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20-11
版次: 1
ISBN: 9787030656131
定价: 680.00
装帧: 其他
页数: 356页
字数: 1520千字
分类: 历史
14人买过
  •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是一部全面系统公布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2008年至2010年发掘成果的考古报告。下王岗遗址这一阶段发掘面积为3002平方米,发现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西周等不同时期丰富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西周时期遗存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早期楚文化考古学材料方面的空白;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是豫西南地区二里头文化*典型代表;龙山文化遗存对豫西南地区以及相邻区域龙山文化谱系或序列研究具有标尺作用;仰韶文化时期聚落成为研究史前聚落完整面貌的典型个案。 目录

    **章 遗址概况(1)

    **节 淅川概况(1)

    第二节 遗址的位置、面积与保存状况(2)

    第三节 遗址勘探与发掘情况(3)

    第四节 遗址的文化堆积概述(5)

    第二章 仰韶文化时期遗存(9)

    **节 概况(9)

    第二节 遗迹(9)

    一、壕沟(9)

    二、墙基槽(12)

    三、房址(16)

    四、墓葬(32)

    五、灰沟(53)

    六、窖穴(57)

    七、灰坑(58)

    第三节 遗物(69)

    一、陶器(69)

    二、石器(102)

    三、骨器(112)

    四、玉器(118)

    五、其他遗物(121)

    第四节 文化分期、年代与性质(122)

    一、层位关系(122)

    二、文化分期(124)

    三、年代与性质(130)

    第三章 屈家岭文化时期遗存(134)

    **节 概况(134)

    第二节 遗迹(134)

    一、房址(134)

    二、瓮棺(135)

    三、灰沟(136)

    四、灰坑(137)

    五、红烧土堆积层(138)

    第三节 遗物(140)

    一、陶器(140)

    二、石器(153)

    三、骨器(155)

    第四节 文化分期、年代与性质(156)

    一、层位关系(156)

    二、文化分期及其特征(158)

    三、年代与性质(160)

    第四章 龙山文化时期遗存(163)

    **节 概况(163)

    第二节 遗迹(163)

    一、房址(房基)(164)

    二、墓葬(166)

    三、灰沟(179)

    四、窑址(182)

    五、灰坑(182)

    六、灶(201)

    第三节 遗物(204)

    一、陶器(204)

    二、石器(294)

    三、骨器(313)

    四、玉器(323)

    五、铜器(324)

    第四节 文化分期、年代与性质(328)

    一、层位关系(329)

    二、文化分期(333)

    三、年代与性质(353)

    第五章 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357)

    **节 概况(357)

    第二节 遗迹(357)

    一、窑址(357)

    二、灰坑(358)

    第三节 遗物(363)

    一、陶器(363)

    二、石器(377)

    三、骨器(380)

    四、铜器(382)

    第四节 文化分期、年代与性质(382)

    一、层位关系(382)

    二、文化分期及其特征(383)

    三、年代与性质(386)

    第六章 西周时期遗存(391)

    **节 概况(391)

    第二节 遗迹及其出土陶器(391)

    第三节 出土其他遗物(405)

    第四节 型式与分期(418)

    一、典型遗迹层位关系(418)

    二、典型遗物的型式分析(418)

    三、分期分段(420)

    第五节 年代与性质(421)

    第七章 汉代及其他时代遗存(423)

    **节 概况(423)

    第二节 遗迹与遗物(423)

    第三节 简单认识(428)

    第八章 结论(429)

    附表(432)

    附表一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遗迹登记表(432)

    附表二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鹿角鉴定表(463)

    附表三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木炭树种鉴定表(465)

    附录(466)

    附录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实验研究中心碳十四实验室碳十四年代测定报告(466)

    附录二 河南淅川下王岗人骨鉴定(472)

    附录三 下王岗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分析(477)

    附录四 几何形态测量和稳定同位素视角下河南下王岗遗址出土猪骨的相关研究(518)

