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20-10
版次: 1
ISBN: 9787030489326
定价: 15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4页
分类: 自然科学
10人买过
  •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基于在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开展的植物考古、动物考古、骨骼同位素分析,以及系统测年等工作,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地区史前文化年代序列,揭示了不同时期先民对植物和动物资源的利用策略,阐释了河西走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变化的过程及其与跨大陆文化互动的关系。《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史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出现和强化为背景,其关键节点地区生业模式和人地关系研究为主线,通过自然科学和考古学的深度交叉,展示了丝路形成之前河西走廊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及其变迁过程,并以此为窗口观察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转变,为认识公元前 3~1 千纪人地关系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丝绸之路形成的根基提供了重要资料和科学依据。 目 录 

    序一 i 

    序二 iii 

    前言 v 

    第1 章 绪论1 

    1.1 引言 1 

    1.2 研究背景 3 

    1.2.1 史前时代的人地关系演变 3 

    1.2.2 史前时代欧亚大陆跨大陆的文化交流10 

    1.2.3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人地关系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21 

    1.3 研究内容 23 

    参考文献 23 

    第2 章 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史前文化谱系 40 

    2.1 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特征 40 

    2.1.1 河西走廊的地理地貌特征 40 

    2.1.2 河西走廊的气候水文特征 42 

    2.1.3 河西走廊的现代植被和经济形态 42 

    2.2 河西走廊的史前时代文化谱系 45 

    2.2.1 河西走廊的史前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历程 45 

    2.2.2 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46 

    参考文献 51 

    第3 章 河西走廊史前文化绝对年代序列重建55 

    3.1 河西走廊地区已有的史前文化年代序列 55 

    3.2 材料和方法 57 

    3.2.1 样品采集和14C 测年 57 

    3.2.2 14C 数据集的建立59 

    3.2.3 贝叶斯年代模型60 

    3.3 测年数据集与年代模型的建立 62 

    3.3.1 14C 测年 62 

    3.3.2数据集的构建 62 

    3.3.3年代模型63 

    3.4 年代序列 64 

    3.5 本章小结 66 

    参考文献 66 

    第4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策略 72 

    4.1 河西走廊植物考古研究现状72 

    4.1.1植物考古研究发展的背景 72 

    4.1.2植物考古研究方法 73 

    4.1.3河西走廊地区植物考古研究进展 74 

    4.2 材料和方法 76 

    4.2.1 材料 76 

    4.2.2 方法 78 

    4.3 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78 

    4.3.1新石器时代晚期(4800~4000a BP )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78 

    4.3.2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早中期(4000~3300a BP)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83 

    4.3.3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3200~2100a BP) 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88 

    4.4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不同阶段人类植物资源利用策略的变化94 

    4.5 本章小结 96 

    参考文献 96 

    第5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类对家养动物资源的利用策略 101 

    5.1 河西走廊动物考古研究现状 101 

    5.1.1中国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背景 101 

    5.1.2河西走廊已开展的动物考古研究工作 102 

    5.2 材料和方法 103 

    5.2.1 材料103 

    5.2.2 方法105 

    5.3 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105 

    5.3.1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4800~4000a BP)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105 

    5.3.2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早中期(4000~3300a BP)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108 

    5.3.3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3200~2100a BP) 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 110 

    5.4 本章小结111 

    参考文献 112 

    第6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动物食谱重建115 

    6.1 研究背景115 

    6.1.1骨骼碳氮同位素重建古食谱的原理 115 

    6.1.2河西走廊古食谱重建研究进展 117 

    6.1.3骨骼碳氮同位素数据解译的背景介绍 118 

    6.2 材料和方法 119 

    6.2.1样品选择 119 

    6.2.2骨胶原提取122 

    6.2.3骨胶原测试123 

    6.3 河西走廊新石器晚期―铁器时代早期的动物食谱特征 123 

    6.3.1新石器晚期(4800~4000a BP)河西走廊地区的动物食谱特征123 

    6.3.2青铜时代早中期(4000~3300a BP)河西走廊地区的动物食谱特征125 

    6.3.3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3200~2100a BP)河西走廊地区的动物食谱特征 126 

