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基础化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9-04
版次: 1
ISBN: 9787304016272
定价: 29.5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4页
字数: 62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6人买过
  •   21世纪将是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在科学高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中,化学仍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渗入生物、材料、环保、能源、信息等领域,孕育着新的生机。面向21世纪的农科电大教育,编写一本适合于电大人才培养、符合科学发展的高质量教材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材是在面向21世纪的电大教学改革与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将原农科体系的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三门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农科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本教材既适合电大教学的需要,也适合职大、夜大、业大、函大等培养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
      为了使本教材具有远距离教学的适用性,并考虑到教学中因缺乏教学信息的双向反馈而产生的困难,本教材力求做到把基本内容的传授、重点难点内容的录像辅导以及实践性教学的可视性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全书共包括农科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专题、实验三大部分。 基础知识和理论部分
    第一章溶液
    第一节溶液及其浓度
    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节胶体溶液(选修)

    第二章化学平衡原理
    第一节化学平衡
    第二节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第三章分析化学基础
    第一节分析化学概述
    第二节定量分析的误差
    第三节滴定分析概述

    第四章酸碱反应与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水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第三节酸碱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沉淀反应与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沉淀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第二节影响沉淀一溶解平衡的因素
    第三节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第四节沉淀滴定法
    第五节标准溶液的配制
    第六节银量法应用示例

    第六章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配位平衡
    第三节配位滴定法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原电池和电极电位
    第三节电极电位的应用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吸光光度法的原理
    第二节吸光光度法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三节显色反应
    第四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九章pH电位测定法
    第一节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

    第十章农业生产中重要离子的鉴定方法(自学)
    第一节阳离子的定性分析
    第二节阴离子的定性分析

    第十一章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及其特点
    第二节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及成键性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选修)
    第五节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一节碳链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第二节碳环化合物
    第三节官能团的分类和命名

    第十三章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形象(立体化学)
    第一节碳碳单键的旋转性
    第二节取代基在平面分子中的取向
    第三节分子的不对称性

    第十四章烃和芳香烃的重要反应
    第一节饱和烃(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烯烃和炔烃)
    第三节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第十五章卤代烃、醇、酚、醚的重要反应
    第一节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醇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酚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醚的化学性质

    第十六章醛、酮的重要反应
    第一节羰基上的加成反应
    第二节醛、酮的。一H反应
    第三节醛的氧化反应
    第四节醛、酮的还原反应
    第五节醛的歧化反应

    第十七章羧酸与胺的重要反应
    第一节羧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取代酸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胺的化学性质

    第十八章糖与氨基酸的结构及重要反应
    第一节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第二节氨基酸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专题部分
    专题一蛋白质、酶、核酸
    专题二油脂、肥皂、表面活性剂
    专题三生物碱
    专题四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专题五合成高分子材料
    专题六食品与化学
    专题七农药化学

    实验部分
    一、实验室规则
    二、实验室安全规则和意外事故的处理
    三、常用实验仪器介绍
    四、实验基本操作
    (一)玻璃器具的洗涤和干燥
    (二)简单玻璃工操作
    (三)塞子的配置与打孔
    (四)加热
    (五)试剂及试剂的取用方法
    (六)沉淀的分离和洗涤
    (七)重结晶
    (八)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九)分析天平简介
    (十)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使用
    (十一)分光光度计(72l型)
    (十二)蒸馏
    (十三)台秤的使用
    五、实验
    实验一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
    实验三碱灰中总碱量的測定
    实验四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实验五水的总硬度的测定(EDTA滴定法)
    实验六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測定(KMnO4法)
    实验七铁的测定(吸光光度法)
    实验八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九苯甲酸的重结晶及熔点測定
    实验十乙醇沸点的测定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十二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实验十三有机化合物模型构建

