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9
版次: 1
ISBN: 9787117105088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58页
字数: 62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医药卫生
79人买过
  •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是一部系统介绍内科杂病中医辨治思路和方法的专著,专绪论、各论两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及研究现状,并论述当前临床诊治及学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思路与展望。各论分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症、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症七章。每章前有本章概说,阐述本系统主要病变机制与所属病证的相关性,产指出病证的辨治要领等。章下设节,全书介绍了有代表性的35个病症。所述病种,从临床实用考虑,以介绍临床疑难病、常见病为主,充分发挥中医治疗内科杂病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临床工作者能够掌握内科疑难病、常见病的中医辨治规律及学术理论研究现状。编写注重强调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及临床疗效,理论联系实际,并有编者的观点认识与经验体会,使内容精练、丰富,既有实用性,又有深广度,能够启发开拓临证思路。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200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江苏如东人,家世业医,自幼随父著名中医专家周筱斋教授学习医术,出道后悬壶乡里。为求医术精深,又先后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1956年毕业后留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现为该校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急难症)学”的学科带头人,是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七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药品审评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批授予的全国著名中医(500名)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研究生教师称号。 绪论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及研究现状
    第一节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
    第二节中医内科学术研究现状

    第二章以脏腑为核心的病证分类体系
    第一节脏腑学说是内科杂病分类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脏腑是内科杂病分类体的核心

    第三章辨症论治的临证应用
    第一节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第二节审证求机
    第三节辨证应知常达变
    第四节治法与辨证的关系
    第五节复合组方与方药的选择

    第四章中医内科学术研究的思路
    第一节病证结合研究,注意西为中用
    第二节加强探索研究疑难病证的辨治规律

    各论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咳嗽
    第二节哮病
    第三节肺痨
    第四节肺胀

    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一节心悸
    第二节胸痹
    第三节痴呆
    第四节癎病
    第五节不寐

    第三章脾胃病证
    第一节胃痛
    第二节呕吐
    第三节泄泻
    第四节便秘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一节眩晕
    第二节中风
    第三节头痛
    第四节胁病
    第五节黄疸
    第六节膨胀
    第七节积聚
    第五章肾系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
    附录:方剂汇编
  • 内容简介: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是一部系统介绍内科杂病中医辨治思路和方法的专著,专绪论、各论两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及研究现状,并论述当前临床诊治及学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思路与展望。各论分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症、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症七章。每章前有本章概说,阐述本系统主要病变机制与所属病证的相关性,产指出病证的辨治要领等。章下设节,全书介绍了有代表性的35个病症。所述病种,从临床实用考虑,以介绍临床疑难病、常见病为主,充分发挥中医治疗内科杂病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临床工作者能够掌握内科疑难病、常见病的中医辨治规律及学术理论研究现状。编写注重强调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及临床疗效,理论联系实际,并有编者的观点认识与经验体会,使内容精练、丰富,既有实用性,又有深广度,能够启发开拓临证思路。
  • 作者简介: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200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江苏如东人,家世业医,自幼随父著名中医专家周筱斋教授学习医术,出道后悬壶乡里。为求医术精深,又先后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1956年毕业后留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现为该校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急难症)学”的学科带头人,是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七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药品审评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批授予的全国著名中医(500名)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研究生教师称号。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及研究现状
    第一节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
    第二节中医内科学术研究现状

    第二章以脏腑为核心的病证分类体系
    第一节脏腑学说是内科杂病分类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脏腑是内科杂病分类体的核心

    第三章辨症论治的临证应用
    第一节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第二节审证求机
    第三节辨证应知常达变
    第四节治法与辨证的关系
    第五节复合组方与方药的选择

    第四章中医内科学术研究的思路
    第一节病证结合研究,注意西为中用
    第二节加强探索研究疑难病证的辨治规律

    各论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咳嗽
    第二节哮病
    第三节肺痨
    第四节肺胀

    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一节心悸
    第二节胸痹
    第三节痴呆
    第四节癎病
    第五节不寐

    第三章脾胃病证
    第一节胃痛
    第二节呕吐
    第三节泄泻
    第四节便秘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一节眩晕
    第二节中风
    第三节头痛
    第四节胁病
    第五节黄疸
    第六节膨胀
    第七节积聚
    第五章肾系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
    附录:方剂汇编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周仲瑛中医内科急症学
周仲瑛 金妙文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医病机辨证学
周仲瑛;周学平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医内科汇讲
周仲瑛 编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医临证技巧
周仲瑛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
周仲瑛;金妙文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续:针灸推拿卷神灸经纶
周仲瑛、于文明 编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 续. 内科卷. 此事难知、症治 析疑录
周仲瑛、于文明 主编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 续. 综合卷. 景岳全书
周仲瑛、于文明 主编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伤寒金匮卷. 伤寒缵论
周仲瑛、于文明 主编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 编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丛书: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 编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第3版)
周仲瑛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