    6.4 本章小结128 

    参考文献 129 

    第7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跨大陆文化互动与生业模式转换 133 

    7.1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的跨大陆文化互动 133 

    7.1.1欧亚大陆的“史前食物全球化”133 

    7.1.2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农作物的传播与利用 135 

    7.1.3河西走廊地区史前跨大陆文化互动的器物遗存证据 138 

    7.2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人类生业模式转换 140 

    7.2.1新石器晚期河西走廊地区人类的生业模式 140 

    7.2.2青铜时代早中期河西走廊地区的生业模式 142 

    7.2.3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河西走廊地区的生业模式 144 

    7.3 本章小结145 

    参考文献 146 

    第8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154 

    8.1河西走廊史前时代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54 

    8.1.1新石器晚期河西走廊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55 

    8.1.2青铜时代早中期河西走廊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57 

    8.1.3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河西走廊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158 

    8.2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类冶铜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60 

    8.2.1材料和方法161 

    8.2.2X-射线荧光光谱和黑炭分析结果164 

    8.2.3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河西走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70 

    8.3 本章小结174 

    参考文献 174 

    第9 章 结语 181 

    参考文献 185 

    附录188 

    附录1 河西走廊14C 年代数据集 188 

    附录2 贝叶斯模型结构和14C年代数据集 199 

    附录2.1 贝叶斯模型结构 199 

    附录2.2 河西走廊14C 年代数据集199 

    附录3 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出土植物遗存鉴定结果 205 

    附录4 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出土植物遗存鉴定统计结果 213 

  • 内容简介: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基于在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开展的植物考古、动物考古、骨骼同位素分析,以及系统测年等工作,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地区史前文化年代序列,揭示了不同时期先民对植物和动物资源的利用策略,阐释了河西走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变化的过程及其与跨大陆文化互动的关系。《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史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出现和强化为背景,其关键节点地区生业模式和人地关系研究为主线,通过自然科学和考古学的深度交叉,展示了丝路形成之前河西走廊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及其变迁过程,并以此为窗口观察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转变,为认识公元前 3~1 千纪人地关系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丝绸之路形成的根基提供了重要资料和科学依据。
  • 目录:
    目 录 

    序一 i 

    序二 iii 

    前言 v 

    第1 章 绪论1 

    1.1 引言 1 

    1.2 研究背景 3 

    1.2.1 史前时代的人地关系演变 3 

    1.2.2 史前时代欧亚大陆跨大陆的文化交流10 

    1.2.3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人地关系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21 

    1.3 研究内容 23 

    参考文献 23 

    第2 章 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史前文化谱系 40 

    2.1 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特征 40 

    2.1.1 河西走廊的地理地貌特征 40 

    2.1.2 河西走廊的气候水文特征 42 

    2.1.3 河西走廊的现代植被和经济形态 42 

    2.2 河西走廊的史前时代文化谱系 45 

    2.2.1 河西走廊的史前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历程 45 

    2.2.2 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46 

    参考文献 51 

    第3 章 河西走廊史前文化绝对年代序列重建55 

    3.1 河西走廊地区已有的史前文化年代序列 55 

    3.2 材料和方法 57 

    3.2.1 样品采集和14C 测年 57 

    3.2.2 14C 数据集的建立59 

    3.2.3 贝叶斯年代模型60 

    3.3 测年数据集与年代模型的建立 62 

    3.3.1 14C 测年 62 

    3.3.2数据集的构建 62 

    3.3.3年代模型63 

    3.4 年代序列 64 

    3.5 本章小结 66 

    参考文献 66 

    第4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策略 72 

    4.1 河西走廊植物考古研究现状72 

    4.1.1植物考古研究发展的背景 72 

    4.1.2植物考古研究方法 73 

    4.1.3河西走廊地区植物考古研究进展 74 

    4.2 材料和方法 76 

    4.2.1 材料 76 

    4.2.2 方法 78 

    4.3 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78 

    4.3.1新石器时代晚期(4800~4000a BP )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78 

