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步道规划:理论·技术·实践

国家步道规划:理论·技术·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6-08
版次: 1
ISBN: 9787112195886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5页
字数: 32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1人买过
  •   《国家步道规划:理论·技术·实践》通过中国、美国步道经验比较借鉴,步道、绿道的比较分析,提出中国步道的概念、分类、等级划分和对中国国家步道的发展建议。
      结合海外经验与中国步道规划实践,构建步道规划的理论框架,提出步道规划的层次划分、不同层次步道规划的原则与主要内容,提出步道线路规划、步道服务设施规划的主体内容。基于3S(RS、GIS、GPS)空间技术构建步道规划的技术方法体系,将3S空间技术集成应用于步道规划全过程,包括调研分析、条件j平价、步道线路规划、步道设施规划、规划成果展示等阶段。
      基于上述步道规划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成功编制完成《北京市旅游休闲步道总体规划》《顺义五彩浅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北京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并将以上三个规划的主体内容,作为《国家步道规划:理论·技术·实践》的案例。   丁洪建,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工作,现为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城镇与国家步道规划。已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合著著作10部,主持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包括北京市步道规划、顺义五彩浅山步道规划、北京昌平区步道规划、北京海淀区步道规划。主持或参与项目获中规院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贺剑,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同年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工作,现为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刘剑箫,2012年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获城市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目前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主要业务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 上篇 绪论
    第1章 引言
    1.1 何谓步道
    1.2 步道与绿道辨析
    1.3 研究意义
    1.3.1 还外步道规划建设历史已近百年
    1.3.2 国内正在掀起步道规划建设热潮
    1.3.3 国家步道规划理论与技术基础薄弱
    1.3.4 国家步道规划研究具有开创意义
    第2章 中美国家步道比较借鉴
    2.1 美国国家步道
    2.1.1 步道概念
    2.1.2 发展状况
    2.1.3 法规标准
    2.1.4 步道案例
    2.1.5 技术特点
    2.2 中国步道发展
    2.2.1 步道概念
    2.2.2 发展状况
    2.2.3 法规标准
    2.2.4 步道案例
    2.2.5 技术特点
    2.3 中国国家步道启示中篇 国家步道规划的理论与技术
    第3章 步道规划层次与内容
    3.1 规划区步道总体规划
    3.2 启动区步道系统规划
    第4章 步道线路规划
    4.1 步道线路规划的基本内容
    4.1.1 规划区步道线路规划
    4.1.2 启动区步道线路规划
    4.2 步道线路规划示例
    4.2.1 顺义浅山区基本概况
    4.2.2 规划范围与层次
    4.2.3 规划区步道线路规划
    4.2.4 启动区步道线路规划
    第5章 步道服务设施规划
    5.1 海内外步道服务设施经验
    5.1.1 美国的国家步道服务设施
    5.1.2 我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务设施
    5.2 步道服务设施的界定与构成
    5.2.1 概念界定
    5.2.2 设施等级
    5.2.3 设施类型
    5.2.4 配置要求
    5.3 步道服务设施规划的层次与内容
    5.3.1 步道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5.3.2 步道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5.4 步道服务设施规划示例
    5.4.1 昌平步道启动区基本概况
