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7
版次: 1
ISBN: 9787301130469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7页
字数: 38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1人买过
  •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根据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在讲述通用传感器的基础上,突出介绍汽车常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同时尽量反映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在汽车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动向。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主要介绍传感器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现状;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在讲述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现代汽车通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最后简要介绍抗干扰技术和自动检测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以及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从事汽车电子元件制造、汽车运输、汽车检测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绪论
    1.1基本的电子控制系统
    1.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述
    1.3传感器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2.1.1传感器的定义
    2.1.2传感器的组成
    2.1.3对传感器的一般要求
    2.2传感器的分类
    2.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命名和代号
    2.3.1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2.3.2传感器的命名和代号
    2.4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4.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4.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5传感器基本测量电路
    2.5.1电桥的分类
    2.5.2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2.6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2.6.1传感器的标定
    2.6.2传感器的校准
    2.7改善传感器性能的主要技术途径

    第3章传感器技术现状
    3.1发达国家传感器技术水平
    3.2传感器技术发展方向

    第4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4.1检测的作用与意义
    4.2现代检测系统的构成
    4.2.1信号调理
    4.2.2数据采集
    4.2.3信号处理
    4.2.4信号显示
    4.2.5信号输出
    4.2.6输入设备
    4.2.7稳压电源
    4.3检测的一般方法
    4.3.1检测方法的分类
    4.3.2检测方法的选择
    4.4测量误差分析
    4.4.1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4.4.2测量误差的分类
    4.4.3误差的处理

    第5章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1电阻式传感器
    5.1.1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1.2电位器式传感器
    5.1.3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
    5.2电容式传感器
    5.2.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2.2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5.2.3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5.3.电感式传感器
    5.3.1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3.2自感式传感器
    5.3.3互感式传感器
    5.3.4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5.4压电式传感器
    5.4.1压电效应
    5.4.2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5.4.3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5.5固态传感器
    5.5.1磁敏传感器
    5.5.2热敏传感器
    5.5.3光电传感器
    5.5.4导体传感器
    5.5.5湿度传感器
    5.6光纤式传感器
    5.6.1光纤的结构、分类与工作原理
    5.6.2光纤传感器的种类
    5.6.3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5.6.4光纤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5.6.5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第6章汽车用传感器
    6.1汽车用传感器的特点
    6.2汽车用传感器的分类
    6.3空气流量传感器
    6.3.1概述
    6.3.2叶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6.3.3卡门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6.3.4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6.3.5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6.4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4.1概述
    6.4.2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6.4.3真空膜盒式进气压力歧管传感器
    6.4.4发动机机油压力传感器及油压开关
    6.4.5制动主缸油压传感器
    6.4.6蓄压器压力传感器
    6.4.7轮胎压力传感器
    6.5位置与角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5.1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6.5.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6.5.3液位传感器
    6.5.4光电式车高传感器
    6.5.5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6.6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6.1概述
    6.6.2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6.6.3热敏铁氧体温度传感器
    6.7速度与减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7.1概述
    6.7.2车速传感器
    6.7.3轮速传感器
    6.7.4减速度传感器
    6.8爆震与碰撞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8.1概述
    6.8.2爆震传感器
    6.8.3碰撞传感器
    6.9气体浓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9.1概述
    6.9.2氧传感器
    6.9.3宽量程空然比传感器
    6.9.4稀薄混合气传感器
    6.9.5烟尘浓度传感器

    第7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
    7.1电桥电路
    7.1.1电桥的种类
    7.1.2直流电桥
    7.1.3交流电桥
    7.2信号放大
    7.2.1反相比例放大器
    7.2.2同相比例放大器
    7.2.3电压跟随器
    7.2.4差动放大器
    7.2.5交流放大器
    7.2.6加法器
    7.2.7比较器
    7.3信号变换
    7.3.1(0~10)mA电压/电流变换
    7.3.2(4~20)mA电压/电流变换

    第8章抗干扰技术和自动检测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8.1汽车电控系统抗干扰技术简介
    8.2自动检测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8.2.1概述
    8.2.2汽车自动检测系统组成与实例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根据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在讲述通用传感器的基础上,突出介绍汽车常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同时尽量反映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在汽车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动向。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主要介绍传感器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现状;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在讲述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现代汽车通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最后简要介绍抗干扰技术和自动检测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以及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从事汽车电子元件制造、汽车运输、汽车检测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基本的电子控制系统
    1.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述
    1.3传感器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2.1.1传感器的定义
    2.1.2传感器的组成
    2.1.3对传感器的一般要求
    2.2传感器的分类
    2.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命名和代号
    2.3.1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2.3.2传感器的命名和代号
    2.4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4.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4.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5传感器基本测量电路
    2.5.1电桥的分类
    2.5.2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2.6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2.6.1传感器的标定
    2.6.2传感器的校准
    2.7改善传感器性能的主要技术途径