    附录五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532)

    附录六 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的科学分析(589)

    附录七 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人与动物遗骸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报告(603)

    编后记(608)

    插图目录

    图1-1 下王岗遗址位置示意图(2)

    图1-2 下王岗遗址探方分布图(4)

    图1-3 T5 南壁剖面图(5)

    图1-4 T5层位关系示意图(7)

    图1-5 T19北壁剖面图(7)

    图1-6 T19层位关系示意图(8)

    图2-1 下王岗遗址墓葬与房址分布图(插页)

    图2-2 壕沟G14平面示意图(10)

    图2-3 T10G14东壁剖面图(11)

    图2-4 T10G14平、剖面图(12)

    图2-5 墙基槽Ⅰ平、剖面图(13)

    图2-6 墙基槽Ⅱ平、剖面图(13)

    图2-7 墙基槽Ⅲ的位置示意图(14)

    图2-8 墙基槽Ⅲ平面图(15)

    图2-9 T11墙基槽Ⅲ平、剖面及柱洞分布图(15)

    图2-10 T10墙基槽Ⅲ平、剖面及加宽部分图(16)

    图2-11 下王岗遗址房址分布图(插页)

    图2-12 T6F17平、剖面图(18)

    图2-13 T27F29平、剖面图(18)

    图2-14 T27F31平、剖面图(18)

    图2-15 T27F32平、剖面图(18)

    图2-16 T28F34平、剖面图(19)

    图2-17 T17F18平、剖面图(20)

    图2-18 T29F30平、剖面图(20)

    图2-19 T17F16平、剖面图(21)

    图2-20 T26F22平、剖面图(22)

    图2-21 T26F24平、剖面图(23)

    图2-22 T29F27平、剖面图(23)

    图2-23 T7F1平、剖面图(24)

    图2-24 T8F4平、剖面图(24)

    图2-25 T7F2平、剖面图(25)

    图2-26 T7F3平、剖面图(25)

    图2-27 T8F5平、剖面图(26)

    图2-28 T8F6平、剖面图(26)

    图2-29 T7F9平、剖面图(26)

    图2-30 T7F11平、剖面图(26)

    图2-31 T7F12平、剖面图(27)

    图2-32 T8F10平、剖面图(27)

    图2-33 T21F20平、剖面图(28)

    图2-34 T28F28平、剖面图(28)

    图2-35 T4第16层下“柱洞群”分布图(30)

    图2-36 T12第11层下“柱洞群”分布图(30)

    图2-37 下王岗遗址墓葬分布图(插页)

    图2-38 T1第15层下遗迹平面图(33)

    图2-39 T8M13平、剖面图(33)

    图2-40 T8M14平、剖面图(34)

    图2-41 T21M30平、剖面图(35)

    图2-42 T21M31平、剖面图(35)

    图2-43 T1M32平、剖面图(36)

    图2-44 T1M35平、剖面图(36)

    图2-45 T1M35出土器物(37)

    图2-46 T1M39平、剖面图(38)

    图2-47 T26M41平、剖面图(38)

    图2-48 T29M64平、剖面图(39)

    图2-49 T29M68平、剖面图(39)

    图2-50 T29M69平、剖面图(40)

    图2-51 T29M73平、剖面图(41)

    图2-52 T29M76平、剖面图(41)

    图2-53 T6M15平、剖面图(42)

    图2-54 T4M17平、剖面图(42) 

    图2-55 T4M18平、剖面图(44)

    图2-56 T4M18出土器物(45)

    图2-57 T1M22平、剖面图(46)

    图2-58 T1M34平、剖面图(46)

    图2-59 T3M61平、剖面图(47)

    图2-60 T2M56平、剖面图(47)

    图2-61 T26W28平、剖面图(52)

    图2-62 T26W29平、剖面图(52)

    图2-63 T26W28、T26W29葬具(53)