    5.4.2 步道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方案
    5.4.3 安全救援系统专项规划方案
    5.4.4 标识系统专项规划方案
    5.4.5 昌平步道服务设施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修改稿)》的比较
    5.5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基于3S空间技术的步道规划技术方法
    6.1 海内外国家步道规划经验
    6.2 步道规划的技术难点
    6.3 3S空间技术在步道规划中的集成应用方法设计
    6.3.1 3S空间技术集成应用流程设计
    6.3.2 3S空间技术在步道规划中的应用程序工具
    6.4 3S空间技术在步道规划中的集成应用示例
    6.4.1 资料准备阶段
    6.4.2 步道建设适宜性评价
    6.4.3 步道线路规划阶段
    6.4.4 步道服务设施规划
    6.4.5 步道规划成果展示
    6.5 小结下篇 步道规划实例
    第7章 顺义五彩浅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
    7.1 总则
    7.1.1 规划范围
    7.1.2 发展背景
    7.1.3 规划任务
    7.1.4 规划依据
    7.1.5 规划技术路线
    7.2 现状条件
    7.2.1 步道基础
    7.2.2 发展条件
    7.2.3 经验借鉴
    7.3 发展定位
    7.3.1 目标定位
    7.3.2 市场定位
    7.3.3 功能定位
    7.4 规划区步道总体规划
    7.4.1 规划原则
    7.4.2 支撑条件
    7.4.3 总体布局
    7.5 启动区步道系统规划
    7.5.1 启动区的选择
    7.5.2 步道规划技术流程
    7.5.3 条件评价
    7.5.4 步道系统结构
    7.5.5 步道系统布局
    7.5.6 典型步道线路
    7.5.7 步道服务设施布局
    7.5.8 近期步道建设
    7.6 建设标准与引导
    7.6.1 指导通则
    7.6.2 步道建设标准指引
    7.6.3 步道设施建设标准引导
    7.6.4 步道景观风貌指引
    7.7 规划保障
    7.7.1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构建
    7.7.2 产业联动扶贫增收
    7.7.3 区域交通支持
    7.7.4 强化赛事营销
    第8章 北京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
    8.1 导言
    8.1.1 背景条件
    8.1.2 规划任务
    8.1.3 步道规划建设过程
    8.1.4 规划依据
    8.1.5 海内外步道借鉴
    8.2 发展定位
    8.2.1 现状基础
    8.2.2 发展条件
    8.2.3 目标定位
    8.2.4 市场定位
    8.3 规划区步道总体规划
    8.3.1 规划原则
    8.3.2 步道建设适宜性评价
    8.3.3 规划思路
    8.3.4 规划方案
    8.4 启动区步道系统规划
    8.4.1 启动区的选择
    8.4.2 建设条件评价
    8.4.3 空间结构:2主线+7环线
    8.4.4 步道总体布局
    8.4.5 典型步道线路
    8.4.6 步道服务设施布局
    8.5 规划保障
    8.5.1 构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
    8.5.2 构建昌平智慧登山系统
    8.5.3 区域交通支撑
    8.5.4 产业联动富民
    8.5.5 多元化拓展投融资渠道
    8.5.6 强化节庆与赛事营销
    8.5.7 构建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管理运营机制
    第9章 北京市旅游休闲步道总体规划
    9.1 总则
    9.1.1 规划背景
    9.1.2 规划目的
    9.1.3 规划范围
    9.1.4 规划对象
    9.1.5 规划层次与任务
    9.1.6 规划依据
    9.2 发展定位
    9.2.1 现状基础
    9.2.2 目标定位
    9.2.3 市场定位
    9.3 发展条件
    9.3.1 以山为基:康体健身休闲旅游
    9.3.2 以水为廊:滨水游憩休闲旅游
    9.3.3 以文为脉:历史文化体验旅游
    9.3.4 以景(区)为珠:旅游综合价值提升
    9.3.5 以村为本:旅游促进富民增收
    9.3.6 绿道对接:衔接区域交通体系
    9.4 空间布局
    9.4.1 空间结构
    9.4.2 总体布局
    9.4.3 分类指引
    9.4.4 绿道对接
    9.5 试点方案
    9.5.1 试点方案工作流程
    9.5.2 区县步道规划
    9.5.3 示范路段步道设计
    9.6 建设标准
    9.6.1 步道路面
    9.6.2 服务设施
    9.6.3 标识系统
    9.7 实施保障
    9.7.1 制定北京步道规划设计标准
    9.7.2 推进各区编制步道规划设计方案
