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1
版次: 1
ISBN: 9787520330114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240页
字数: 201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3人买过
  • 本书尝试提出“三元化社区”概念,用以理解当前经济发达地区从村落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进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社区型态。一方面,本书以广东省南海区为个案,详细地考察了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南海另辟蹊径,依托集体土地参与工业化,南海以土地参与工业化的模式决定了南海不同于其他模式的利益分配规则、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的方式,进而形成相对独特的“藏富于村”城乡关系。在户籍与村籍双重制度的强化下,南海区的常住人口分为明显的三个部分:一是外来人群体,二是市民群体(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三是农民群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社员股东),三大群体勾勒出“三元化社区”的基本轮廓;另一方面,以利益群体——组织结构框架为观察和分析视角,深入考察南海区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采取的治理模式,以期理解并解释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治理的困境及其出路。 高飞,1986年生,社会学博士,社会工作师。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减贫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发达地区社会治理与反贫困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很好不错期刊均有文章发表和转载。参编《多元利益诉求的统筹兼顾:来自南海的“中国经验”》等学术专著1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民政部、湖北省社科基金多项。曾获得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背景

    三 概念澄清

    第二节 研究回顾

    一 传统社会的社区治理

    二 现代化转变过程中传统社区治理的消弭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区治理重构

    四 改革开放后的社区治理演进

    第三节 个案介绍

    一 “此南海区非彼南海区

    二 从“种庄稼”到“种工厂

    三 “富比穷更麻烦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分析单位

    二 研究方法

    三 表述框架及行文思路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

    节 理论基础

    一 社区治理理论

    二 社会结构紧张理论

    第二节 理论基础拓展

    一 国外社区变化的两种对峙观点

    二 当今社区治理的四类关涉问题

    三 导致社区变化的三种力量

    第三节 利益群体与组织结构:一个可操作的微观分析框架

    一 再思国家与社会宏观分析范式

    二 重整制度与生活中观分析范式

    三 利益群体与组织结构微观分析视野的提出

    第三章 “三元化社区”的治理情境

    节 “三元化社区”的基本背景

    一 可观的股份分红:“想穷唔得穷,年尾又分红

    二 丰厚的“隐性福利”:“躺在地上过日子

    第二节 “三元化社区”的外在特征

    一 分配制度

    二 职业分布

    三 利益诉求

    四 消费观念

    五 聚居方式

    六 社会心理

    第三节 “三元化社区”的维持机制

    一 “社区本位

    二 “集体特征

    三 “法出多门

    小结

    第四章 三元化利益群体形成

    节 南海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制度变迁

    一 “发财靠自己,致富靠集体

    二 “以地生财”: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三 农村工业化:有车有楼不如有个农村户口

    第二节 内外有别:无法融入的不只是外来人口

    一 “陌生人的无序世界

    二 “熟人的陌生人社会

    第三节 村籍制度:封闭状态的形成与维持

    一 “古有康有为,今有外嫁女

    二 村庄中的国家与集体

    三 “谁不是集体的?

    小结

    第五章 “三元化社区”的外部紧张

    节 人民公社的制度遗产

    一 集体主义:人人有饭吃

    二 新集体主义:人人有钱花

    三 天然的藩篱:“人人有份,人人无权

    第二节 政社不分的运行模式

    一 自治组织功能异化

    二 党代自治或自治和党治两张皮

    第三节 政经混合的管理体制

    一 “政经合一”:“三个班子一个门,弄来弄去一个人

    二 角色错位:经济组织绑架党组织和自治组织

    小结

    第六章 “三元化社区”的内在张力

    节 依附:组织与群体利益同构

    一 一元化组织结构的成因及其特征

    二 群体对组织依附的内在机理

    三 组织对群体的约束机制

    第二节 错位:群体分化对于组织结构的挑战

    一 三元群体诉求的利益纷争

    二 一元化组织结构的治理实践图景

    三 利益群体与组织结构的错位互构

    第三节 组织结构壁垒之下的群体身份之争

    一 土地的公共物品性质

    二 人民公社制度的路径依赖

    小结

    第七章 “三元化社区”的治理策略

    节 地方的改革与创新

    一 村改居:农村社区的蜕变与融入

    二 “政社分离”:自治功能的回归与强化

    三 “政经分离”:“不是消灭矛盾,而是隔离矛盾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创生与重构

    一 从“政经混合”到“政经分离”的权力重塑

    二 “关联式动员”的组织结构设计

    三 “利益群体”与“组织结构”的更新与对应

    第三节 从群体对组织的依附到组织为群体服务

    一 基层组织职能运作与权力制衡的关系

    二 南海区组织结构改革推进的风险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节 结论

    一 一元对多元: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失灵

    二 多元对多元:分离型社区治理模式重构

    第二节 讨论

    一 “三元化社区”是一种结果还是一个阶段?

    二 城镇化是一种选择还是一个模式?

