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2008-10
版次: 1
ISBN: 9787802144460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2页
字数: 31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86人买过
  •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试图解析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与蒋介石之间的神秘关系,从而破解纷纭复杂的民国政坛之谜。陈果夫在国民党政府中历任要职:1928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副院长,1932年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8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
    陈立夫28岁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以后历任组织部部长、教育部部长、立法院副部长等一系列高职。
    1944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曾这样描写二陈兄弟的权势:如今,一个腐败的政治派别控制着国民党。它既有坦慕尼大厅(纽约民主党总部所在地)的最恶劣的特点,又有西班牙宗教法庭的一些最恶劣的特点。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兄弟俩陈立夫和陈果夫,实际上通过恩赐、秘密警察、间谍活动和行政权力控制着全国的思想。重庆的所有外国人都把他们俩称为“CC”派。哥哥陈果夫几乎完全控制着通天的大门,送蒋委员长的文件和备忘录等都要通过他转交。 第一章陈果夫、陈立夫之所以能与蒋介石“同床共枕”,全仰仗父辈们的业绩,否则,根本不会发生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这段跌宕动人的故事(1)

    第二章陈其美弃商从戎,投身革命,与蒋介石义结金兰,由此在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之间铺就了一座魂不断的蓝桥(14)

    第三章蒋介石愤于恶霸欺压投笔从戎,而陈果夫和陈立夫则受父辈影响背起行囊闯世界,恰巧有陈其美中间搭桥,这才有了蒋介石与陈果夫的第一次谋面(33)

    第四章革命并没有在心灵上把陈果夫与蒋介石系在一起,倒是一个证券物品交易所让两个人终成知己(48)

    第五章蒋介石没有辜负陈果夫的期盼,终于在政治上站稳了脚跟,这样.陈果夫、陈立夫便心安理得地南下广州开采“革命之矿”,从此跟定蒋介石(61)

    第六章陈果夫能干,陈立夫精明,二人忠心耿耿地为蒋介石做事,即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对此,蒋介石打心眼儿里对他们备加赏识(76)

    第七章血染乌纱,陈果夫、陈立夫死心踏地地为蒋介石效力,深得蒋介石的赏识,最终以他们结党为蒋的忠诚和政绩敲定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政治格局。(99)

    第八章陈果夫、陈立夫为配合蒋介石的军事围剿,与蒋介石一唱一合。对文化界进步人士大肆清剿,对此,蒋介石很满意地称之为“珠联璧合”(124)

    第九章陈果夫、陈立夫没有因蒋介石的下野而改变初衷,所以,当蒋介石东山再起时,为报恩于二陈的耿耿肝胆,支持二陈坐上了特务魁首“CC”灵魂的逍遥椅(136)

    第十章陈果夫、陈立夫领导的“CC’势力越来越大,大有功高震主之势.蒋介石为分散陈家势力,把陈果夫从中央调往江苏,最终导致陈果夫与蒋介石撕破脸皮,不欢而散f1641

    第十一章陈果夫与蒋介石翻了脸,陈立夫认为只有更加努力地为蒋介石做事,才能确保陈家的地位(185)

    第十二章陈果夫为重树自己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形象,提议献机祝寿。蒋介石怕得罪日本人,去北方避寿,结果避出了一个西安事变.而二陈力主武力讨伐张、杨,蒋介石对此忌恨在心(196)

    第十三章陈果夫、陈立夫一直认为他们能代表蒋介石。所以,在与国民党各派系的斗争中他们无所畏惧,但通过与政学系的较量,二陈对蒋介石大失所望(208)

    第十四章陈立夫为争夺三青团首领位置费尽心机,但蒋介石却把这个诱人的角色送给了陈诚,陈立夫从此对蒋介石由失望变为怨恨(231)

    第十五章蒋介石为阻止陈果夫过多插手政治,同时也为了在感情上安抚陈果夫,支持他出任农民银行董事长,踏足金融界,可陈果夫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47)

    第十六章陈立夫受命赴美斡旋不成,蒋介石被迫下野,蒋把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到二陈的身上。骂得陈立夫有苦难言(267)

    第十七章“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陈立夫诀别蒋家;“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陈果夫含恨而去(283)
  • 内容简介: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试图解析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与蒋介石之间的神秘关系,从而破解纷纭复杂的民国政坛之谜。陈果夫在国民党政府中历任要职:1928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副院长,1932年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8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
    陈立夫28岁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以后历任组织部部长、教育部部长、立法院副部长等一系列高职。
    1944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曾这样描写二陈兄弟的权势:如今,一个腐败的政治派别控制着国民党。它既有坦慕尼大厅(纽约民主党总部所在地)的最恶劣的特点,又有西班牙宗教法庭的一些最恶劣的特点。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兄弟俩陈立夫和陈果夫,实际上通过恩赐、秘密警察、间谍活动和行政权力控制着全国的思想。重庆的所有外国人都把他们俩称为“CC”派。哥哥陈果夫几乎完全控制着通天的大门,送蒋委员长的文件和备忘录等都要通过他转交。
  • 目录:
    第一章陈果夫、陈立夫之所以能与蒋介石“同床共枕”,全仰仗父辈们的业绩,否则,根本不会发生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这段跌宕动人的故事(1)

