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532655151
定价: 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5人买过
  • 本书通过考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之间的关系,揭示海派散文作为地域性都市散文的独特生产机制、审美功能和文体特征,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同时,梳理了海派散文产生的都市文化空间和物质空间,分析了消闲刊物对海派散文的影响,探究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良友》《天地》《红杂志》等消闲刊物的编辑策略、散文观念及其刊登的散文作品,并评说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影响下的海派散文得失。本书借鉴都市文化学、文化地理学、阐释学、接受美学、比较文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以清晰的思路、翔实的资料、开阔的视野,对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做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努力形成独到的见解。本书着力填补关于海派散文研究的某些空白,对把握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入认识现代都市的丰富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为当前中国现代都市文化建设及当下散文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满建,1978年生,安徽宿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等项目多项,参与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文献整理与研究”并任项目组主要人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都市文化研究》《当代文坛》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海派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杨剑龙

    引  言   海派散文研究的上海现代消闲刊物视阈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三、主要术语界定及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以及基本构架 

    第一章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的生长空间 

    第一节  现代都市物质空间与消闲娱乐风尚 

    一、中国商业之中心地位 

    二、海上移民潮

    三、现代生活方式和消闲娱乐风尚 

    第二节  现代都市文化空间与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 

    一、市民读者的高层次文化消费诉求 

    二、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和繁盛时代的到来 

    三、现代刊物的高度发达 

    四、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 

    第三节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生产方式 

    一、海派作家的身份转变 

    二、海派作家的生存状态与文学生产方式 

    三、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凝聚的海派散文作家群体 

    第二章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影响下的海派散文 

    第一节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的发展脉络

    一、萌芽期(1872-1912) 

    二、成长期(1912-1927) 

    三、成熟期(1927-1938) 

    四、承传期(1938-1949) 

    第二节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的新变 

    一、消闲刊物的大众化定位与散文的市民文化品格 

    二、消闲刊物的娱乐化倾向与散文的消闲功能 

    三、消闲刊物制约下的散文文体类型变化 

    第三章 《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读者市场与消闲风尚 

    第一节  消闲刊物的读者意识和市场路线 

    一、从栏目设置看《论语》的读者意识 

    二、从《人间世》与《太白》之争看林语堂的转向 

    三、从《宇宙风》看消闲刊物的市场路线 

    第二节 动态制衡:在市民趣味和文人情趣之间 

    一、市民趣味的认同与表现

    二、文人情趣及散文格调 

    三、消闲功能的提升 

    第三节  近情、亲切和谑而不虐的现代都市话语 

    一、话语内容:言必近情 

    二、话语姿态:自然亲切 

    三、话语风格:谑而不虐 

    第四章《良友》:海派散文走向时尚的最前沿 

    第一节 《良友》的时尚编辑理念和散文的时尚表达

    一、时尚:《良友》的编辑策略 

    二、时尚都市生活的风景线 

    三、中产阶级市民生活观念和趣味的表现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时尚”话语 

    一、文字和图像相互指涉 

    二、文学话语的图像化 

    第三节 《良友》散文三家:梁得所、马国亮和予且 

    一、梁得所:现代知识者心路历程的记录 

    二、马国亮:抒写心曲,品味生活 

    三、予且:市民趣味的倾心表现者 

    第五章《天地》:海派散文与市民日常生活 

    第一节 承传与新变:《天地》的编辑理念 

    一、《天地》对《论语》等刊物编辑理念的承传 

    二、沦陷区特殊文化环境对《天地》编辑理念的制约 

    三、日常生活主题:编辑思路的拓展与新变 

    第二节  特殊语境中的都市日常话语 

    一、“以常人地位说常人的话”:写作姿态的日常生活化 

    二、“人情总该是差不多的”:日常生活的呈现 

    三、“只要你谈得有味道耳”:日常生活的审美表现 

    第三节 苏青:《天地》散文的集大成者 

    第六章 《红杂志》:为市民阶层代言 

    第一节  新文学压力下的自我调适 

    一、纸片战争:争夺读书市场 

    二、“趣味”:消费文化的自我定位 

    三、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第二节  市民生活的多方表现 

    一、都市中的衣食住行 

    二、都市消闲娱乐生活 

    三、奇闻异事与文坛趣闻 

    第三节  适应市民阅读需要的散文形式 

    一、从“苍蝇之微”着笔 

    二、短小精悍、活泼无拘的形式 

    三、“以滑稽有味者为合格” 