    9.7.3 多方争取步道建设与维护资金
    9.7.4 建立步道运营管理机制
    9.7.5 强化赛事与节庆营销
    9.7.6 完善北京步道配套系统
  • 内容简介:
      《国家步道规划:理论·技术·实践》通过中国、美国步道经验比较借鉴,步道、绿道的比较分析,提出中国步道的概念、分类、等级划分和对中国国家步道的发展建议。
      结合海外经验与中国步道规划实践,构建步道规划的理论框架,提出步道规划的层次划分、不同层次步道规划的原则与主要内容,提出步道线路规划、步道服务设施规划的主体内容。基于3S(RS、GIS、GPS)空间技术构建步道规划的技术方法体系,将3S空间技术集成应用于步道规划全过程,包括调研分析、条件j平价、步道线路规划、步道设施规划、规划成果展示等阶段。
      基于上述步道规划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成功编制完成《北京市旅游休闲步道总体规划》《顺义五彩浅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北京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并将以上三个规划的主体内容,作为《国家步道规划:理论·技术·实践》的案例。
  • 作者简介:
      丁洪建,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工作,现为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城镇与国家步道规划。已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合著著作10部,主持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包括北京市步道规划、顺义五彩浅山步道规划、北京昌平区步道规划、北京海淀区步道规划。主持或参与项目获中规院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贺剑,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同年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工作,现为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刘剑箫,2012年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获城市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目前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主要业务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
  • 目录:
    上篇 绪论
    第1章 引言
    1.1 何谓步道
    1.2 步道与绿道辨析
    1.3 研究意义
    1.3.1 还外步道规划建设历史已近百年
    1.3.2 国内正在掀起步道规划建设热潮
    1.3.3 国家步道规划理论与技术基础薄弱
    1.3.4 国家步道规划研究具有开创意义
    第2章 中美国家步道比较借鉴
    2.1 美国国家步道
    2.1.1 步道概念
    2.1.2 发展状况
    2.1.3 法规标准
    2.1.4 步道案例
    2.1.5 技术特点
    2.2 中国步道发展
    2.2.1 步道概念
    2.2.2 发展状况
    2.2.3 法规标准
    2.2.4 步道案例
    2.2.5 技术特点
    2.3 中国国家步道启示中篇 国家步道规划的理论与技术
    第3章 步道规划层次与内容
    3.1 规划区步道总体规划
    3.2 启动区步道系统规划
    第4章 步道线路规划
    4.1 步道线路规划的基本内容
    4.1.1 规划区步道线路规划
    4.1.2 启动区步道线路规划
    4.2 步道线路规划示例
    4.2.1 顺义浅山区基本概况
    4.2.2 规划范围与层次
    4.2.3 规划区步道线路规划
    4.2.4 启动区步道线路规划
    第5章 步道服务设施规划
    5.1 海内外步道服务设施经验
    5.1.1 美国的国家步道服务设施
    5.1.2 我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服务设施
    5.2 步道服务设施的界定与构成
    5.2.1 概念界定
    5.2.2 设施等级
    5.2.3 设施类型
    5.2.4 配置要求
    5.3 步道服务设施规划的层次与内容
    5.3.1 步道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5.3.2 步道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5.4 步道服务设施规划示例
    5.4.1 昌平步道启动区基本概况
    5.4.2 步道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方案
    5.4.3 安全救援系统专项规划方案
    5.4.4 标识系统专项规划方案
