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

“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0-10
版次: 1
ISBN: 9787510018176
定价: 4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5人买过
  • 《“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是以笔者为总主编的“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实地调查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卷。这套丛书还有一个姐妹系列丛书,即也是以笔者为总主编的“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系列调查研究报告”。这两套丛书之所以能够成为姐妹,是因为它们所表达的不同层次的经验都在整个“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占有相互补充的重要地位。为更好地理解《“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表达的“郑州经验”具有的意义,本序言将着重解释这一点。一些具体操作性的问题,则放到《“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后记中一并加以说明。 郑杭生,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进修社会学和现代西方哲学。1993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聘为一级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成员和召集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等。分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方面的“七五”、“八五”、“十五”重点课题,“九五”、“十一五”重大课题。2003年开始担任为期八年的《奥运会总体影响项目(OGGI)》的首席专家。2004.年开始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1991年10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 序
    第一章核心报告:迈向“三化两型”新型城市的郑州
    ——汇入“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郑州城市建设
    第一节全球、亚洲与中国视野下的郑州城市社会建设
    一、全球城市社会发展态势概观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二)古中原郑州城市群
    (三)城市化近期展望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逼人之势
    三、强手如云之间的中原城市群
    (一)城市群: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推进器
    (二)“南北夹击”与“东西合围”下的郑州
    (三)强力竞争中的郑州自我剖析
    四、困局中的机遇:应对金融危机与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一)金融危机蔓延与中国振兴经济宏观政策的调整
    (二)新一轮城市化启动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更高平台
    (三)中原城市群迎来最新政策与空前机遇
    第二节追求恢弘与博大、人文与科学、生活与典雅的传世之作
    ——迈向“三化两型”的城市战略与城市定位
    一、郑州市“三化两型”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二、城市定位:城市发展的核心变数与经略纲领
    (一)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定位
    (二)作为核心变数与经略纲领的城市定位
    (三)城市定位的一般路径:在比较中确定独特性
    (四)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关于城市定位的一种思考
    三、从如虹气势的往昔到传世之作的新篇
    ——基于竞争优势分析路径的郑州城市定位考量
    (一)城市定位分析的侧重点: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优势
    (二)独特的城市品格:郑州的核心竞争力
    (三)以郑州的独特城市品格构建城市竞争优势
    第三节城市社会的大时代转折与郑州城市建设的喷薄之势
    ——“三化两型”的发展理路、资源和模式的一种分析
    一、本节导论:中外城市化实践及理论反思
    (一)两次城市化浪潮:西方国家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家的赶超
    (二)中国城市化实践与理论探索概览
    二、走向新型现代性的“三化两型”:郑州城市发展的理路创新
    (一)寻求思想的伟力和确立鲜明的理念
    (二)新型现代性视野下的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
    三、发明传统与更新现代的“三化两型”:郑州城市发展的资源创新
    (一)发明传统与创新现代
    (二)来自郑州圣贤文化的重要启示
    (三)再论郑州圣贤文化:中华文明传统的硬核
    四、迈向科学发展的“三化两型”:郑州城市发展的模式创新
    (一)初级发展:我国城市化的局限与困境
    (二)科学发展: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的唯选择
    第四节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特色的实践考量
    ——关于“五大建设”与“三化两型”及其指标体系的一种思考
    一、社会建设与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的五大系统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
    (二)“三化两型”城市社会发展的五大建设领域
    二、社会建设视角下的“三化两型”主要评估指标
    (一)社会指标体系
    (二)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关于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的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
    (四)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社会指标评价体系
    第五节讨论:在“三化两型”过程中应对城市化挑战
    (一)“三化两型”过程中的经济建设挑战
    (二)“三化两型”过程中的政治建设挑战
    (三)“三化两型”过程中的文化建设挑战
    (四)“三化两型”过程中的社会生活建设挑战
    (五)“三化两型”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挑战
    第二章城市现代化: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大格局与大战略
    一、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不断更新的创新过程
    (一)现代化的概念及发展脉络
    (二)现代化的含义与内容
    (三)城市现代化及其指标体系
    (四)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外源性现代化”与“迟发展效应”
    二、郑州城市现代化综合评价:机遇与挑战
    (一)郑州城市现代化的机遇与优势
    (二)郑州城市现代化的挑战和劣势
    三、郑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与布局
    (一)郑州的城市定位
    (二)郑州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三)郑州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四、郑州城市现代化中“硬实力”增强的战略与对策
    ……
    第三章城市国际化: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全球化与中国画道路
    第四章城市信息化: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实力与核心支撑
    第五章生态型城市: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理念与实践
    第六章创新型城市: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的孵化器与服务器
    第七章郑州新区: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复合型模式
    第八章郑州市“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城乡结构分析