    图2-64 T29W30平、剖面图及其葬具(53)

    图2-65 T7G4平、剖面图(54)

    图2-66 T12G17平、剖面图(55)

    图2-67 T27G26平、剖面图(55)

    图2-68 T15G18平、剖面图(56)

    图2-69 T17中G19、G20与G14关系图(56)

    图2-70 J1平、剖面图(58)

    图2-71 H282平、剖面图(58)

    图2-72 T6H282出土陶器(59)

    图2-73 T7H257平、剖面图(59)

    图2-74 H274平、剖面图(60)

    图2-75 H364平、剖面图(60)

    图2-76 T11H353平、剖面图(61)

    图2-77 T3H351平、剖面图(61)

    图2-78 T3H351出土完整陶器(61)

    图2-79 T6H326平、剖面图(61)

    图2-80 T1H326出土陶罐(62)

    图2-81 T6H261平、剖面图(62)

    图2-82 T6H261出土陶器(62)

    图2-83 T1H323平、剖面图(63)

    图2-84 T1H323出土彩陶钵片(63)

    图2-85 T3H341平、剖面图(64)

    图2-86 T2H365平、剖面图(64)

    图2-87 T2H365出土陶器(64)

    图2-88 T4H263平、剖面图(65)

    图2-89 T4H263出土器物(65)

    图2-90 T4H266平、剖面图(66)

    图2-91 T4H266出土部分器物(66)

    图2-92 T1H332平、剖面图及其出土完整陶器(67)

    图2-93 T8H217平、剖面图(67)

    图2-94 T8H213平、剖面图(68)

    图2-95 T21H299平、剖面图(68)

    图2-96 陶器彩绘纹饰图案(73)

    图2-97 陶深腹罐(74)

    图2-98 陶折沿鼓腹罐(76)

    图2-99 陶卷沿鼓腹罐(78)

    图2-100 陶筒形罐(79)

    图2-101 陶矮领罐(80)

    图2-102 陶曲领罐与圜底罐(81)

    图2-103 Aa型罐形鼎(82)

    图2-104 Ab型罐形鼎(83)

    图2-105 Ac型罐形鼎(83)

    图2-106 Ad型鼎(84)

    图2-107 陶盆形鼎(84)

    图2-108 陶釜形鼎(85)

    图2-109 陶双腹鼎(85)

    图2-110 陶鼎足(86)

    图2-111 陶敛口钵(87)

    图2-112 陶敞口钵(88)

    图2-113 陶折腹钵(89)

    图2-114 陶圜底钵(89)

    图2-115 陶折沿盆(90)

    图2-116 陶卷沿盆(91)

    图2-117 陶折腹盆(92)

    图2-118 陶碗(92)

    图2-119 陶直口瓶(93)

    图2-120 陶杯形口瓶与双唇口瓶(94) 

    图2-121 陶杯(94)

    图2-122 A型陶器盖(95)

    图2-123 B型陶器盖(95)

    图2-124 C型与D型陶器盖(96)

    图2-125 陶瓮(97)

    图2-126 陶豆(97)

    图2-127 陶缸(98)

    图2-128 陶盂(98)

    图2-129 陶器座(99)

    图2-130 陶拍、锉(100)

    图2-131 陶纺轮、球(101)

    图2-132 陶鸟形鋬与陶人头像(102)

    图2-133 A型石斧(103)

    图2-134 B型石斧(104)
  • 内容简介: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是一部全面系统公布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2008年至2010年发掘成果的考古报告。下王岗遗址这一阶段发掘面积为3002平方米,发现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西周等不同时期丰富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西周时期遗存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早期楚文化考古学材料方面的空白;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是豫西南地区二里头文化*典型代表;龙山文化遗存对豫西南地区以及相邻区域龙山文化谱系或序列研究具有标尺作用;仰韶文化时期聚落成为研究史前聚落完整面貌的典型个案。
  • 目录:
    目录

