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1
版次: 1
ISBN: 9787301271476
定价: 5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8页
字数: 236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7人买过
  •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作者通过山西省柳林县的“guo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盘子会与“县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这两个“文化遗产”案例的并置,揭示了在复杂的地方日常生活中“文化遗产”这一看似统一连贯的概念与实践体系所包含的种种差异、矛盾和复杂性。以人类学的文化遗产整体观视之,柳林人日常生活中的盘子会与龙王庙、它们变迁中的过去与当下以及它们所处的更为宽广的后现代“文化遗产”话语背景在这部后现代视角下的多声部“文化遗产”民族志中得到了呈现,从而也为回答“什么是‘文化遗产’?”这一问题提供了启示。   宋奕,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专业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讲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共享遗产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的人类学方法论以及博物馆研究。 第一章 研究者的声音:“盘子会”引发的“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引言 

     第一节 从“看景”到“歇下”:田野的进入 

     1 “在呀歇着?”:居所的焦虑 

     2 像个柳林人一样地“歇下”:“主位”的当地生活 

     第二节 后现代视角下“文化遗产”的多声部民族志 

     1 从《写文化》开始 

     2 关于“后现代主义” 

     3 人类学的转向与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4 后现代视角下的“文化遗产民族志” 

     第三节 从盘子会到龙王庙:并置在后现代视角下的“文化遗产空间”中 

     1 贾宝平:周旋于盘子和龙王庙间的柳林人 

     2 关于“空间的视角”与“文化空间” 

     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启示下的“文化遗产空间” 

     4 “文化遗产空间”中盘子会与龙王庙的并置 

     第四节 “话语”与文化遗产 

     1 “话语”:来自福柯的启示 

     2 文化遗产话语的历史化 

     3 异质性中多声部的文化遗产话语 

    第二章 从世界到中国到柳林:文化遗产话语的考古 

     第一节 “世界非文物组织”:柳林人的文化遗产话语 

     第二节 国际“文化遗产话语”:一个后现代的产物 

     1 应对现代性——发端、战争年代到战后“世界遗产公约”的问世 

     2 后现代的挑战——对抗权威、反思“物质性”与“非遗公约”的诞生 

     3 迈向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整合” 

     第三节 从“文物”“民俗”到“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遗产话语形成 

     1 “自外而内”与“从上至下”的走向 

     2 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 

     3 从民俗到文化遗产 

    第三章 嘈杂交响之地:柳林镇与柳林人 

     第一节 柳林镇 

     1 清河水浇灌出的柳林——三镇的格局与历史 

     2 三条大街中的市镇变迁与地方生活 

     3 农民与市民——煤炭时代中的身份变换与流动 

     第二节 柳林人刘二娃的生活 

     1 山上山下两间房:居厢与营生 

     2 饭馆、龙王庙和盘子会——“人在社会上” 

    第四章 变迁洪流中的抑扬——被官方文本遗漏的历史之声 

     第一节 龙王庙——不见经传的前世 

     1 龙王庙保护组 

     2 出人意料的“厚重”历史 

     3 遗漏于官方话语之外的浩劫——“龙王庙案” 

     4 世俗的侵占与“神”的回归 

     第二节 柳林盘子会——申报书以外的复杂变迁 

     1 “庙”?“棚棚”?“盘子”?——申报书与民间的解答 

     2 盘子和庙的互变纠缠:“移动的庙宇”与“生根的盘子” 

     3 压制、复兴、波折与发展——补全的生命史 

    第五章 反常之声:送不出去的盘子与龙王庙结局相反的两个“事月” 

     第一节 打破“规矩”的杂音:两座送不出去的盘子 

     1 反常的连任 

     2 各自的难题 

     3 抛却烦恼的正日子——满城尽红火 

     4 最终解决的大问题——一波三折的移交 

     第二节 出乎预料的强音——龙王庙二月十九观音会 

     1 一年一度的“事月”——观音会与人口戏 

     2 “上门收礼”——起“人口份子” 

     3 正日子——许愿、还灯、看戏、度锁锁 

     第三节 声势突降的哑音——龙王庙开光 

     1 筹备——不凑巧的年景 

     2 散帖——不顺遂的开场 

     3 阴雨中的开光 

     4 失败的议论和贾宝平的烦恼 

    第六章 纠首刘二娃的盘子会:日常生活的嘈杂人声 

     第一节 初一到十五:家庭到社会 

     1 走罢亲戚动弹开 

     2 正月初八收份子 

     第二节 搭盘子与酒桌上的蓝图 

     1 正月十二:拉家当、搭盘子 

     2 盘子上的晚饭:关于换届的商议 

     3 正月十三:接班话题的延续与二娃的主人家史 

     第三节 正日子和接班问题的发酵 

     1 正月十四:为神神采购、供敬与出盘 

     2 最后的“钉子户”与晚饭上的交心谈心 

     3 二轻局盘子的红火之夜 

     4 正月十五:新主人家的露面 

     第四节 收场与散伙饭 

     1 出榜与请成永平上山吃饭 

     2 拆盘收场 

     3 散伙饭上的群情与憧憬 

    第七章 尾声:南山上的盘子和北山上的寺 

    结语 后现代语境中“文化遗产”的“多声部民族志” 

