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12
版次: 1
ISBN: 9787516101995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57页
字数: 5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32人买过
  • 人类先哲有意识地思索历史演变和地理环境之间奖系的这么一种思考,至少是从古希腊先哲和中国的诸子百家那=就开始了。如今定稻为历史地理学这…范畴的学术研究,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地图学等知识类型,加之采用区域和断代两种方法,突出人(人群、人物)之作用的技术路线进行王作,历史地理学的作品自然会更加丰富多彩,动人心弦。较为专业的知识势必要划归于一些专门的学科,但学科的发展和变动又是时常遭受着学术思潮的推动,其背后的力量则来自于时代的独特内容。《历史地理学探索(第2集)》自历史地理学专业出发,在理论探索、环境史审视、人类家园营造、长安城初探、统万城考察、环境变迁研究、纪念和怀念七个专题下对所论述的题目有所探讨和追思,属于一种专业思想的如实记录。 侯甬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主编、《历史地理》集刊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环境史领域的研究工作。著有《朝宗--黄河与中华文化》(1991年)、《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1995年)、《历史地理学探索》(2004年),主编或编辑有《统万城遗址的综合研究》(2004年)、《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长安史学》(第1-3辑,2007年)、《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2007年)、《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区历史地理研究》(2008年)、《中曰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及其展望》(2008年)等文集。 序言
    理论探索
    1.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及其若干研究动向述评
    [附录1]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
    [附录2]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及其延展
    2.1978-2008: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学术评论
    3.关照现实:历史环境研究的出发点
    4.从习惯线到法定线:我国政区界线性质的变迁
    5.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

    环境史审视
    6.历史地理、环境史学科之异同
    [附录]环境史研究异于环境变迁领域的研究
    7.“生态环境”用语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
    8.人类社会需求导致动物减少和灭绝:以象为例
    [附录]从猎取到饲养:人类对付猛兽方式之演变

    人类家园营造
    9.人类家园营造的历史:初探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形成史
    [附录]寻找东方人类家园的营造经验
    10.梯田的诞生为何属于过去的南方山地?
    11.-方水土如何养一方人?
    --以渭河流域人民生计为例的尝试

    长安城初探
    12.长安城
    --人类史和自然史研究之胜地
    13.周秦汉隋唐之间:都城的选建与超越

    统万城考察
    14.统万城遗址:行政建置和人类居住的历史
    15.统万城遗址:环境变迁实例研究
    16.道光年间夏州城故址(统万城)的调查事由
    17.现阶段保护、研究统万城遗址的意义
    18.近年统万城遗址的发掘调查研究及其保护
    ……
    环境变迁研究
    纪念和怀念
  • 内容简介:
    人类先哲有意识地思索历史演变和地理环境之间奖系的这么一种思考,至少是从古希腊先哲和中国的诸子百家那=就开始了。如今定稻为历史地理学这…范畴的学术研究,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地图学等知识类型,加之采用区域和断代两种方法,突出人(人群、人物)之作用的技术路线进行王作,历史地理学的作品自然会更加丰富多彩,动人心弦。较为专业的知识势必要划归于一些专门的学科,但学科的发展和变动又是时常遭受着学术思潮的推动,其背后的力量则来自于时代的独特内容。《历史地理学探索(第2集)》自历史地理学专业出发,在理论探索、环境史审视、人类家园营造、长安城初探、统万城考察、环境变迁研究、纪念和怀念七个专题下对所论述的题目有所探讨和追思,属于一种专业思想的如实记录。
  • 作者简介:
    侯甬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主编、《历史地理》集刊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环境史领域的研究工作。著有《朝宗--黄河与中华文化》(1991年)、《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1995年)、《历史地理学探索》(2004年),主编或编辑有《统万城遗址的综合研究》(2004年)、《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长安史学》(第1-3辑,2007年)、《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2007年)、《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区历史地理研究》(2008年)、《中曰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及其展望》(2008年)等文集。
  • 目录:
    序言
    理论探索
    1.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及其若干研究动向述评
    [附录1]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
    [附录2]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及其延展
    2.1978-2008: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学术评论
    3.关照现实:历史环境研究的出发点
    4.从习惯线到法定线:我国政区界线性质的变迁
    5.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

    环境史审视
    6.历史地理、环境史学科之异同
    [附录]环境史研究异于环境变迁领域的研究
    7.“生态环境”用语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
    8.人类社会需求导致动物减少和灭绝:以象为例
    [附录]从猎取到饲养:人类对付猛兽方式之演变

    人类家园营造
    9.人类家园营造的历史:初探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形成史
    [附录]寻找东方人类家园的营造经验
    10.梯田的诞生为何属于过去的南方山地?
    11.-方水土如何养一方人?
    --以渭河流域人民生计为例的尝试

    长安城初探
    12.长安城
    --人类史和自然史研究之胜地
    13.周秦汉隋唐之间:都城的选建与超越

    统万城考察
    14.统万城遗址:行政建置和人类居住的历史
    15.统万城遗址:环境变迁实例研究
    16.道光年间夏州城故址(统万城)的调查事由
    17.现阶段保护、研究统万城遗址的意义
    18.近年统万城遗址的发掘调查研究及其保护
    ……
    环境变迁研究
    纪念和怀念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中国环境通史第三卷(五代十国—明)
侯甬坚 著;侯甬坚、聂传平、夏宇旭、赵彦风 编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3集)
侯甬坚 著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统万城建城一千六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侯甬坚、邢福来、邓辉 编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中国环境史研究(第3辑):历史动物研究
侯甬坚、曹志红、张洁、李冀 著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河流文明丛书:渭河
侯甬坚 著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及其展望
侯甬坚、江村治树 编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长安史学
侯甬坚 主编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长安史学(第2辑)
侯甬坚 编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长安史学(第1辑)
侯甬坚 编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历史地理学探索
侯甬坚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
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
侯甬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