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3-07
版次: 1
ISBN: 9787030381361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0人买过
  •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为主旨,指出大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稀缺性和有用性,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应进行“有效保护”;引入区域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后发优势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大遗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出大遗址保护需要区域经济支持,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底蕴。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可供政府决策者、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读者参阅。   刘军民,1972年10月生,陕西礼泉人,副教授。1999~2002年,师从赵荣教授研究入文地理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2006年,师从赵荣教授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门专业课程,主要有《文化遗产概论》《文化遗产经济学》《文化遗产管理专题》《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等。 序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文化遗产、文物与大遗址
    一、文化遗产
    二、文物
    三、文物大遗址
    第二节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利用
    一、国家政策
    二、保护利用现状
    三、存在问题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五节本书创新点
    第六节本书框架结构

    第二章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
    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二、新古典主义趋同假说
    三、结构主义区域发展观
    四、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第二节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的相关理论
    一、产业结构理论
    二、后发优势理论
    三、博弈论
    四、公有地的悲剧和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第一节文物大遗址的经济属性
    一、文物大遗址的经济学属性——资源
    二、文物大遗址的经济学特性
    第二节作为经济资源的文物大遗址的利用
    一、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意义
    二、利用现状
    三、原因分析
    四、文物大遗址的过度保护与有效保护
    第三节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评价
    一、文物大遗址区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文物大遗址的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四章后发优势理论与文物大遗址区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后发优势
    一、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后发优势
    二、技术和管理的后发优势
    三、产业结构转变的后发优势
    第二节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一、后发劣势
    二、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关系
    三、对后发劣势的反思
    第三节文物大遗址区后发优势形成及其利用
    一、文物大遗址区的后发优势
    二、文物大遗址区后发优势的开发与利用对策

    第五章城市近郊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城市化
    一、城市的概念
    二、城市化的概念
    三、城市化的阶段
    四、城市化与城市环境
    五、城市化与城市文化
    第二节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三节城市化与文物大遗址保护和利用
    一、城市近郊的文物大遗址
    二、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的特点
    三、中国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的特殊属性
    第四节实证案例——以西安市为例说明
    一、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经济开发的可行性
    二、西安市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经济发展对策

    第六章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特点
    一、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小
    二、自然风化破坏较大
    三、文物丢失和人为破坏严重
    四、保护意识淡薄
    五、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破坏不容忽视
    六、基础设施条件差
    第二节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利用状况分析
    一、利用方式
    二、利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二、适当给予当地居民一定的补助
    三、加强文物保护基本设施投入
    四、联合开发
    五、处理好跨越式发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
    六、转移支付
    七、推广有机农业

    第七章结论与进一步研究问题
    第一节文物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同等重要
    一、保护的主题——自然环境与文化内涵并重
    二、保护的主体——国家政府
    三、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文物大遗址是一种经济资源
    第三节发展权移转可以促进文物大遗址区的经济发展
    一、发展权
    二、发展权移转
    第四节文物大遗址具有可持续性
    一、文物大遗址结构的持续
    二、文物大遗址功能的持续
    三、文物大遗址属性的持续
    第五节文物大遗址具有公共物品特性
    一、文物大遗址具有公共产品特性
    二、政府失灵
    第六节文物大遗址区的经济发展对策
    一、推广有机农业
    二、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
    第七节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Abstract
    编后记
  • 内容简介: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为主旨,指出大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稀缺性和有用性,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应进行“有效保护”;引入区域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后发优势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大遗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出大遗址保护需要区域经济支持,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底蕴。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可供政府决策者、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读者参阅。
  • 作者简介:
      刘军民,1972年10月生,陕西礼泉人,副教授。1999~2002年,师从赵荣教授研究入文地理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2006年,师从赵荣教授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门专业课程,主要有《文化遗产概论》《文化遗产经济学》《文化遗产管理专题》《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等。
  • 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文化遗产、文物与大遗址
    一、文化遗产
    二、文物
    三、文物大遗址
    第二节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利用
    一、国家政策
    二、保护利用现状
    三、存在问题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五节本书创新点
    第六节本书框架结构

    第二章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
    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二、新古典主义趋同假说
    三、结构主义区域发展观
    四、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第二节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的相关理论
    一、产业结构理论
    二、后发优势理论
    三、博弈论
    四、公有地的悲剧和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第一节文物大遗址的经济属性
    一、文物大遗址的经济学属性——资源
    二、文物大遗址的经济学特性
    第二节作为经济资源的文物大遗址的利用
    一、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意义
    二、利用现状
    三、原因分析
    四、文物大遗址的过度保护与有效保护
    第三节文物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评价
    一、文物大遗址区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文物大遗址的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四章后发优势理论与文物大遗址区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后发优势
    一、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后发优势
    二、技术和管理的后发优势
    三、产业结构转变的后发优势
    第二节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一、后发劣势
    二、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关系
    三、对后发劣势的反思
    第三节文物大遗址区后发优势形成及其利用
    一、文物大遗址区的后发优势
    二、文物大遗址区后发优势的开发与利用对策

    第五章城市近郊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城市化
    一、城市的概念
    二、城市化的概念
    三、城市化的阶段
    四、城市化与城市环境
    五、城市化与城市文化
    第二节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三节城市化与文物大遗址保护和利用
    一、城市近郊的文物大遗址
    二、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的特点
    三、中国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的特殊属性
    第四节实证案例——以西安市为例说明
    一、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经济开发的可行性
    二、西安市城市近郊文物大遗址经济发展对策

    第六章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特点
    一、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小
    二、自然风化破坏较大
    三、文物丢失和人为破坏严重
    四、保护意识淡薄
    五、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破坏不容忽视
    六、基础设施条件差
    第二节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利用状况分析
    一、利用方式
    二、利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偏远地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二、适当给予当地居民一定的补助
    三、加强文物保护基本设施投入
    四、联合开发
    五、处理好跨越式发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
    六、转移支付
    七、推广有机农业

    第七章结论与进一步研究问题
    第一节文物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同等重要
    一、保护的主题——自然环境与文化内涵并重
    二、保护的主体——国家政府
    三、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文物大遗址是一种经济资源
    第三节发展权移转可以促进文物大遗址区的经济发展
    一、发展权
    二、发展权移转
    第四节文物大遗址具有可持续性
    一、文物大遗址结构的持续
    二、文物大遗址功能的持续
    三、文物大遗址属性的持续
    第五节文物大遗址具有公共物品特性
    一、文物大遗址具有公共产品特性
    二、政府失灵
    第六节文物大遗址区的经济发展对策
    一、推广有机农业
    二、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
    第七节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Abstract
    编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绿化风貌指导与选种配置
王璐艳 著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及活化策略
苏卉 著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同:基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探索
陈稳亮 著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文集
国家文物局 编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王臣立 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编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与管理机制
朱海霞;权东计;焦南峰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上、下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祖恩厚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以大明宫为例
朱海霞、权东计 著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文集
国家文物局 编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 编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文集
国家文物局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读懂新时代
刘军民 潘子友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讲政治必须增强四个定力党员干部读本
刘军民、潘子友、旷文斌 著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购车、驾车、养车一本通
刘军民 著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基层管理丛书:军队基层士官管理必备读物
刘军民、刘平 编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医改相关政策研究
刘军民 著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微型客车故障快速诊断与排除
刘军民、宋传平 著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迷彩丛书: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
刘军民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