    附录 部分柳林方言口语词汇对照释义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 内容简介: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作者通过山西省柳林县的“guo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盘子会与“县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这两个“文化遗产”案例的并置,揭示了在复杂的地方日常生活中“文化遗产”这一看似统一连贯的概念与实践体系所包含的种种差异、矛盾和复杂性。以人类学的文化遗产整体观视之,柳林人日常生活中的盘子会与龙王庙、它们变迁中的过去与当下以及它们所处的更为宽广的后现代“文化遗产”话语背景在这部后现代视角下的多声部“文化遗产”民族志中得到了呈现,从而也为回答“什么是‘文化遗产’?”这一问题提供了启示。
  • 作者简介:
      宋奕,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专业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讲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共享遗产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的人类学方法论以及博物馆研究。
  •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者的声音:“盘子会”引发的“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引言 

     第一节 从“看景”到“歇下”:田野的进入 

     1 “在呀歇着?”:居所的焦虑 

     2 像个柳林人一样地“歇下”:“主位”的当地生活 

     第二节 后现代视角下“文化遗产”的多声部民族志 

     1 从《写文化》开始 

     2 关于“后现代主义” 

     3 人类学的转向与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4 后现代视角下的“文化遗产民族志” 

     第三节 从盘子会到龙王庙:并置在后现代视角下的“文化遗产空间”中 

     1 贾宝平:周旋于盘子和龙王庙间的柳林人 

     2 关于“空间的视角”与“文化空间” 

     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启示下的“文化遗产空间” 

     4 “文化遗产空间”中盘子会与龙王庙的并置 

     第四节 “话语”与文化遗产 

     1 “话语”:来自福柯的启示 

     2 文化遗产话语的历史化 

     3 异质性中多声部的文化遗产话语 

    第二章 从世界到中国到柳林:文化遗产话语的考古 

     第一节 “世界非文物组织”:柳林人的文化遗产话语 

     第二节 国际“文化遗产话语”:一个后现代的产物 

     1 应对现代性——发端、战争年代到战后“世界遗产公约”的问世 

     2 后现代的挑战——对抗权威、反思“物质性”与“非遗公约”的诞生 

     3 迈向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整合” 

     第三节 从“文物”“民俗”到“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遗产话语形成 

     1 “自外而内”与“从上至下”的走向 

     2 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 

     3 从民俗到文化遗产 

    第三章 嘈杂交响之地:柳林镇与柳林人 

     第一节 柳林镇 

     1 清河水浇灌出的柳林——三镇的格局与历史 

     2 三条大街中的市镇变迁与地方生活 

     3 农民与市民——煤炭时代中的身份变换与流动 

     第二节 柳林人刘二娃的生活 

     1 山上山下两间房:居厢与营生 

     2 饭馆、龙王庙和盘子会——“人在社会上” 

    第四章 变迁洪流中的抑扬——被官方文本遗漏的历史之声 

     第一节 龙王庙——不见经传的前世 

     1 龙王庙保护组 

     2 出人意料的“厚重”历史 

     3 遗漏于官方话语之外的浩劫——“龙王庙案” 

     4 世俗的侵占与“神”的回归 

     第二节 柳林盘子会——申报书以外的复杂变迁 

     1 “庙”?“棚棚”?“盘子”?——申报书与民间的解答 

     2 盘子和庙的互变纠缠:“移动的庙宇”与“生根的盘子” 

     3 压制、复兴、波折与发展——补全的生命史 

    第五章 反常之声:送不出去的盘子与龙王庙结局相反的两个“事月” 

     第一节 打破“规矩”的杂音:两座送不出去的盘子 

     1 反常的连任 

     2 各自的难题 

     3 抛却烦恼的正日子——满城尽红火 

     4 最终解决的大问题——一波三折的移交 

     第二节 出乎预料的强音——龙王庙二月十九观音会 

     1 一年一度的“事月”——观音会与人口戏 

     2 “上门收礼”——起“人口份子” 

     3 正日子——许愿、还灯、看戏、度锁锁 

     第三节 声势突降的哑音——龙王庙开光 

     1 筹备——不凑巧的年景 

     2 散帖——不顺遂的开场 

     3 阴雨中的开光 

     4 失败的议论和贾宝平的烦恼 

    第六章 纠首刘二娃的盘子会:日常生活的嘈杂人声 

     第一节 初一到十五:家庭到社会 

     1 走罢亲戚动弹开 

     2 正月初八收份子 

     第二节 搭盘子与酒桌上的蓝图 

     1 正月十二:拉家当、搭盘子 

     2 盘子上的晚饭:关于换届的商议 

     3 正月十三:接班话题的延续与二娃的主人家史 

     第三节 正日子和接班问题的发酵 

     1 正月十四:为神神采购、供敬与出盘 

     2 最后的“钉子户”与晚饭上的交心谈心 

     3 二轻局盘子的红火之夜 

     4 正月十五:新主人家的露面 

     第四节 收场与散伙饭 

     1 出榜与请成永平上山吃饭 

     2 拆盘收场 

     3 散伙饭上的群情与憧憬 

    第七章 尾声:南山上的盘子和北山上的寺 

    结语 后现代语境中“文化遗产”的“多声部民族志” 

    附录 部分柳林方言口语词汇对照释义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闹海/郑渊洁十二生肖童话
郑渊洁 著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闹海:十二生肖系列童话
郑渊洁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家的大喜事儿
符文征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的嬗变:白族水神信仰体系的人类学透视
杨跃雄、杨德爱 著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令(上、下册)
魔女恩恩 著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之怒
【英】陈学仁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令(终结篇)
魔女恩恩 著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传说(25)
唐家三少 著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子民
李香 编;周伯文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输棋
葛格,何庆宇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
龙王公主
潘小庆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