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法] ,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500082545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4页
字数: 43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125人买过
  •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下放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1700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20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   潘鸣啸(MichelBonnin),法国汉学家,在巴黎获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当代史。主要研究范围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民主运动、就业、民工等,并对中国政治制度进行探讨。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进行有关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在多种法文或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20世纪90年代初,出任在香港成立并由法国政府资助的法国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杂志《神州展望》法语版及英语版。
      译者简介:
      欧阳因(AnnieAu-Yeung),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后获法国语言学博士学位。长年从事法汉双语教学、翻译及语言研究工作,1998年法国政府授予她国家一级教育勋章。 引言
    几个词语的诠释
    运动提出的几个问题
    研究的资料来源
    直接的资料来源
    间接的资料来源
    第一部分动机
    第一章意识形态动机
     培养革命接班人
     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
     缩小“三大差别”
    第二章政治动机
     降伏红卫兵
     加强毛泽东的“魅力领袖”式威权
    第三章社会经济动机
     积极的动机:发展农村及边疆地区
     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的问题
    第二部分上山下乡运动的始与终:下放知青政策的演变
    第四章掌管实务的领导与意识形态领袖:前奏(1955~1966)与插曲(1966~1968)
     低调的开端
     “大跃进”失败后的加速进行
     制度化及长期计划化
     矛盾及保留态度
     “文化大革命”:下乡中断与自发回城潮
    第五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1968~1976
     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大军出发了:1968~1969
     大潮中的低潮:1970~1972
     运动的重整及重新发动:1973~1976
    第六章末日的必然来临:1977~1980
     1977:华国锋无能为力的继承愿望
     1978:从犹豫不定到有限的再确定
    1978年底~1979年底:群众的抵制与政府的坚持
    1980:运动终结
    1979~1980:回城及就业问题
    恢复高考:部分知青的救命稻草
    第七章上山下乡运动阴影下的20世纪80年代
     知青办销声匿迹与经费清理问题
     将“留在沙滩上的小虾”安顿在当地
     再来一次下乡运动?
     如何计算插队知青的工龄
    第三部分上山下乡生活实录
    第八章沉重的启程
     动员工作
     选择下乡地点
     载歌载舞伴以哭天抹泪的启程
    第九章物质困难及精神困顿
     难以适应农村生活条件
     难以融入农村社会
     群组的社会身份及认同问题
     个人的发展与前途问题
    第四部分 社会上的抵制
    第十章社会控制制度
    第十一章消极抵制及其结果
     异端言行,违法乱纪及另类文化
     各自逃命及其后果
    第十二章公开抵抗
     一个时代终结带来的震荡
    1978~1979:当权者与社会的较量
    第五部分 总结:历史上的“运动”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方面的总结
     减轻城市压力问题
     农村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第十四章政治及意识形态方面的总结
     作为政治赌注的下乡运动
     意识形态上准备达到的目的
    结论
    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还是一场政治运动?
    国际间的追随者及同行者
    上山下乡运动与魅力权威的局限性
    乌托邦思想的告终,社会力量的再生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下放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1700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20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
  • 作者简介:
      潘鸣啸(MichelBonnin),法国汉学家,在巴黎获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当代史。主要研究范围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民主运动、就业、民工等,并对中国政治制度进行探讨。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进行有关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在多种法文或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20世纪90年代初,出任在香港成立并由法国政府资助的法国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杂志《神州展望》法语版及英语版。
      译者简介:
      欧阳因(AnnieAu-Yeung),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后获法国语言学博士学位。长年从事法汉双语教学、翻译及语言研究工作,1998年法国政府授予她国家一级教育勋章。
  • 目录:
    引言
    几个词语的诠释
    运动提出的几个问题
    研究的资料来源
    直接的资料来源
    间接的资料来源
    第一部分动机
    第一章意识形态动机
     培养革命接班人
     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
     缩小“三大差别”
    第二章政治动机
     降伏红卫兵
     加强毛泽东的“魅力领袖”式威权
    第三章社会经济动机
     积极的动机:发展农村及边疆地区
     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的问题
    第二部分上山下乡运动的始与终:下放知青政策的演变
    第四章掌管实务的领导与意识形态领袖:前奏(1955~1966)与插曲(1966~1968)
     低调的开端
     “大跃进”失败后的加速进行
     制度化及长期计划化
     矛盾及保留态度
     “文化大革命”:下乡中断与自发回城潮
    第五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1968~1976
     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大军出发了:1968~1969
     大潮中的低潮:1970~1972
     运动的重整及重新发动:1973~1976
    第六章末日的必然来临:1977~1980
     1977:华国锋无能为力的继承愿望
     1978:从犹豫不定到有限的再确定
    1978年底~1979年底:群众的抵制与政府的坚持
    1980:运动终结
    1979~1980:回城及就业问题
    恢复高考:部分知青的救命稻草
    第七章上山下乡运动阴影下的20世纪80年代
     知青办销声匿迹与经费清理问题
     将“留在沙滩上的小虾”安顿在当地
     再来一次下乡运动?
