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译注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2023-10
版次: 1
ISBN: 9787805548708
定价: 6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40人买过
  • 《史记》是中华文化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传记文学与文言小说的始祖,集先秦与西汉文化之大成并具有某种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它高度的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都是后代类似史书所无与伦比的,是我国古代雄踞于文、史两科的经典之经典。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传记文学名家韩兆琦教授,是《史记》研究的里程碑式人物,耕耘《史记》研究领域60余年,通过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今天怎样读《史记》及读《史记》的现实价值,引领读者进入《史记》人物的谱系,从中体悟凝聚起伟大中国精神力量的进步民族观及那种积极主动又奋发有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韩兆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史记》与传记文学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与研究,著作等身,蜚声中外。曾穷十余年之功完成的《史记》研究巨著《史记笺证》,为《史记》研究开创了新局面。

    主要著作有《史记通论》、《史记题评》、《史记选注集说》、《史记评议赏析》、《史记笺证》、《新译史记》、《史记》(三全本)、《史记》(评注本)、《史记品鉴》(插图本)、《史记精讲》、《解读》、《新读》、《与传记文学二十讲》、《点赞·志疑:史记研读随笔》、《中国传记艺术》、《中国传记文学史》、《中国古代的隐士》、《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等。 目  录

    导读:怎样读《史记》

    本 纪

    003 / 01. 五帝本纪·黄帝

    太史公曰: 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荐绅先生难言之。……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017 / 02. 共和行政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雒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雒邑。

    029 / 03.项羽本纪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称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117 / 04. 高祖本纪

    太史公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135 / 05. 吕太后本纪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世 家

    151 / 06. 陈涉世家

    太史公自序曰: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175 / 07. 留侯世家

    太史公自序曰: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225 / 08. 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列 传

    247 / 09. 管晏列传·管子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263 / 10. 孙子吴起列传·孙膑

    太史公自序曰: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277 / 11.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291 / 12.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313 / 13. 田单列传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329 / 14. 刺客列传·豫让

    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341 / 15. 李斯列传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377 / 16. 淮阴侯列传

    太史公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451 / 17. 郦生陆贾列传·陆贾

    太史公曰:余读陆生《新语》书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

    463 / 18. 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501 / 19. 匈奴列传·冒顿

    太史公曰: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而务谄纳其说,以便偏指,不参彼己;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

    511 / 20. 货殖列传·陶朱公

    太史公自序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525 / 附录:报任安书

    545 / 延伸阅读
  • 内容简介:
    《史记》是中华文化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传记文学与文言小说的始祖,集先秦与西汉文化之大成并具有某种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它高度的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都是后代类似史书所无与伦比的,是我国古代雄踞于文、史两科的经典之经典。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传记文学名家韩兆琦教授,是《史记》研究的里程碑式人物,耕耘《史记》研究领域60余年,通过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今天怎样读《史记》及读《史记》的现实价值,引领读者进入《史记》人物的谱系,从中体悟凝聚起伟大中国精神力量的进步民族观及那种积极主动又奋发有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 作者简介:
    韩兆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史记》与传记文学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与研究,著作等身,蜚声中外。曾穷十余年之功完成的《史记》研究巨著《史记笺证》,为《史记》研究开创了新局面。

    主要著作有《史记通论》、《史记题评》、《史记选注集说》、《史记评议赏析》、《史记笺证》、《新译史记》、《史记》(三全本)、《史记》(评注本)、《史记品鉴》(插图本)、《史记精讲》、《解读》、《新读》、《与传记文学二十讲》、《点赞·志疑:史记研读随笔》、《中国传记艺术》、《中国传记文学史》、《中国古代的隐士》、《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等。
  • 目录:
    目  录

    导读:怎样读《史记》

    本 纪

    003 / 01. 五帝本纪·黄帝

    太史公曰: 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荐绅先生难言之。……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017 / 02. 共和行政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雒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雒邑。

    029 / 03.项羽本纪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称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117 / 04. 高祖本纪

    太史公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135 / 05. 吕太后本纪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世 家

    151 / 06. 陈涉世家

    太史公自序曰: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175 / 07. 留侯世家

    太史公自序曰: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225 / 08. 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列 传

    247 / 09. 管晏列传·管子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263 / 10. 孙子吴起列传·孙膑

    太史公自序曰: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277 / 11.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291 / 12.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313 / 13. 田单列传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329 / 14. 刺客列传·豫让

    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341 / 15. 李斯列传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377 / 16. 淮阴侯列传

    太史公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451 / 17. 郦生陆贾列传·陆贾

    太史公曰:余读陆生《新语》书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

    463 / 18. 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501 / 19. 匈奴列传·冒顿

    太史公曰: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而务谄纳其说,以便偏指,不参彼己;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

    511 / 20. 货殖列传·陶朱公

    太史公自序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525 / 附录:报任安书

    545 / 延伸阅读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侯 著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老子
尹振环 著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元明散曲三百首
订 著;蒙木 编;浦江清、选 注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科普·森林报:春(注音精选版)
维·比安基、周露 著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古文小品咀华
王符曾 编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孟子
孟子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 杜甫诗选注(普及本)
萧涤非 著;萧海川 编;萧光乾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 历代乐府选评
萧涤非 著;萧海川 编;萧光乾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品读:拙政园文史揽胜
周苏宁 著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宋词三百首
[清]上彊邨民 编;沈可宜 注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唐诗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 编;陈婉俊、补 注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名典名选丛书-昭明文选选讲
屈守元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美利坚开国风云
蒙木 编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让孩子一生受益的100位名人成长记录
蒙木 编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五四风云
蒙木 著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杰出青少年必读成长经典
蒙木 编
名典名选丛书 大家读《史记》
这样爱
蒙木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