与性别策略

      第三节  梦幻易性叙事中的性别策略

        一、民族梦想与易性叙事

        二、易性叙事与“梦幻”互文

        三、“梦魇”的易性叙事与复调结构

    第五章  梦幻书写传统与女性写作的现代突破

      **节  中国女性文学的梦幻书写传统

        一、思念与体悟

        二、栖息与越界

        三、确认与想象

        四、困惑与探索

      第二节  梦幻书写的主题拓展和技巧探索

        一、“梦幻”体验:社会历史文化的隐喻性书写

        二、“梦魇”思维:人类生存境遇的艺术化隐喻

      第三节  女性知识分子身份的成长与创作的自我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班组长实用培训和学习丛书:现代班组长实用培训和学习丛书
张平亮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班组长实用培训和学习丛书: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教程
张平亮 著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食品分析新技术
聂少平,陈奕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管理(第一辑)
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 主编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C++编程实战:132个核心技巧示例(原书第2版) [罗马尼亚]马里乌斯·班西拉
(罗马尼亚)马里乌斯·班西拉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美)卡尔顿·海斯(Carlton Hayes)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高分子科学名著译丛--软物质科学精要:基于“当代牛顿”德热纳的研究与教学风格
(法)弗朗索瓦丝·布罗沙尔-维亚尔、(法)皮埃尔·纳瓦、(法)皮埃尔-亨利·皮埃什 著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主义面包(全六卷)
(美) 内森·梅尔沃德 (美) 弗朗西斯科·米格亚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软件测试技术之美
茹炳晟 吴骏龙 刘冉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儿童呼吸病学
李昌崇,王立波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生活美学——插花之道
刘惠芬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现代直线电机理论与设计
寇宝泉,张赫,张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环境风险与保险
李萱 著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物联网综合布线技术
李萱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