     如何计算插队知青的工龄
    第三部分上山下乡生活实录
    第八章沉重的启程
     动员工作
     选择下乡地点
     载歌载舞伴以哭天抹泪的启程
    第九章物质困难及精神困顿
     难以适应农村生活条件
     难以融入农村社会
     群组的社会身份及认同问题
     个人的发展与前途问题
    第四部分 社会上的抵制
    第十章社会控制制度
    第十一章消极抵制及其结果
     异端言行,违法乱纪及另类文化
     各自逃命及其后果
    第十二章公开抵抗
     一个时代终结带来的震荡
    1978~1979:当权者与社会的较量
    第五部分 总结:历史上的“运动”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方面的总结
     减轻城市压力问题
     农村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第十四章政治及意识形态方面的总结
     作为政治赌注的下乡运动
     意识形态上准备达到的目的
    结论
    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还是一场政治运动?
    国际间的追随者及同行者
    上山下乡运动与魅力权威的局限性
    乌托邦思想的告终,社会力量的再生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天堂 他们1999-2009
杨晓钢 编;赖盛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文明:古埃及
创美工厂 出品;[意]阿尔贝托·西廖蒂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文明:以色列
创美工厂 出品;[以色列]莎拉·科查夫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咒语
罗伯特 麦克法伦 杰基 莫里斯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智慧
赵凯波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文明:古墨西哥(溯源玛雅、阿兹特克文明变迁,灿烂而神秘的中美洲文化。精装全彩印刷,510幅珍贵图片)
[意]玛丽亚·隆盖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文明:古罗马+古墨西哥+古代中国(全3册,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寻访世界风土古迹。精装全彩印刷,每册400+珍贵图片)
创美工厂 出品;[意]安娜·玛丽亚·利贝拉蒂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文明:古代中国(从史前至大唐王朝覆灭,追溯尘封的华夏历史。精装全彩印刷,450幅精珍贵图片)
创美工厂 出品;[意]毛里齐奥·斯卡尔帕里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展的陷阱与教训(郭建龙2023年重磅作品。一部冒着生命危险深度观察世界之作)
郭建龙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百年致富经典
[美]华莱士· 沃特尔斯 (美)乔治·克拉森 著;磨铁文化 出品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神秘之地:古印度河文明
陈明辉;林森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文明:漫画科学简史
[韩]郑慧溶 著;[韩]辛泳希绘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我不想保持正确--拉图尔对塞尔的五次访谈(新行思)
[法]米歇尔·塞尔 [法]布鲁诺·拉图尔 著 顾晓燕 译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小王子(克里斯·里德尔插图珍藏本)80周年
[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著 [英]克里斯·里德尔 绘 黄荭 译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灵感·上海
[法]高大伟 主编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语言、基因和考古--以甘青地区为中心的跨学科探索
[法]徐丹 主编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棕熊巴纳比套装逗笑小孩 治愈大人 松弛身心 法国出版四十余年经典漫画(全5册)当当定制版
[法]菲利普·柯德雷/著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笛卡尔:哲学原理 方法论-崇文学术译丛·西方哲学02
[法]笛卡尔 著,关文运 译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童话、博物学与维多利亚文化 (邂逅仙灵精怪 漫步童话王国 品读自然文学 感受博物浪漫)
[法]劳伦斯·塔拉拉赫-维尔玛斯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居里夫人自传
[法]玛丽·居里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看不见的陪伴:与微生物共生的奇妙之旅
[法]马克-安德烈·瑟罗斯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珍藏纪念版】莫奈:色彩与光影之诗
[法]塞戈莱纳·莱·梅恩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光的探索: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奇异量子世界
[法]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一代
[法]潘鸣啸 著;欧阳因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