    三 农民是一种身份还是一个职业?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提出“三元化社区”概念,用以理解当前经济发达地区从村落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进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社区型态。一方面,本书以广东省南海区为个案,详细地考察了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南海另辟蹊径,依托集体土地参与工业化,南海以土地参与工业化的模式决定了南海不同于其他模式的利益分配规则、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的方式,进而形成相对独特的“藏富于村”城乡关系。在户籍与村籍双重制度的强化下,南海区的常住人口分为明显的三个部分:一是外来人群体,二是市民群体(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三是农民群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社员股东),三大群体勾勒出“三元化社区”的基本轮廓;另一方面,以利益群体——组织结构框架为观察和分析视角,深入考察南海区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采取的治理模式,以期理解并解释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治理的困境及其出路。
  • 作者简介:
    高飞,1986年生,社会学博士,社会工作师。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减贫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发达地区社会治理与反贫困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很好不错期刊均有文章发表和转载。参编《多元利益诉求的统筹兼顾:来自南海的“中国经验”》等学术专著1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民政部、湖北省社科基金多项。曾获得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
  • 目录: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背景

    三 概念澄清

    第二节 研究回顾

    一 传统社会的社区治理

    二 现代化转变过程中传统社区治理的消弭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区治理重构

    四 改革开放后的社区治理演进

    第三节 个案介绍

    一 “此南海区非彼南海区

    二 从“种庄稼”到“种工厂

    三 “富比穷更麻烦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分析单位

    二 研究方法

    三 表述框架及行文思路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

    节 理论基础

    一 社区治理理论

    二 社会结构紧张理论

    第二节 理论基础拓展

    一 国外社区变化的两种对峙观点

    二 当今社区治理的四类关涉问题

    三 导致社区变化的三种力量

    第三节 利益群体与组织结构:一个可操作的微观分析框架

    一 再思国家与社会宏观分析范式

    二 重整制度与生活中观分析范式

    三 利益群体与组织结构微观分析视野的提出

    第三章 “三元化社区”的治理情境

    节 “三元化社区”的基本背景

    一 可观的股份分红:“想穷唔得穷,年尾又分红

    二 丰厚的“隐性福利”:“躺在地上过日子

    第二节 “三元化社区”的外在特征

    一 分配制度

    二 职业分布

    三 利益诉求

    四 消费观念

    五 聚居方式

    六 社会心理

    第三节 “三元化社区”的维持机制

    一 “社区本位

    二 “集体特征

    三 “法出多门

    小结

    第四章 三元化利益群体形成

    节 南海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制度变迁

    一 “发财靠自己,致富靠集体

    二 “以地生财”: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三 农村工业化:有车有楼不如有个农村户口

    第二节 内外有别:无法融入的不只是外来人口

    一 “陌生人的无序世界

    二 “熟人的陌生人社会

    第三节 村籍制度:封闭状态的形成与维持

    一 “古有康有为,今有外嫁女

    二 村庄中的国家与集体

    三 “谁不是集体的?

    小结

    第五章 “三元化社区”的外部紧张

    节 人民公社的制度遗产

    一 集体主义:人人有饭吃

    二 新集体主义:人人有钱花

    三 天然的藩篱:“人人有份,人人无权

    第二节 政社不分的运行模式

    一 自治组织功能异化

    二 党代自治或自治和党治两张皮

    第三节 政经混合的管理体制

    一 “政经合一”:“三个班子一个门,弄来弄去一个人

    二 角色错位:经济组织绑架党组织和自治组织

    小结

    第六章 “三元化社区”的内在张力

    节 依附:组织与群体利益同构

    一 一元化组织结构的成因及其特征

    二 群体对组织依附的内在机理

    三 组织对群体的约束机制

    第二节 错位:群体分化对于组织结构的挑战

    一 三元群体诉求的利益纷争

    二 一元化组织结构的治理实践图景

    三 利益群体与组织结构的错位互构

    第三节 组织结构壁垒之下的群体身份之争

    一 土地的公共物品性质

    二 人民公社制度的路径依赖

    小结

    第七章 “三元化社区”的治理策略

    节 地方的改革与创新

    一 村改居:农村社区的蜕变与融入

    二 “政社分离”:自治功能的回归与强化

    三 “政经分离”:“不是消灭矛盾,而是隔离矛盾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创生与重构

    一 从“政经混合”到“政经分离”的权力重塑

    二 “关联式动员”的组织结构设计

    三 “利益群体”与“组织结构”的更新与对应

    第三节 从群体对组织的依附到组织为群体服务

    一 基层组织职能运作与权力制衡的关系

    二 南海区组织结构改革推进的风险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节 结论

    一 一元对多元: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失灵

    二 多元对多元:分离型社区治理模式重构

    第二节 讨论

    一 “三元化社区”是一种结果还是一个阶段?

    二 城镇化是一种选择还是一个模式?

    三 农民是一种身份还是一个职业?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参赞延寿书
李鸿涛 编;[元]李鹏飞;张华敏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延寿参赞书(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
蒋力生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MAX相/类MAX相层状金属陶瓷
孙良 著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论哲学
骆贵平 著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及第:慈城古县城文化复兴作品集
宁波市江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
程杰成、吴军政、罗凯、白文广、王红庄 编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传奇(全两册)
詹永鸿、王印权、薛痒、张怀旧 著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系合金相图集
张启运、庄鸿寿、曲文卿、郭伟 编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复合驱最优控制
李树荣、葛玉磊 著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复合驱油藏工程技术
程杰成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参赞延寿书诠注
[元]李鹏飞 编
三元化社区治理张力及其消解
三元材料前驱体:产线设计及生产应用
关豪元 编著;王伟东;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