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12
版次: 1
ISBN: 9787810649100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1页
字数: 203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43人买过
  •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旨在探索和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卡夫卡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卡夫卡与中国文化》探索了卡夫卡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理由和原因。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显然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他阅读了大量经过翻译的中国典籍、诗歌、传说故事,认真研究过西方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及东方的著述,翻阅过许多西方旅行家、神职人员、记者、军人、商人等撰写的旅行记或回忆录。他在他的书信、日记或谈话中多次谈及中国文化,引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非常崇拜和赞赏。他以他的不朽作品精心构筑了一座德语的“万里长城”。他创作的第一篇小说《一次战斗纪实》就与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后他又创作了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往事一页》《中国长城建造时》《一道圣旨》《中国人来访》等,他的其余作品也常常与中国文化思想有着某种或隐或显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卡夫卡在创作中驾轻就熟地掌握了一种变成小动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通常只有中国人堪与媲美。中国文学中最能体现这一方法特征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卡夫卡恰巧读过这部小说的德译本,他的创作有意无意地受到过这部小说的影响。卡夫卡还熟读过老庄哲学,这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有所反映和表现。卡夫卡的“法”与“道”一样,充满了多义性、歧义性和神秘性;卡夫卡笔下人变成甲虫是异化的结果,庄子梦蝶则是自由逍遥的化身;卡夫卡的寓言是自我表现和自我宣泄的现代寓言,庄子的卮言则是沟通天人之际和载道的工具。卡夫卡的《城堡》与钱钟书的《围城》在主题立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又体现了两位作家迥然相异的生活方式、人格特征以及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卡夫卡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难能可贵的。同时,卡夫卡又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敬重的作家,而且,他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生活和创作还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许多中国作家视为“知音”。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他以其独特的创作使中国作家感到震惊,并为中国作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该书最后综述了20余年来中国(大陆)对卡夫卡的译介和研究。 曾艳兵,1957年生于湖北。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世界文学专业,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已出版学术专著《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东方后现代》等。主编或撰写的教材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史》等。自1985年以来,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文史哲》等刊物共发表论文百余篇。 导论
    第一章沉入中国文化的海底——卡夫卡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德语文化中的中国
    第二节“我是一个中国人”
    第三节建造德语的“万里长城”

    第二章冬天里迈出的第一个舞步——论《一次战斗纪实》
    第一节遥望中国
    第二节描绘中国
    第三节跨越中国

    第三章跨文化语境中的万里长城——论《中国长城建造时》
    第一节文本中的“万里长城”
    第二节历史性的“万里长城”
    第三节跨文化的“万里长城”

    第四章来自中国的古老手稿——论《往事一页》
    第一节源于中国
    第二节抹去中国
    第三节建构中国

    第五章修建在中国长城上的巴别塔——卡夫卡与老庄哲学
    第一节道与法
    第二节蝴蝶与甲虫
    第三节卮言与寓言

    第六章堪与中国人媲美的杰作——卡夫卡与《聊斋志异》
    第一节孤独与孤愤
    第二节寓言与隐喻
    第三节异化与诗化

    第七章走出“围城”与走入“城堡”——钱钟书《围城》与卡夫卡《城堡》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走出”与“走入”
    第二节理趣与理事
    第三节用智与用心

    第八章当代中国的“知音”——中国当代文学对卡夫卡的回应
    第一节活着本身就是艺术品
    第二节“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第三节通向灵魂的城堡

