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撰文
2013-07
版次: 1
ISBN: 9787020096954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8页
字数: 302千字
分类: 历史
1133人买过
  •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时间跨度从1964至1969年。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最为动荡时期毛泽东的重大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作者参阅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在生动翔实地还原 \\\"文革\\\"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同时,也探究了动乱发生、发展的原委和过程。
      书中载入的一百余幅毛泽东\\\"文革\\\"岁月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百分之九十属于首度曝光面世。
      整部书稿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弥足珍贵。
        顾保孜,1957年生,系江苏兴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第二炮兵政治部正师职创作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红墙里的瞬间》、《样板戏出台内幕》、《铁血N4A》、《纳粹集中营的中国女孩》、《我的父亲朱德》、《红镜头》、《伟人凡影》、《超越血缘之爱》、《知情者说》、《跨出中南海》、《实话实说红舞台》、《中南海人物春秋》、《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等纪实文学著作;并创作有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当代军人最喜爱军版图书一等奖、\\\"五个一\\\"图书工程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五个一\\\"电影工程奖等全国性的奖项。 第一章 独有豪情
    赫鲁晓夫骨子里对中国的蔑视,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毛泽东亲自捉刀,公开发表九篇针对苏共反华“大合唱”的反击文章。这是建国后毛泽东又一段“激扬文字”的岁月。与此同时,对“现代修正主义”的问题,他开始了深入的思索和探究。

    第二章犹记烽火
    1964年与1965年交替之际,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逐渐凸显,最终激化至无法调和。从“十七条”到“二十三条”,毛、刘分歧公开化。毛泽东带着沉重的思索,重新登上“犹记烽火”的井冈。在这片成全了斗志,铸就了意志的土地上,他开始酝酿一场新的运动。

    第三章 山雨欲来
    一篇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引起毛泽东极大的重视,他希望就此打破沉寂。毛泽东于西方的一个山洞闭关,十一天后神清气爽地“出山”,随后在武汉的长江一番畅游。浩荡的江水,洗去了他一年多背负的沉重思考。他将忧患意识化为行动决心,决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他要在和平年代里迎接暴风骤雨的到来……

    第四章 满街红绿
    从具有强烈“革命造反精神”的红卫兵身上,毛泽东看到了开创新局面的希望。他在欢声雷动、一片沸腾的天安门广场,一次又一次亮出自己信赖人民自发革命的姿态。然而此时,许多党政军高级领导人和民主人士的脸上挂满了愁容与困惑。“文革”初期,令人始料不及、难以理解的事件接连发生,逐渐超出人力所能约束的范畴。

    第五章 摧枯拉朽
    进入1967年,“一月风暴”在各地产生连锁反应,大夺权和派性武斗争端迭起,干线运输几近瘫痪。大乱之际,党内、军内元老派对“文化大革命”的做法已从最初的“很不理解”发展到强烈不满。“七二○”事件迫使毛泽东仓促飞离武汉,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通过处理王力、关锋、戚本禹的问题,他发出了控制“文革”局面的信号。

    第六章 峰谷之间
    “文革”派性冲突愈演愈烈,一个四处武斗的中国超出了毛泽东的预料。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断然采取强硬手段,以图控制乱局。“九大”之后,刘少奇被彻底打入地狱,而林彪却如日中天,一跃成为“第二号人物”。一场中苏边境冲突,林彪统帅三军,紧急下发“一号令”;他的举措,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由此也埋下了两人分道扬镳的伏笔。
  • 内容简介: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时间跨度从1964至1969年。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最为动荡时期毛泽东的重大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作者参阅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在生动翔实地还原 \\\"文革\\\"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同时,也探究了动乱发生、发展的原委和过程。
      书中载入的一百余幅毛泽东\\\"文革\\\"岁月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百分之九十属于首度曝光面世。
      整部书稿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弥足珍贵。
     
  • 作者简介:
      顾保孜,1957年生,系江苏兴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第二炮兵政治部正师职创作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红墙里的瞬间》、《样板戏出台内幕》、《铁血N4A》、《纳粹集中营的中国女孩》、《我的父亲朱德》、《红镜头》、《伟人凡影》、《超越血缘之爱》、《知情者说》、《跨出中南海》、《实话实说红舞台》、《中南海人物春秋》、《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等纪实文学著作;并创作有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当代军人最喜爱军版图书一等奖、\\\"五个一\\\"图书工程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五个一\\\"电影工程奖等全国性的奖项。
  • 目录:
    第一章 独有豪情
    赫鲁晓夫骨子里对中国的蔑视,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毛泽东亲自捉刀,公开发表九篇针对苏共反华“大合唱”的反击文章。这是建国后毛泽东又一段“激扬文字”的岁月。与此同时,对“现代修正主义”的问题,他开始了深入的思索和探究。

    第二章犹记烽火
    1964年与1965年交替之际,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逐渐凸显,最终激化至无法调和。从“十七条”到“二十三条”,毛、刘分歧公开化。毛泽东带着沉重的思索,重新登上“犹记烽火”的井冈。在这片成全了斗志,铸就了意志的土地上,他开始酝酿一场新的运动。

    第三章 山雨欲来
    一篇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引起毛泽东极大的重视,他希望就此打破沉寂。毛泽东于西方的一个山洞闭关,十一天后神清气爽地“出山”,随后在武汉的长江一番畅游。浩荡的江水,洗去了他一年多背负的沉重思考。他将忧患意识化为行动决心,决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他要在和平年代里迎接暴风骤雨的到来……

    第四章 满街红绿
    从具有强烈“革命造反精神”的红卫兵身上,毛泽东看到了开创新局面的希望。他在欢声雷动、一片沸腾的天安门广场,一次又一次亮出自己信赖人民自发革命的姿态。然而此时,许多党政军高级领导人和民主人士的脸上挂满了愁容与困惑。“文革”初期,令人始料不及、难以理解的事件接连发生,逐渐超出人力所能约束的范畴。

    第五章 摧枯拉朽
    进入1967年,“一月风暴”在各地产生连锁反应,大夺权和派性武斗争端迭起,干线运输几近瘫痪。大乱之际,党内、军内元老派对“文化大革命”的做法已从最初的“很不理解”发展到强烈不满。“七二○”事件迫使毛泽东仓促飞离武汉,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通过处理王力、关锋、戚本禹的问题,他发出了控制“文革”局面的信号。

    第六章 峰谷之间
    “文革”派性冲突愈演愈烈,一个四处武斗的中国超出了毛泽东的预料。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断然采取强硬手段,以图控制乱局。“九大”之后,刘少奇被彻底打入地狱,而林彪却如日中天,一跃成为“第二号人物”。一场中苏边境冲突,林彪统帅三军,紧急下发“一号令”;他的举措,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由此也埋下了两人分道扬镳的伏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