    结语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影响下的海派散文得失

    一、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相互选择

    二、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对海派散文的影响及其文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考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之间的关系,揭示海派散文作为地域性都市散文的独特生产机制、审美功能和文体特征,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同时,梳理了海派散文产生的都市文化空间和物质空间,分析了消闲刊物对海派散文的影响,探究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良友》《天地》《红杂志》等消闲刊物的编辑策略、散文观念及其刊登的散文作品,并评说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影响下的海派散文得失。本书借鉴都市文化学、文化地理学、阐释学、接受美学、比较文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以清晰的思路、翔实的资料、开阔的视野,对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做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努力形成独到的见解。本书着力填补关于海派散文研究的某些空白,对把握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入认识现代都市的丰富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为当前中国现代都市文化建设及当下散文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 作者简介:
    满建,1978年生,安徽宿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等项目多项,参与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文献整理与研究”并任项目组主要人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都市文化研究》《当代文坛》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录:
    海派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杨剑龙

    引  言   海派散文研究的上海现代消闲刊物视阈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三、主要术语界定及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以及基本构架 

    第一章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的生长空间 

    第一节  现代都市物质空间与消闲娱乐风尚 

    一、中国商业之中心地位 

    二、海上移民潮

    三、现代生活方式和消闲娱乐风尚 

    第二节  现代都市文化空间与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 

    一、市民读者的高层次文化消费诉求 

    二、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和繁盛时代的到来 

    三、现代刊物的高度发达 

    四、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 

    第三节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生产方式 

    一、海派作家的身份转变 

    二、海派作家的生存状态与文学生产方式 

    三、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凝聚的海派散文作家群体 

    第二章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影响下的海派散文 

    第一节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的发展脉络

    一、萌芽期(1872-1912) 

    二、成长期(1912-1927) 

    三、成熟期(1927-1938) 

    四、承传期(1938-1949) 

    第二节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的新变 

    一、消闲刊物的大众化定位与散文的市民文化品格 

    二、消闲刊物的娱乐化倾向与散文的消闲功能 

    三、消闲刊物制约下的散文文体类型变化 

    第三章 《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读者市场与消闲风尚 

    第一节  消闲刊物的读者意识和市场路线 

    一、从栏目设置看《论语》的读者意识 

    二、从《人间世》与《太白》之争看林语堂的转向 

    三、从《宇宙风》看消闲刊物的市场路线 

    第二节 动态制衡:在市民趣味和文人情趣之间 

    一、市民趣味的认同与表现

    二、文人情趣及散文格调 

    三、消闲功能的提升 

    第三节  近情、亲切和谑而不虐的现代都市话语 

    一、话语内容:言必近情 

    二、话语姿态:自然亲切 

    三、话语风格:谑而不虐 

    第四章《良友》:海派散文走向时尚的最前沿 

    第一节 《良友》的时尚编辑理念和散文的时尚表达

    一、时尚:《良友》的编辑策略 

    二、时尚都市生活的风景线 

    三、中产阶级市民生活观念和趣味的表现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时尚”话语 

    一、文字和图像相互指涉 

    二、文学话语的图像化 

    第三节 《良友》散文三家:梁得所、马国亮和予且 

    一、梁得所:现代知识者心路历程的记录 

    二、马国亮:抒写心曲,品味生活 

    三、予且:市民趣味的倾心表现者 

    第五章《天地》:海派散文与市民日常生活 

    第一节 承传与新变:《天地》的编辑理念 

    一、《天地》对《论语》等刊物编辑理念的承传 

    二、沦陷区特殊文化环境对《天地》编辑理念的制约 

    三、日常生活主题:编辑思路的拓展与新变 

    第二节  特殊语境中的都市日常话语 

    一、“以常人地位说常人的话”:写作姿态的日常生活化 

    二、“人情总该是差不多的”:日常生活的呈现 

    三、“只要你谈得有味道耳”:日常生活的审美表现 

    第三节 苏青:《天地》散文的集大成者 

    第六章 《红杂志》:为市民阶层代言 

    第一节  新文学压力下的自我调适 

    一、纸片战争:争夺读书市场 

    二、“趣味”:消费文化的自我定位 

    三、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第二节  市民生活的多方表现 

    一、都市中的衣食住行 

    二、都市消闲娱乐生活 

    三、奇闻异事与文坛趣闻 

    第三节  适应市民阅读需要的散文形式 

    一、从“苍蝇之微”着笔 

    二、短小精悍、活泼无拘的形式 

    三、“以滑稽有味者为合格” 

    结语  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影响下的海派散文得失

    一、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相互选择

    二、上海现代消闲刊物对海派散文的影响及其文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中的孤岛
坂口安吾 著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中的孤岛
[日]坂口安吾 著;黄钧浩 译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丽人
程乃珊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遗踪(第1辑)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编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遗踪:上海往事探寻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编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桃源:销售中心设计
孔新民 著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中的孤岛:精装版
[日]坂口安吾 著;丁灵 译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遗踪(第9辑)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编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的忧郁
白嗣宏 主编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遗踪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编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遗踪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编
都会的诱惑--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
都会遗踪(第10辑)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著;张岚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