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以现代化为视角

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以现代化为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2020-02
版次: 1
ISBN: 978751089042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8页
分类: 政治
11人买过
  • 王海林,男,1980年6月生,江西信丰人,中共党员,现为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年6月天津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在《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导   论

     一、问题与目的

     二、现状与评价

     三、方法与框架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前提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和文化变迁

     二、20世纪初汉语词汇“爆炸”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传入

     三、严复译介进化论与梁启超对它的再发挥

     四、康有为大同思想与梁启超对它的再阐释

    第二章   梁启超对传统文化的阐释与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

     一、儒家大同理想与西方社会主义的对接

     二、道家超越批判精神与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墨家平均主义思想与民粹主义之批判

     四、梁启超论思想启蒙与社会主义之关系

    第三章   中西理想主义视域融合中的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

     一、从文化原创性与社会变革统一上认识传统文化资源

     二、在传统思想命题的阐释中揭示中国社会主义的依据

     三、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实性的分析

     四、梁启超论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关系

    第四章   梁启超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

     一、开启了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学术之门

     二、形成了诠释社会主义之执中鉴西的思维范式

     三、提出了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结合的初始命题

     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论

    第五章   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对资本主义认识缺位和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二、对政治革命的全面排斥和改良主义历史观

     三、对中国传统过度颂扬和现实发展无能为力

     四、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曲解和道德理想至上

    第六章   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遗产及当代启示

     一、现实批判与理想诉求是社会发展的两大维度

     二、在传统与现代二维张力中寻求社会发展理路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四、坚持中国道路必须注重传统理想的现代转化

    参考文献

    后  记
  • 作者简介:
    王海林,男,1980年6月生,江西信丰人,中共党员,现为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年6月天津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在《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 目录:
    导   论

     一、问题与目的

     二、现状与评价

     三、方法与框架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前提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和文化变迁

     二、20世纪初汉语词汇“爆炸”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传入

     三、严复译介进化论与梁启超对它的再发挥

     四、康有为大同思想与梁启超对它的再阐释

    第二章   梁启超对传统文化的阐释与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

     一、儒家大同理想与西方社会主义的对接

     二、道家超越批判精神与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墨家平均主义思想与民粹主义之批判

     四、梁启超论思想启蒙与社会主义之关系

    第三章   中西理想主义视域融合中的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

     一、从文化原创性与社会变革统一上认识传统文化资源

     二、在传统思想命题的阐释中揭示中国社会主义的依据

     三、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实性的分析

     四、梁启超论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关系

    第四章   梁启超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

     一、开启了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学术之门

     二、形成了诠释社会主义之执中鉴西的思维范式

     三、提出了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结合的初始命题

     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论

    第五章   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对资本主义认识缺位和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二、对政治革命的全面排斥和改良主义历史观

     三、对中国传统过度颂扬和现实发展无能为力

     四、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曲解和道德理想至上

    第六章   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遗产及当代启示

     一、现实批判与理想诉求是社会发展的两大维度

     二、在传统与现代二维张力中寻求社会发展理路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四、坚持中国道路必须注重传统理想的现代转化

    参考文献

    后  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