    **章 遗址概况(1)

    **节 淅川概况(1)

    第二节 遗址的位置、面积与保存状况(2)

    第三节 遗址勘探与发掘情况(3)

    第四节 遗址的文化堆积概述(5)

    第二章 仰韶文化时期遗存(9)

    **节 概况(9)

    第二节 遗迹(9)

    一、壕沟(9)

    二、墙基槽(12)

    三、房址(16)

    四、墓葬(32)

    五、灰沟(53)

    六、窖穴(57)

    七、灰坑(58)

    第三节 遗物(69)

    一、陶器(69)

    二、石器(102)

    三、骨器(112)

    四、玉器(118)

    五、其他遗物(121)

    第四节 文化分期、年代与性质(122)

    一、层位关系(122)

    二、文化分期(124)

    三、年代与性质(130)

    第三章 屈家岭文化时期遗存(134)

    **节 概况(134)

    第二节 遗迹(134)

    一、房址(134)

    二、瓮棺(135)

    三、灰沟(136)

    四、灰坑(137)

    五、红烧土堆积层(138)

    第三节 遗物(140)

    一、陶器(140)

    二、石器(153)

    三、骨器(155)

    第四节 文化分期、年代与性质(156)

    一、层位关系(156)

    二、文化分期及其特征(158)

    三、年代与性质(160)

    第四章 龙山文化时期遗存(163)

    **节 概况(163)

    第二节 遗迹(163)

    一、房址(房基)(164)

    二、墓葬(166)

    三、灰沟(179)

    四、窑址(182)

    五、灰坑(182)

    六、灶(201)

    第三节 遗物(204)

    一、陶器(204)

    二、石器(294)

    三、骨器(313)

    四、玉器(323)

    五、铜器(324)

    第四节 文化分期、年代与性质(328)

    一、层位关系(329)

    二、文化分期(333)

    三、年代与性质(353)

    第五章 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357)

    **节 概况(357)

    第二节 遗迹(357)

    一、窑址(357)

    二、灰坑(358)

    第三节 遗物(363)

    一、陶器(363)

    二、石器(377)

    三、骨器(380)

    四、铜器(382)

    第四节 文化分期、年代与性质(382)

    一、层位关系(382)

    二、文化分期及其特征(383)

    三、年代与性质(386)

    第六章 西周时期遗存(391)

    **节 概况(391)

    第二节 遗迹及其出土陶器(391)

    第三节 出土其他遗物(405)

    第四节 型式与分期(418)

    一、典型遗迹层位关系(418)

    二、典型遗物的型式分析(418)

    三、分期分段(420)

    第五节 年代与性质(421)

    第七章 汉代及其他时代遗存(423)

    **节 概况(423)

    第二节 遗迹与遗物(423)

    第三节 简单认识(428)

    第八章 结论(429)

    附表(432)

    附表一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遗迹登记表(432)

    附表二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鹿角鉴定表(463)

    附表三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木炭树种鉴定表(465)

    附录(466)

    附录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实验研究中心碳十四实验室碳十四年代测定报告(466)

    附录二 河南淅川下王岗人骨鉴定(472)

    附录三 下王岗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分析(477)

    附录四 几何形态测量和稳定同位素视角下河南下王岗遗址出土猪骨的相关研究(518)

    附录五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532)

    附录六 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的科学分析(589)

    附录七 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人与动物遗骸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报告(603)

    编后记(608)

    插图目录

    图1-1 下王岗遗址位置示意图(2)

    图1-2 下王岗遗址探方分布图(4)

    图1-3 T5 南壁剖面图(5)

    图1-4 T5层位关系示意图(7)

    图1-5 T19北壁剖面图(7)

    图1-6 T19层位关系示意图(8)

    图2-1 下王岗遗址墓葬与房址分布图(插页)