    5.4.5 昌平步道服务设施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修改稿)》的比较
    5.5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基于3S空间技术的步道规划技术方法
    6.1 海内外国家步道规划经验
    6.2 步道规划的技术难点
    6.3 3S空间技术在步道规划中的集成应用方法设计
    6.3.1 3S空间技术集成应用流程设计
    6.3.2 3S空间技术在步道规划中的应用程序工具
    6.4 3S空间技术在步道规划中的集成应用示例
    6.4.1 资料准备阶段
    6.4.2 步道建设适宜性评价
    6.4.3 步道线路规划阶段
    6.4.4 步道服务设施规划
    6.4.5 步道规划成果展示
    6.5 小结下篇 步道规划实例
    第7章 顺义五彩浅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
    7.1 总则
    7.1.1 规划范围
    7.1.2 发展背景
    7.1.3 规划任务
    7.1.4 规划依据
    7.1.5 规划技术路线
    7.2 现状条件
    7.2.1 步道基础
    7.2.2 发展条件
    7.2.3 经验借鉴
    7.3 发展定位
    7.3.1 目标定位
    7.3.2 市场定位
    7.3.3 功能定位
    7.4 规划区步道总体规划
    7.4.1 规划原则
    7.4.2 支撑条件
    7.4.3 总体布局
    7.5 启动区步道系统规划
    7.5.1 启动区的选择
    7.5.2 步道规划技术流程
    7.5.3 条件评价
    7.5.4 步道系统结构
    7.5.5 步道系统布局
    7.5.6 典型步道线路
    7.5.7 步道服务设施布局
    7.5.8 近期步道建设
    7.6 建设标准与引导
    7.6.1 指导通则
    7.6.2 步道建设标准指引
    7.6.3 步道设施建设标准引导
    7.6.4 步道景观风貌指引
    7.7 规划保障
    7.7.1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构建
    7.7.2 产业联动扶贫增收
    7.7.3 区域交通支持
    7.7.4 强化赛事营销
    第8章 北京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
    8.1 导言
    8.1.1 背景条件
    8.1.2 规划任务
    8.1.3 步道规划建设过程
    8.1.4 规划依据
    8.1.5 海内外步道借鉴
    8.2 发展定位
    8.2.1 现状基础
    8.2.2 发展条件
    8.2.3 目标定位
    8.2.4 市场定位
    8.3 规划区步道总体规划
    8.3.1 规划原则
    8.3.2 步道建设适宜性评价
    8.3.3 规划思路
    8.3.4 规划方案
    8.4 启动区步道系统规划
    8.4.1 启动区的选择
    8.4.2 建设条件评价
    8.4.3 空间结构:2主线+7环线
    8.4.4 步道总体布局
    8.4.5 典型步道线路
    8.4.6 步道服务设施布局
    8.5 规划保障
    8.5.1 构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
    8.5.2 构建昌平智慧登山系统
    8.5.3 区域交通支撑
    8.5.4 产业联动富民
    8.5.5 多元化拓展投融资渠道
    8.5.6 强化节庆与赛事营销
    8.5.7 构建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管理运营机制
    第9章 北京市旅游休闲步道总体规划
    9.1 总则
    9.1.1 规划背景
    9.1.2 规划目的
    9.1.3 规划范围
    9.1.4 规划对象
    9.1.5 规划层次与任务
    9.1.6 规划依据
    9.2 发展定位
    9.2.1 现状基础
    9.2.2 目标定位
    9.2.3 市场定位
    9.3 发展条件
    9.3.1 以山为基:康体健身休闲旅游
    9.3.2 以水为廊:滨水游憩休闲旅游
    9.3.3 以文为脉:历史文化体验旅游
    9.3.4 以景(区)为珠:旅游综合价值提升
    9.3.5 以村为本:旅游促进富民增收
    9.3.6 绿道对接:衔接区域交通体系
    9.4 空间布局
    9.4.1 空间结构
    9.4.2 总体布局
    9.4.3 分类指引
    9.4.4 绿道对接
    9.5 试点方案
    9.5.1 试点方案工作流程
    9.5.2 区县步道规划
    9.5.3 示范路段步道设计
    9.6 建设标准
    9.6.1 步道路面
    9.6.2 服务设施
    9.6.3 标识系统
    9.7 实施保障
    9.7.1 制定北京步道规划设计标准
    9.7.2 推进各区编制步道规划设计方案
    9.7.3 多方争取步道建设与维护资金
    9.7.4 建立步道运营管理机制
    9.7.5 强化赛事与节庆营销
    9.7.6 完善北京步道配套系统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