    第二章陈其美弃商从戎,投身革命,与蒋介石义结金兰,由此在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之间铺就了一座魂不断的蓝桥(14)

    第三章蒋介石愤于恶霸欺压投笔从戎,而陈果夫和陈立夫则受父辈影响背起行囊闯世界,恰巧有陈其美中间搭桥,这才有了蒋介石与陈果夫的第一次谋面(33)

    第四章革命并没有在心灵上把陈果夫与蒋介石系在一起,倒是一个证券物品交易所让两个人终成知己(48)

    第五章蒋介石没有辜负陈果夫的期盼,终于在政治上站稳了脚跟,这样.陈果夫、陈立夫便心安理得地南下广州开采“革命之矿”,从此跟定蒋介石(61)

    第六章陈果夫能干,陈立夫精明,二人忠心耿耿地为蒋介石做事,即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对此,蒋介石打心眼儿里对他们备加赏识(76)

    第七章血染乌纱,陈果夫、陈立夫死心踏地地为蒋介石效力,深得蒋介石的赏识,最终以他们结党为蒋的忠诚和政绩敲定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政治格局。(99)

    第八章陈果夫、陈立夫为配合蒋介石的军事围剿,与蒋介石一唱一合。对文化界进步人士大肆清剿,对此,蒋介石很满意地称之为“珠联璧合”(124)

    第九章陈果夫、陈立夫没有因蒋介石的下野而改变初衷,所以,当蒋介石东山再起时,为报恩于二陈的耿耿肝胆,支持二陈坐上了特务魁首“CC”灵魂的逍遥椅(136)

    第十章陈果夫、陈立夫领导的“CC’势力越来越大,大有功高震主之势.蒋介石为分散陈家势力,把陈果夫从中央调往江苏,最终导致陈果夫与蒋介石撕破脸皮,不欢而散f1641

    第十一章陈果夫与蒋介石翻了脸,陈立夫认为只有更加努力地为蒋介石做事,才能确保陈家的地位(185)

    第十二章陈果夫为重树自己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形象,提议献机祝寿。蒋介石怕得罪日本人,去北方避寿,结果避出了一个西安事变.而二陈力主武力讨伐张、杨,蒋介石对此忌恨在心(196)

    第十三章陈果夫、陈立夫一直认为他们能代表蒋介石。所以,在与国民党各派系的斗争中他们无所畏惧,但通过与政学系的较量,二陈对蒋介石大失所望(208)

    第十四章陈立夫为争夺三青团首领位置费尽心机,但蒋介石却把这个诱人的角色送给了陈诚,陈立夫从此对蒋介石由失望变为怨恨(231)

    第十五章蒋介石为阻止陈果夫过多插手政治,同时也为了在感情上安抚陈果夫,支持他出任农民银行董事长,踏足金融界,可陈果夫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47)

    第十六章陈立夫受命赴美斡旋不成,蒋介石被迫下野,蒋把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到二陈的身上。骂得陈立夫有苦难言(267)

    第十七章“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陈立夫诀别蒋家;“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陈果夫含恨而去(283)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陈果夫与陈立夫
范小方、李永铭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世界游艇发展
张阳、周海炜、史虹 著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战略协同理论和实践:世界水谷和海外中国/世界水谷文库
张阳、田鸣、罗逾兰 著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万物互联NB-IoT关键技术与应用实践
张阳、王西点、王磊、程楠、郭宝 著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LTE学习笔记 网络优化实践进阶与关键技术
张阳、郭宝、何珂、王磊、刘大洋 著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港口集装箱机械构造与维修
张阳、柴仕贞、董丽 编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旅游法规/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系列教材
张阳、徐露 编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技术战略管理论丛·国际技术转移战略:以江苏为例
张阳、余菲菲、施国良 编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手把手教你写6年级作文
张阳、小妮子 编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Alias 2013工业设计完全自学一本通
张阳、刘中原 著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技术战略管理论丛:基于资源-能力观的技术管理理论体系
张阳、唐震 著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活性炭-纳滤:在水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原理与应用
张阳、李光哲 著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管理文化视角的企业战略——黄皮书系列
张阳、周海炜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