    第九章说不尽的卡夫卡——卡夫卡研究在中国
    第一节最初的译介
    第二节研究主体
    第三节研究对象
    第四节研究特征
    附录
    附录一卡夫卡年表
    附录二卡夫卡作品德文、英文、中文对照表
    附录三国内研究卡夫卡的主要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 内容简介: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旨在探索和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卡夫卡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卡夫卡与中国文化》探索了卡夫卡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理由和原因。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显然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他阅读了大量经过翻译的中国典籍、诗歌、传说故事,认真研究过西方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及东方的著述,翻阅过许多西方旅行家、神职人员、记者、军人、商人等撰写的旅行记或回忆录。他在他的书信、日记或谈话中多次谈及中国文化,引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非常崇拜和赞赏。他以他的不朽作品精心构筑了一座德语的“万里长城”。他创作的第一篇小说《一次战斗纪实》就与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后他又创作了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往事一页》《中国长城建造时》《一道圣旨》《中国人来访》等,他的其余作品也常常与中国文化思想有着某种或隐或显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卡夫卡在创作中驾轻就熟地掌握了一种变成小动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通常只有中国人堪与媲美。中国文学中最能体现这一方法特征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卡夫卡恰巧读过这部小说的德译本,他的创作有意无意地受到过这部小说的影响。卡夫卡还熟读过老庄哲学,这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有所反映和表现。卡夫卡的“法”与“道”一样,充满了多义性、歧义性和神秘性;卡夫卡笔下人变成甲虫是异化的结果,庄子梦蝶则是自由逍遥的化身;卡夫卡的寓言是自我表现和自我宣泄的现代寓言,庄子的卮言则是沟通天人之际和载道的工具。卡夫卡的《城堡》与钱钟书的《围城》在主题立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又体现了两位作家迥然相异的生活方式、人格特征以及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卡夫卡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难能可贵的。同时,卡夫卡又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敬重的作家,而且,他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生活和创作还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许多中国作家视为“知音”。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他以其独特的创作使中国作家感到震惊,并为中国作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该书最后综述了20余年来中国(大陆)对卡夫卡的译介和研究。
  • 作者简介:
    曾艳兵,1957年生于湖北。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世界文学专业,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已出版学术专著《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东方后现代》等。主编或撰写的教材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史》等。自1985年以来,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文史哲》等刊物共发表论文百余篇。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沉入中国文化的海底——卡夫卡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德语文化中的中国
    第二节“我是一个中国人”
    第三节建造德语的“万里长城”

    第二章冬天里迈出的第一个舞步——论《一次战斗纪实》
    第一节遥望中国
    第二节描绘中国
    第三节跨越中国

    第三章跨文化语境中的万里长城——论《中国长城建造时》
    第一节文本中的“万里长城”
    第二节历史性的“万里长城”
    第三节跨文化的“万里长城”

    第四章来自中国的古老手稿——论《往事一页》
    第一节源于中国
    第二节抹去中国
    第三节建构中国

    第五章修建在中国长城上的巴别塔——卡夫卡与老庄哲学
    第一节道与法
    第二节蝴蝶与甲虫
    第三节卮言与寓言

    第六章堪与中国人媲美的杰作——卡夫卡与《聊斋志异》
    第一节孤独与孤愤
    第二节寓言与隐喻
    第三节异化与诗化

    第七章走出“围城”与走入“城堡”——钱钟书《围城》与卡夫卡《城堡》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走出”与“走入”
    第二节理趣与理事
    第三节用智与用心

    第八章当代中国的“知音”——中国当代文学对卡夫卡的回应
    第一节活着本身就是艺术品
    第二节“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第三节通向灵魂的城堡

    第九章说不尽的卡夫卡——卡夫卡研究在中国
    第一节最初的译介
    第二节研究主体
    第三节研究对象
    第四节研究特征
    附录
    附录一卡夫卡年表
    附录二卡夫卡作品德文、英文、中文对照表
    附录三国内研究卡夫卡的主要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莱布尼茨与中国文化:中学西渐丛书
孙小礼 著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庞德与中国文化
陶乃侃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中学西渐丛书——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曾艳兵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后现代文学文化论稿
曾艳兵 著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比较诗学:理论与实践
曾艳兵 著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走向比较诗学
曾艳兵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20世纪外国文学史/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曾艳兵、王立宏 编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卡夫卡的眼睛
曾艳兵 著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21世纪外国文学系列教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第2版)
曾艳兵 编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价值重估:西方文学经典
曾艳兵 著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吃的后现代与后现代的吃
曾艳兵 著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曾艳兵 编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曾艳兵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
东方后现代
曾艳兵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