    图2-2 壕沟G14平面示意图(10)

    图2-3 T10G14东壁剖面图(11)

    图2-4 T10G14平、剖面图(12)

    图2-5 墙基槽Ⅰ平、剖面图(13)

    图2-6 墙基槽Ⅱ平、剖面图(13)

    图2-7 墙基槽Ⅲ的位置示意图(14)

    图2-8 墙基槽Ⅲ平面图(15)

    图2-9 T11墙基槽Ⅲ平、剖面及柱洞分布图(15)

    图2-10 T10墙基槽Ⅲ平、剖面及加宽部分图(16)

    图2-11 下王岗遗址房址分布图(插页)

    图2-12 T6F17平、剖面图(18)

    图2-13 T27F29平、剖面图(18)

    图2-14 T27F31平、剖面图(18)

    图2-15 T27F32平、剖面图(18)

    图2-16 T28F34平、剖面图(19)

    图2-17 T17F18平、剖面图(20)

    图2-18 T29F30平、剖面图(20)

    图2-19 T17F16平、剖面图(21)

    图2-20 T26F22平、剖面图(22)

    图2-21 T26F24平、剖面图(23)

    图2-22 T29F27平、剖面图(23)

    图2-23 T7F1平、剖面图(24)

    图2-24 T8F4平、剖面图(24)

    图2-25 T7F2平、剖面图(25)

    图2-26 T7F3平、剖面图(25)

    图2-27 T8F5平、剖面图(26)

    图2-28 T8F6平、剖面图(26)

    图2-29 T7F9平、剖面图(26)

    图2-30 T7F11平、剖面图(26)

    图2-31 T7F12平、剖面图(27)

    图2-32 T8F10平、剖面图(27)

    图2-33 T21F20平、剖面图(28)

    图2-34 T28F28平、剖面图(28)

    图2-35 T4第16层下“柱洞群”分布图(30)

    图2-36 T12第11层下“柱洞群”分布图(30)

    图2-37 下王岗遗址墓葬分布图(插页)

    图2-38 T1第15层下遗迹平面图(33)

    图2-39 T8M13平、剖面图(33)

    图2-40 T8M14平、剖面图(34)

    图2-41 T21M30平、剖面图(35)

    图2-42 T21M31平、剖面图(35)

    图2-43 T1M32平、剖面图(36)

    图2-44 T1M35平、剖面图(36)

    图2-45 T1M35出土器物(37)

    图2-46 T1M39平、剖面图(38)

    图2-47 T26M41平、剖面图(38)

    图2-48 T29M64平、剖面图(39)

    图2-49 T29M68平、剖面图(39)

    图2-50 T29M69平、剖面图(40)

    图2-51 T29M73平、剖面图(41)

    图2-52 T29M76平、剖面图(41)

    图2-53 T6M15平、剖面图(42)

    图2-54 T4M17平、剖面图(42) 

    图2-55 T4M18平、剖面图(44)

    图2-56 T4M18出土器物(45)

    图2-57 T1M22平、剖面图(46)

    图2-58 T1M34平、剖面图(46)

    图2-59 T3M61平、剖面图(47)

    图2-60 T2M56平、剖面图(47)

    图2-61 T26W28平、剖面图(52)

    图2-62 T26W29平、剖面图(52)

    图2-63 T26W28、T26W29葬具(53)

    图2-64 T29W30平、剖面图及其葬具(53)

    图2-65 T7G4平、剖面图(54)

    图2-66 T12G17平、剖面图(55)

    图2-67 T27G26平、剖面图(55)

    图2-68 T15G18平、剖面图(56)

    图2-69 T17中G19、G20与G14关系图(56)

    图2-70 J1平、剖面图(58)

    图2-71 H282平、剖面图(58)

    图2-72 T6H282出土陶器(59)

    图2-73 T7H257平、剖面图(59)

    图2-74 H274平、剖面图(60)

