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2008-11
版次: 1
ISBN: 9787105097029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44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6人买过
  • 《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文化学视角出发,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表现了论者具有较强的理论敏感度和实践取向意识。这一研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借鉴多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成果,广泛涉及课程论、民族教育学、教育文化学、语言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展示了论者较开阔的学术视野。《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演变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划分出认同、断裂、发展、多元四个阶段并逐一分析了特征及得失;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采取了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心理学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从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层揭示课程改革的机理和原理;在研究总体构架上,论者分别从民族知识、民族语言、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维度,全面阐述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建构的目标、内容及实施过程,分析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制度安排和行为选择,提出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中整合科学与人文知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等重要命题。研究取得的这些认识成果,不仅具有强的现实性,而且具有前瞻性。 金志远,蒙古族,1965年3月生,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2003年9月-2006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至今,在西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作博士后。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民族教育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和《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公开发表《民族知识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课程文化:内涵、属性与特性》和《蒙古族教育的主体性》等论学》和黑龙江省《蒙古学通讯》等刊物全文和部分转摘。担任大专院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教材主编四次,副主编三次,并荣获数次教学和科研奖。曾多次参与国家和北京市课题。主持两项校级课题、两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教育部三项子课题,主持一项国家课题。 序/1
    导言/1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预期价值/1
    二、研究的思路、研究域和分析框架/26
    三、本书的分析视角与研究方法论/30

    第一章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分析/40
    第一节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民族化探索的回顾/41
    第二节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民族化探索的反思/71
    第三节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待回答的问题/80

    第二章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分析/91
    第一节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民族文化现状调查/91
    第二节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148

    第三章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建构分析/151
    第一节关联:民族知识系统与课程改革/151
    第二节联结:民族语言符号与课程改革/179
    第三节平衡:民族心理结构与课程改革/210
    第四节协调:民族生活方式与课程改革/229

    第四章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分析/256
    第一节科学性与人文性整合的民族教育课程价值观/257
    第二节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整合的民族教育课程知识观/291

    第五章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分析/311
    第一节基于民族文化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312
    第二节基于民族文化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322
    第三节基于民族文化课程改革的课程实施/337
    第四节结语/364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388
    附录二中国各民族语言系属表/405
    附录三中国各民族文字类型表/406
    附录四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一/407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二/408
    附录五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设置表/412
    附录六中国少数民族情况简表/413
    附录七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421
    参考文献/426
    后记/440
  • 内容简介:
    《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文化学视角出发,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表现了论者具有较强的理论敏感度和实践取向意识。这一研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借鉴多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成果,广泛涉及课程论、民族教育学、教育文化学、语言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展示了论者较开阔的学术视野。《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演变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划分出认同、断裂、发展、多元四个阶段并逐一分析了特征及得失;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采取了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心理学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从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层揭示课程改革的机理和原理;在研究总体构架上,论者分别从民族知识、民族语言、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维度,全面阐述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建构的目标、内容及实施过程,分析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制度安排和行为选择,提出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中整合科学与人文知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等重要命题。研究取得的这些认识成果,不仅具有强的现实性,而且具有前瞻性。
  • 作者简介:
    金志远,蒙古族,1965年3月生,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2003年9月-2006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至今,在西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作博士后。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民族教育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和《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公开发表《民族知识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课程文化:内涵、属性与特性》和《蒙古族教育的主体性》等论学》和黑龙江省《蒙古学通讯》等刊物全文和部分转摘。担任大专院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教材主编四次,副主编三次,并荣获数次教学和科研奖。曾多次参与国家和北京市课题。主持两项校级课题、两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教育部三项子课题,主持一项国家课题。
  • 目录:
    序/1
    导言/1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预期价值/1
    二、研究的思路、研究域和分析框架/26
    三、本书的分析视角与研究方法论/30

    第一章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分析/40
    第一节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民族化探索的回顾/41
    第二节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民族化探索的反思/71
    第三节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待回答的问题/80

    第二章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分析/91
    第一节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民族文化现状调查/91
    第二节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148

    第三章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建构分析/151
    第一节关联:民族知识系统与课程改革/151
    第二节联结:民族语言符号与课程改革/179
    第三节平衡:民族心理结构与课程改革/210
    第四节协调:民族生活方式与课程改革/229

    第四章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分析/256
    第一节科学性与人文性整合的民族教育课程价值观/257
    第二节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整合的民族教育课程知识观/291

    第五章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分析/311
    第一节基于民族文化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312
    第二节基于民族文化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322
    第三节基于民族文化课程改革的课程实施/337
    第四节结语/364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388
    附录二中国各民族语言系属表/405
    附录三中国各民族文字类型表/406
    附录四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一/407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二/408
    附录五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设置表/412
    附录六中国少数民族情况简表/413
    附录七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421
    参考文献/426
    后记/440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