    4.3.2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早中期(4000~3300a BP)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83 

    4.3.3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3200~2100a BP) 植物资源利用状况 88 

    4.4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不同阶段人类植物资源利用策略的变化94 

    4.5 本章小结 96 

    参考文献 96 

    第5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类对家养动物资源的利用策略 101 

    5.1 河西走廊动物考古研究现状 101 

    5.1.1中国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背景 101 

    5.1.2河西走廊已开展的动物考古研究工作 102 

    5.2 材料和方法 103 

    5.2.1 材料103 

    5.2.2 方法105 

    5.3 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105 

    5.3.1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4800~4000a BP)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105 

    5.3.2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早中期(4000~3300a BP)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108 

    5.3.3河西走廊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3200~2100a BP) 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 110 

    5.4 本章小结111 

    参考文献 112 

    第6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动物食谱重建115 

    6.1 研究背景115 

    6.1.1骨骼碳氮同位素重建古食谱的原理 115 

    6.1.2河西走廊古食谱重建研究进展 117 

    6.1.3骨骼碳氮同位素数据解译的背景介绍 118 

    6.2 材料和方法 119 

    6.2.1样品选择 119 

    6.2.2骨胶原提取122 

    6.2.3骨胶原测试123 

    6.3 河西走廊新石器晚期―铁器时代早期的动物食谱特征 123 

    6.3.1新石器晚期(4800~4000a BP)河西走廊地区的动物食谱特征123 

    6.3.2青铜时代早中期(4000~3300a BP)河西走廊地区的动物食谱特征125 

    6.3.3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3200~2100a BP)河西走廊地区的动物食谱特征 126 

    6.4 本章小结128 

    参考文献 129 

    第7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跨大陆文化互动与生业模式转换 133 

    7.1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的跨大陆文化互动 133 

    7.1.1欧亚大陆的“史前食物全球化”133 

    7.1.2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农作物的传播与利用 135 

    7.1.3河西走廊地区史前跨大陆文化互动的器物遗存证据 138 

    7.2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人类生业模式转换 140 

    7.2.1新石器晚期河西走廊地区人类的生业模式 140 

    7.2.2青铜时代早中期河西走廊地区的生业模式 142 

    7.2.3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河西走廊地区的生业模式 144 

    7.3 本章小结145 

    参考文献 146 

    第8 章 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154 

    8.1河西走廊史前时代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54 

    8.1.1新石器晚期河西走廊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55 

    8.1.2青铜时代早中期河西走廊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57 

    8.1.3青铜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河西走廊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158 

    8.2河西走廊史前时代人类冶铜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60 

    8.2.1材料和方法161 

    8.2.2X-射线荧光光谱和黑炭分析结果164 

    8.2.3新石器时代晚期―铁器时代早期河西走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70 

    8.3 本章小结174 

    参考文献 174 

    第9 章 结语 181 

    参考文献 185 

    附录188 

    附录1 河西走廊14C 年代数据集 188 

    附录2 贝叶斯模型结构和14C年代数据集 199 

    附录2.1 贝叶斯模型结构 199 

    附录2.2 河西走廊14C 年代数据集199 

    附录3 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出土植物遗存鉴定结果 205 

    附录4 河西走廊史前遗址出土植物遗存鉴定统计结果 213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走廊珍稀濒危植物
汪永祥 编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汉简考论
何茂活 著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走廊水利史文献类编·疏勒河卷(全2册)
张景平 主编;张国刚 丛书主编;王忠静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走廊·跟我看中国:这样学地理才好玩!
红红罗卜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走廊水利史文献类编·黑河卷(全四册)
张景平 著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探险(斯坦因西域考古探险记)
奥里尔·斯坦因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砖体育研究
林春李重申张有 著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走廊
果麦文化 出品;《河西走廊》摄制组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宝卷研究
李贵生;王明博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民间音乐老艺人口述史
石芳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走廊水资源供需矛盾与社会控制研究(1368-1949)
魏静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河西走廊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
黄大祥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河西走廊地区史前时代生业模式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摄影基础
董广辉、刘颖、庄鹏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