    附录
    附录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二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C)
    附录三EDTA螯合物的
    附录四标准电极电位
    附录五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C)
    附录六常用的酸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
    附录七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八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九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基本单位
    附录十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附录十一主要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21世纪将是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在科学高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中,化学仍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渗入生物、材料、环保、能源、信息等领域,孕育着新的生机。面向21世纪的农科电大教育,编写一本适合于电大人才培养、符合科学发展的高质量教材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材是在面向21世纪的电大教学改革与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将原农科体系的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三门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农科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本教材既适合电大教学的需要,也适合职大、夜大、业大、函大等培养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
      为了使本教材具有远距离教学的适用性,并考虑到教学中因缺乏教学信息的双向反馈而产生的困难,本教材力求做到把基本内容的传授、重点难点内容的录像辅导以及实践性教学的可视性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全书共包括农科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专题、实验三大部分。
  • 目录:
    基础知识和理论部分
    第一章溶液
    第一节溶液及其浓度
    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节胶体溶液(选修)

    第二章化学平衡原理
    第一节化学平衡
    第二节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第三章分析化学基础
    第一节分析化学概述
    第二节定量分析的误差
    第三节滴定分析概述

    第四章酸碱反应与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水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第三节酸碱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沉淀反应与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沉淀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第二节影响沉淀一溶解平衡的因素
    第三节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第四节沉淀滴定法
    第五节标准溶液的配制
    第六节银量法应用示例

    第六章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配位平衡
    第三节配位滴定法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原电池和电极电位
    第三节电极电位的应用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吸光光度法的原理
    第二节吸光光度法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三节显色反应
    第四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九章pH电位测定法
    第一节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

    第十章农业生产中重要离子的鉴定方法(自学)
    第一节阳离子的定性分析
    第二节阴离子的定性分析

    第十一章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及其特点
    第二节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及成键性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选修)
    第五节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一节碳链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第二节碳环化合物
    第三节官能团的分类和命名

    第十三章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形象(立体化学)
    第一节碳碳单键的旋转性
    第二节取代基在平面分子中的取向
    第三节分子的不对称性

    第十四章烃和芳香烃的重要反应
    第一节饱和烃(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烯烃和炔烃)
    第三节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第十五章卤代烃、醇、酚、醚的重要反应
    第一节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醇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酚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醚的化学性质

    第十六章醛、酮的重要反应
    第一节羰基上的加成反应
    第二节醛、酮的。一H反应
    第三节醛的氧化反应
    第四节醛、酮的还原反应
    第五节醛的歧化反应

    第十七章羧酸与胺的重要反应
    第一节羧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取代酸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胺的化学性质

    第十八章糖与氨基酸的结构及重要反应
    第一节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第二节氨基酸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专题部分
    专题一蛋白质、酶、核酸
    专题二油脂、肥皂、表面活性剂
    专题三生物碱
    专题四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专题五合成高分子材料
    专题六食品与化学
    专题七农药化学

    实验部分
    一、实验室规则
    二、实验室安全规则和意外事故的处理
    三、常用实验仪器介绍
    四、实验基本操作
    (一)玻璃器具的洗涤和干燥
    (二)简单玻璃工操作
    (三)塞子的配置与打孔
    (四)加热
    (五)试剂及试剂的取用方法
    (六)沉淀的分离和洗涤
    (七)重结晶
    (八)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九)分析天平简介
    (十)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使用
    (十一)分光光度计(72l型)
    (十二)蒸馏
    (十三)台秤的使用
    五、实验
    实验一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
    实验三碱灰中总碱量的測定
    实验四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实验五水的总硬度的测定(EDTA滴定法)
    实验六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測定(KMnO4法)
    实验七铁的测定(吸光光度法)
    实验八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九苯甲酸的重结晶及熔点測定
    实验十乙醇沸点的测定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十二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实验十三有机化合物模型构建

    附录
    附录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二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C)
    附录三EDTA螯合物的
    附录四标准电极电位
    附录五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C)
    附录六常用的酸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
    附录七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八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九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基本单位
    附录十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附录十一主要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马瑞燕、何云峰、陈晶晶、张丽 著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耀南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服务“三农”纪实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南方农村报社 编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英才(2017版)
中国农业科学院 著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专业英语
苗艳芳、李友军 主编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专家在线(第一卷)
姜梅林;李海燕;邬震坤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何云峰 陈晶晶 王鹏 著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学术英语写作
刘萍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化学学习指导
盛锋 主编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高等数学习题集
努尔古丽·艾力 编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擎:院地合作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编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集
张瑜 编
农科基础化学
农科英语阅读教程
李承兴、赵薇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