    图2-75 H364平、剖面图(60)

    图2-76 T11H353平、剖面图(61)

    图2-77 T3H351平、剖面图(61)

    图2-78 T3H351出土完整陶器(61)

    图2-79 T6H326平、剖面图(61)

    图2-80 T1H326出土陶罐(62)

    图2-81 T6H261平、剖面图(62)

    图2-82 T6H261出土陶器(62)

    图2-83 T1H323平、剖面图(63)

    图2-84 T1H323出土彩陶钵片(63)

    图2-85 T3H341平、剖面图(64)

    图2-86 T2H365平、剖面图(64)

    图2-87 T2H365出土陶器(64)

    图2-88 T4H263平、剖面图(65)

    图2-89 T4H263出土器物(65)

    图2-90 T4H266平、剖面图(66)

    图2-91 T4H266出土部分器物(66)

    图2-92 T1H332平、剖面图及其出土完整陶器(67)

    图2-93 T8H217平、剖面图(67)

    图2-94 T8H213平、剖面图(68)

    图2-95 T21H299平、剖面图(68)

    图2-96 陶器彩绘纹饰图案(73)

    图2-97 陶深腹罐(74)

    图2-98 陶折沿鼓腹罐(76)

    图2-99 陶卷沿鼓腹罐(78)

    图2-100 陶筒形罐(79)

    图2-101 陶矮领罐(80)

    图2-102 陶曲领罐与圜底罐(81)

    图2-103 Aa型罐形鼎(82)

    图2-104 Ab型罐形鼎(83)

    图2-105 Ac型罐形鼎(83)

    图2-106 Ad型鼎(84)

    图2-107 陶盆形鼎(84)

    图2-108 陶釜形鼎(85)

    图2-109 陶双腹鼎(85)

    图2-110 陶鼎足(86)

    图2-111 陶敛口钵(87)

    图2-112 陶敞口钵(88)

    图2-113 陶折腹钵(89)

    图2-114 陶圜底钵(89)

    图2-115 陶折沿盆(90)

    图2-116 陶卷沿盆(91)

    图2-117 陶折腹盆(92)

    图2-118 陶碗(92)

    图2-119 陶直口瓶(93)

    图2-120 陶杯形口瓶与双唇口瓶(94) 

    图2-121 陶杯(94)

    图2-122 A型陶器盖(95)

    图2-123 B型陶器盖(95)

    图2-124 C型与D型陶器盖(96)

    图2-125 陶瓮(97)

    图2-126 陶豆(97)

    图2-127 陶缸(98)

    图2-128 陶盂(98)

    图2-129 陶器座(99)

    图2-130 陶拍、锉(100)

    图2-131 陶纺轮、球(101)

    图2-132 陶鸟形鋬与陶人头像(102)

    图2-133 A型石斧(103)

    图2-134 B型石斧(104)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东沟长岭楚汉墓
河南省文物局 著;河南省文物局 编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刘家沟口墓地
河南省文物局 编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影纪
王洪连 著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申明铺——2007—2009年度考古发掘报告
河南省文物局;中国科学院大学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葛家沟墓地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石榴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
姚方 著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蛮子营墓地
河南省文物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柳家泉墓地
河南省文物局 著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马川墓地战国秦汉墓
河南省文物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熊家岭墓地
河南省文物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库区考古发掘队;淅川县博物馆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淅川马川墓地东周楚墓
河南省文物局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中原早期青铜时代——聚落与礼器专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泉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考古报告(第一卷)(上下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秦汉栎阳城:1980-1981年考古报告(全三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光被四表 格于上下——早期都邑文明的发现研究与保护传承暨陶寺四十年发掘与研究国际论坛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出土青铜器的保护修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大连广鹿岛区域考古调查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中国考古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宣汉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隋唐洛阳城:1959-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张家坡西周墓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全三册)
大甸子:考古学专刊丁种第四十八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