    第3章传感器技术现状
    3.1发达国家传感器技术水平
    3.2传感器技术发展方向

    第4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4.1检测的作用与意义
    4.2现代检测系统的构成
    4.2.1信号调理
    4.2.2数据采集
    4.2.3信号处理
    4.2.4信号显示
    4.2.5信号输出
    4.2.6输入设备
    4.2.7稳压电源
    4.3检测的一般方法
    4.3.1检测方法的分类
    4.3.2检测方法的选择
    4.4测量误差分析
    4.4.1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4.4.2测量误差的分类
    4.4.3误差的处理

    第5章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1电阻式传感器
    5.1.1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1.2电位器式传感器
    5.1.3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
    5.2电容式传感器
    5.2.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2.2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5.2.3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5.3.电感式传感器
    5.3.1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3.2自感式传感器
    5.3.3互感式传感器
    5.3.4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5.4压电式传感器
    5.4.1压电效应
    5.4.2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5.4.3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5.5固态传感器
    5.5.1磁敏传感器
    5.5.2热敏传感器
    5.5.3光电传感器
    5.5.4导体传感器
    5.5.5湿度传感器
    5.6光纤式传感器
    5.6.1光纤的结构、分类与工作原理
    5.6.2光纤传感器的种类
    5.6.3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5.6.4光纤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5.6.5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第6章汽车用传感器
    6.1汽车用传感器的特点
    6.2汽车用传感器的分类
    6.3空气流量传感器
    6.3.1概述
    6.3.2叶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6.3.3卡门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6.3.4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6.3.5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6.4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4.1概述
    6.4.2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6.4.3真空膜盒式进气压力歧管传感器
    6.4.4发动机机油压力传感器及油压开关
    6.4.5制动主缸油压传感器
    6.4.6蓄压器压力传感器
    6.4.7轮胎压力传感器
    6.5位置与角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5.1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6.5.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6.5.3液位传感器
    6.5.4光电式车高传感器
    6.5.5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6.6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6.1概述
    6.6.2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6.6.3热敏铁氧体温度传感器
    6.7速度与减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7.1概述
    6.7.2车速传感器
    6.7.3轮速传感器
    6.7.4减速度传感器
    6.8爆震与碰撞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8.1概述
    6.8.2爆震传感器
    6.8.3碰撞传感器
    6.9气体浓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测
    6.9.1概述
    6.9.2氧传感器
    6.9.3宽量程空然比传感器
    6.9.4稀薄混合气传感器
    6.9.5烟尘浓度传感器

    第7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
    7.1电桥电路
    7.1.1电桥的种类
    7.1.2直流电桥
    7.1.3交流电桥
    7.2信号放大
    7.2.1反相比例放大器
    7.2.2同相比例放大器
    7.2.3电压跟随器
    7.2.4差动放大器
    7.2.5交流放大器
    7.2.6加法器
    7.2.7比较器
    7.3信号变换
    7.3.1(0~10)mA电压/电流变换
    7.3.2(4~20)mA电压/电流变换

    第8章抗干扰技术和自动检测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8.1汽车电控系统抗干扰技术简介
    8.2自动检测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8.2.1概述
    8.2.2汽车自动检测系统组成与实例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质量管理(原书第2版) [德]克劳迪娅·布鲁克纳
(德)克劳迪娅·布鲁克纳(Claudia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标准必要专利研究报告(202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第3版)
冯津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生产现场管理 第2版
陈婷 毕方英 王立超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结构认识与拆装
李穗平 甘守武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前沿技术科普系列--图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罗志超,魏学哲编著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线控制动技术
宋传增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维修工试题库-汽车维修检验工、汽车机械维修工、汽车电器维修工(技师、高级技师) 边辉 李兵
边辉 李兵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机械基础 第2版 周艳微 孟凡荣 于宁
周艳微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产业革命:在智能化和新能源浪潮中重新定义汽车
日本经济新闻 日经xTECH采访组
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汽车与保险蓝皮书:中国汽车与保险大数据发展报告(2023)
冯屹,石一飞