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1-06
版次: 1
ISBN: 9787806720066
定价: 1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页
分类: 艺术
91人买过
  •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亦有人称他为王孟津。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生,卒于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二),享年六十一岁。天启二年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福王时为东阁大学士,顺治初年降清,卒谥长安。

      王觉斯一生博古好学,亦擅诗文,善画山水兰竹,精擅各家书家书法,其书法可与董其昌齐名。后人对其作品推崇备至,其酣畅劲健之笔,大有凌驾董其昌之上之势,其草书成就,确实达到了曲尽其妙之境,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认为他的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是有道理的。

      王铎所处的时代,基本上还笼罩在赵孟畹氖榉缰拢鄙僖恢趾缆踝莺岬牧枥髦髂┯肯至艘慌榉ǜ镄碌娜禾澹蹙跛咕褪钦庖蝗禾宓南惹咧弧?br>王觉斯这一草书诗卷,笔走龙蛇,将草书的表情达意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其章法上的表现性极强,线条曲折委婉,参差错落,连绵不断,真所谓笔断意连,意味深长。本诗卷在章法上的另一特点是一改王铎本人在纵幅作品中行距较宽的特点,这主要是手卷作品要追求横横势的需要,无法像长幅巨幛在纵势上一泻千里,故而在线条的粗细、结体的大小上,形成了小珠大珠落玉盘的章法特色。其次,王铎本诗卷用笔相当潇洒,具有灵动感,这是与觉斯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和学习二王法书不无关系,他自己亦说“书不崇晋,终入野道”,所以,作品通篇气势酣畅,自然朴茂,颇具阳刚之气。第三是王铎草书的结构不做作、富有巧意,追求结构上的新奇感,有时故意将某一笔移位而造成字的动荡感,如本诗卷书法,还应追本逐源,用二王笔法来临写本诗卷,以加强线条的质感,方能写出本诗卷的苍茫、浑厚、雄强的风格特点。 .
  • 内容简介: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亦有人称他为王孟津。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生,卒于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二),享年六十一岁。天启二年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福王时为东阁大学士,顺治初年降清,卒谥长安。

      王觉斯一生博古好学,亦擅诗文,善画山水兰竹,精擅各家书家书法,其书法可与董其昌齐名。后人对其作品推崇备至,其酣畅劲健之笔,大有凌驾董其昌之上之势,其草书成就,确实达到了曲尽其妙之境,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认为他的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是有道理的。

      王铎所处的时代,基本上还笼罩在赵孟畹氖榉缰拢鄙僖恢趾缆踝莺岬牧枥髦髂┯肯至艘慌榉ǜ镄碌娜禾澹蹙跛咕褪钦庖蝗禾宓南惹咧弧?br>王觉斯这一草书诗卷,笔走龙蛇,将草书的表情达意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其章法上的表现性极强,线条曲折委婉,参差错落,连绵不断,真所谓笔断意连,意味深长。本诗卷在章法上的另一特点是一改王铎本人在纵幅作品中行距较宽的特点,这主要是手卷作品要追求横横势的需要,无法像长幅巨幛在纵势上一泻千里,故而在线条的粗细、结体的大小上,形成了小珠大珠落玉盘的章法特色。其次,王铎本诗卷用笔相当潇洒,具有灵动感,这是与觉斯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和学习二王法书不无关系,他自己亦说“书不崇晋,终入野道”,所以,作品通篇气势酣畅,自然朴茂,颇具阳刚之气。第三是王铎草书的结构不做作、富有巧意,追求结构上的新奇感,有时故意将某一笔移位而造成字的动荡感,如本诗卷书法,还应追本逐源,用二王笔法来临写本诗卷,以加强线条的质感,方能写出本诗卷的苍茫、浑厚、雄强的风格特点。
  • 目录:
    .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清高垲楷书滕王阁序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明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褚遂良孟法师碑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中国碑帖经典: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鲜于枢书王安石杂诗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瘗鹤铭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姚伯多兄弟造像记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郙阁颂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颜真卿元次山碑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欧阳询化度寺碑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刁遵墓志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中国碑帖经典:王铎草书书诗
龙藏寺碑
方传鑫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