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2015-10
版次: 1
ISBN: 9787503036057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工程技术
9人买过
  •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在系统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需求产生的革命性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阐述了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三个原理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关系,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内涵与外延。研究探讨了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三套技术体系,即平台数据生产、平台建设服务和平台同步更新。以“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例,采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原理性概念以及三套技术体系,介绍了如何建设一个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最后,总结与展望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测绘地理信息的下一步发展。   李维森,教授,现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并取得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联邦德国进修摄影测量与遥感,美国哈佛大学学习高级行政管理,受聘于武汉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近年来主要负责测绘地理信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领导工作。如西部测图、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 第1 章 需求变化引发的思考 1
    1.1 用户变化及其影响 1
    1.2 定位变化及其影响 3
    1.3 载体变化及其影响 6
    1.4 服务方式变化及其影响 7
    1.5 小结 8
    第2 章 原理性概念 9
    2.1 地理空间框架 9
    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4
    2.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19
    2.4 相互关系 30
    2.5 小结 31
    第3 章 平台数据生产技术体系 32
    3.1 技术体系架构 32
    3.2 平台数据集生产 33
    3.3 平台服务发布 47
    3.4 核心装备及服务内容——以NewMap 为例 56
    3.5 小结 60
    第4 章 平台建设服务技术体系 61
    4.1 技术体系架构 61
    4.2 在线调用 62
    4.3 标准服务 68
    4.4 零码组装 71
    4.5 二次开发 76
    4.6 内嵌调用 79
    4.7 核心装备——以NewMap PLAT 为例 80
    4.8 小结 83
    第5 章 平台同步更新技术体系 84
    5.1 技术体系架构 84
    5.2 矢量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86
    5.3 影像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97
    5.4 平台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104
    5.5 核心装备 111
    5.6 小结 117
    第6 章 典型案例——以“数字临沂”为例 118
    6.1 简况 118
    6.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119
    6.3 从基础地理信息到平台数据 127
    6.4 “数字临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133
    6.5 应用示范建设 140
    6.6 小结 151
    第7 章 总结及展望 153
    7.1 回顾与反思 153
    7.2 智慧城市的定位 154
    7.3 智慧城市再认识 155
    7.4 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 155
    参考文献 157
    附录A 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 159
    附录B 数据实体化加工示例 160
    附录C 地图数据提取内容示例 162
  • 内容简介: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在系统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需求产生的革命性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阐述了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三个原理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相互关系,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内涵与外延。研究探讨了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三套技术体系,即平台数据生产、平台建设服务和平台同步更新。以“数字临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例,采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原理性概念以及三套技术体系,介绍了如何建设一个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最后,总结与展望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测绘地理信息的下一步发展。
  • 作者简介:
      李维森,教授,现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并取得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联邦德国进修摄影测量与遥感,美国哈佛大学学习高级行政管理,受聘于武汉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近年来主要负责测绘地理信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领导工作。如西部测图、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
  • 目录:
    第1 章 需求变化引发的思考 1
    1.1 用户变化及其影响 1
    1.2 定位变化及其影响 3
    1.3 载体变化及其影响 6
    1.4 服务方式变化及其影响 7
    1.5 小结 8
    第2 章 原理性概念 9
    2.1 地理空间框架 9
    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4
    2.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19
    2.4 相互关系 30
    2.5 小结 31
    第3 章 平台数据生产技术体系 32
    3.1 技术体系架构 32
    3.2 平台数据集生产 33
    3.3 平台服务发布 47
    3.4 核心装备及服务内容——以NewMap 为例 56
    3.5 小结 60
    第4 章 平台建设服务技术体系 61
    4.1 技术体系架构 61
    4.2 在线调用 62
    4.3 标准服务 68
    4.4 零码组装 71
    4.5 二次开发 76
    4.6 内嵌调用 79
    4.7 核心装备——以NewMap PLAT 为例 80
    4.8 小结 83
    第5 章 平台同步更新技术体系 84
    5.1 技术体系架构 84
    5.2 矢量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86
    5.3 影像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97
    5.4 平台数据同步更新技术 104
    5.5 核心装备 111
    5.6 小结 117
    第6 章 典型案例——以“数字临沂”为例 118
    6.1 简况 118
    6.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119
    6.3 从基础地理信息到平台数据 127
    6.4 “数字临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133
    6.5 应用示范建设 140
    6.6 小结 151
    第7 章 总结及展望 153
    7.1 回顾与反思 153
    7.2 智慧城市的定位 154
    7.3 智慧城市再认识 155
    7.4 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 155
    参考文献 157
    附录A 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 159
    附录B 数据实体化加工示例 160
    附录C 地图数据提取内容示例 162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李娇,张金艺,任春明,孙学成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第2辑
江小涓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孪生的伦理规制研究
刁生富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货币跨境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庞冬梅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政府网络安全合规性建设指南:密码应用与数据安全 姜海舟 王学进 王少华 潘文伦 等
姜海舟 王学进 王少华 潘文伦 等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创新创业管理
李大元 主编 王丁 傅颖竹 张樑 副主编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极简 《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新作 数字断舍离数字技术 工作方法工作效率 个人成长成功励志书籍
(美) 卡尔·纽波特 后浪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金融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生态链研究
马德功 等著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身份认证技术与实践
田杰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地形测量学(第三版)
邹进贵、 冯永玖 、王健、王腾军、翟翊、刘冠兰、王崇倡 编著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货币框架下的货币与信贷
樊沛然著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理论与方法
数字政府蓝皮书:数字政府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数字化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3)
汤志伟,徐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