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精品集:读史阅世九十年

季羡林精品集:读史阅世九十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9
版次: 1
ISBN: 9787508740010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53人买过
  •  《季羡林精品集:读史阅世九十年》收入了季羡林先生关于印度简史研究等代表性文章及反映文革历史的纪实散文《牛棚杂忆》,这两部分所架构出的季老读史,是一面真实的历史“镜子”,作者坦言:常在这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决没有任何坏处。史可以照见绝望和希望;史可以告诉后人怎样去奋斗。  季羡林,1911年8月2日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因家境贫寒,六岁投奔时在济南的叔父,受到严格教育。1934年获得清华大学西洋文学学术学位,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大副校长、北大南亚研究所所长。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季羡林先生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教育家、历史语言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先生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出版《季羡林全集》等。此外,季羡林先生还有大量散文、杂文作品问世,风格自成一体,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在学术界曾被誉为“中国东方学奠基人”。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先生以九十八岁高龄辞世。
    第一篇我这一辈子

    八十述怀

    老年谈老

    九十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第二篇牛棚杂忆

    (小节体现出来)

    第三篇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历史研究断想

    中国制造瓷器术传入印度

    第四篇印度六讲

    古代印度的文化

    印度文学在中国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

    沙恭达罗

    《薄伽梵歌》中译本序

    印度简史
  • 内容简介:
     《季羡林精品集:读史阅世九十年》收入了季羡林先生关于印度简史研究等代表性文章及反映文革历史的纪实散文《牛棚杂忆》,这两部分所架构出的季老读史,是一面真实的历史“镜子”,作者坦言:常在这面镜子里照一照,会有无限的好处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应当干,什么事情又不应当干,决没有任何坏处。史可以照见绝望和希望;史可以告诉后人怎样去奋斗。
  •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2日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因家境贫寒,六岁投奔时在济南的叔父,受到严格教育。1934年获得清华大学西洋文学学术学位,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大副校长、北大南亚研究所所长。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季羡林先生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教育家、历史语言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先生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出版《季羡林全集》等。此外,季羡林先生还有大量散文、杂文作品问世,风格自成一体,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在学术界曾被誉为“中国东方学奠基人”。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先生以九十八岁高龄辞世。
  • 目录:
    第一篇我这一辈子

    八十述怀

    老年谈老

    九十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第二篇牛棚杂忆

    (小节体现出来)

    第三篇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历史研究断想

    中国制造瓷器术传入印度

    第四篇印度六讲

    古代印度的文化

    印度文学在中国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

    沙恭达罗

    《薄伽梵歌》中译本序

    印度简史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