    第九章人文底蕴与软财富: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形象与未来
    后记
  • 内容简介:
    《“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是以笔者为总主编的“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实地调查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卷。这套丛书还有一个姐妹系列丛书,即也是以笔者为总主编的“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系列调查研究报告”。这两套丛书之所以能够成为姐妹,是因为它们所表达的不同层次的经验都在整个“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占有相互补充的重要地位。为更好地理解《“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表达的“郑州经验”具有的意义,本序言将着重解释这一点。一些具体操作性的问题,则放到《“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后记中一并加以说明。
  • 作者简介:
    郑杭生,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进修社会学和现代西方哲学。1993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聘为一级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成员和召集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等。分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方面的“七五”、“八五”、“十五”重点课题,“九五”、“十一五”重大课题。2003年开始担任为期八年的《奥运会总体影响项目(OGGI)》的首席专家。2004.年开始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1991年10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
  • 目录:

    第一章核心报告:迈向“三化两型”新型城市的郑州
    ——汇入“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郑州城市建设
    第一节全球、亚洲与中国视野下的郑州城市社会建设
    一、全球城市社会发展态势概观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二)古中原郑州城市群
    (三)城市化近期展望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逼人之势
    三、强手如云之间的中原城市群
    (一)城市群: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推进器
    (二)“南北夹击”与“东西合围”下的郑州
    (三)强力竞争中的郑州自我剖析
    四、困局中的机遇:应对金融危机与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一)金融危机蔓延与中国振兴经济宏观政策的调整
    (二)新一轮城市化启动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更高平台
    (三)中原城市群迎来最新政策与空前机遇
    第二节追求恢弘与博大、人文与科学、生活与典雅的传世之作
    ——迈向“三化两型”的城市战略与城市定位
    一、郑州市“三化两型”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二、城市定位:城市发展的核心变数与经略纲领
    (一)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定位
    (二)作为核心变数与经略纲领的城市定位
    (三)城市定位的一般路径:在比较中确定独特性
    (四)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关于城市定位的一种思考
    三、从如虹气势的往昔到传世之作的新篇
    ——基于竞争优势分析路径的郑州城市定位考量
    (一)城市定位分析的侧重点: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优势
    (二)独特的城市品格:郑州的核心竞争力
    (三)以郑州的独特城市品格构建城市竞争优势
    第三节城市社会的大时代转折与郑州城市建设的喷薄之势
    ——“三化两型”的发展理路、资源和模式的一种分析
    一、本节导论:中外城市化实践及理论反思
    (一)两次城市化浪潮:西方国家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家的赶超
    (二)中国城市化实践与理论探索概览
    二、走向新型现代性的“三化两型”:郑州城市发展的理路创新
    (一)寻求思想的伟力和确立鲜明的理念
    (二)新型现代性视野下的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
    三、发明传统与更新现代的“三化两型”:郑州城市发展的资源创新
    (一)发明传统与创新现代
    (二)来自郑州圣贤文化的重要启示
    (三)再论郑州圣贤文化:中华文明传统的硬核
    四、迈向科学发展的“三化两型”:郑州城市发展的模式创新
    (一)初级发展:我国城市化的局限与困境
    (二)科学发展: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的唯选择
    第四节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特色的实践考量
    ——关于“五大建设”与“三化两型”及其指标体系的一种思考
    一、社会建设与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的五大系统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
    (二)“三化两型”城市社会发展的五大建设领域
    二、社会建设视角下的“三化两型”主要评估指标
    (一)社会指标体系
    (二)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关于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的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
    (四)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发展社会指标评价体系
    第五节讨论:在“三化两型”过程中应对城市化挑战
    (一)“三化两型”过程中的经济建设挑战
    (二)“三化两型”过程中的政治建设挑战
    (三)“三化两型”过程中的文化建设挑战
    (四)“三化两型”过程中的社会生活建设挑战
    (五)“三化两型”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挑战
    第二章城市现代化: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大格局与大战略
    一、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不断更新的创新过程
    (一)现代化的概念及发展脉络
    (二)现代化的含义与内容
    (三)城市现代化及其指标体系
    (四)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外源性现代化”与“迟发展效应”
    二、郑州城市现代化综合评价:机遇与挑战
    (一)郑州城市现代化的机遇与优势
    (二)郑州城市现代化的挑战和劣势
    三、郑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与布局
    (一)郑州的城市定位
    (二)郑州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三)郑州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四、郑州城市现代化中“硬实力”增强的战略与对策
    ……
    第三章城市国际化: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全球化与中国画道路
    第四章城市信息化: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实力与核心支撑
    第五章生态型城市: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理念与实践
    第六章创新型城市: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的孵化器与服务器
    第七章郑州新区: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复合型模式
    第八章郑州市“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城乡结构分析
    第九章人文底蕴与软财富:郑州“三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形象与未来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